毛主席身边来的人

大丰公社原名崇义乡。这个乡位于成都至彭县的公路上,南距成都火车北站只有 10 公里,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沟渠纵横,肝陌交错,土地肥沃, 农产丰富。川西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各县土地的生产能力是大体相当, 难分轩轻的。可是,到了“大跃进”年代,崇义公社突然放了一颗“亩产稻谷 24000 斤”的“大卫星”。省广播电台一广播,崇义公社声名大振。到了征粮时节,粮食一袋一袋地装满去过秤,社员们惶惑了,越来越为肚皮发愁。

就在这个时候, 1959 年初春,田家英率领一个工作组从北京来到崇义公社。“这些人不简单,是从毛主席身边来的。”社员们纷纷议论。田家英是成都人,崇义公社也算是他的桑梓之地。他的主要经历,社员和干部是不难打听到的。田家英原名曾正昌,幼年失怙,饱受人间凄凉,曾一度被迫辍学,在大哥继承的药店中当学徒。他读过省立北城小学和县立中学。十四五岁便在成都一些刊物上初露头角了。“田家英”便是他使用的笔名。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满怀报国激情的田家英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奔赴延安,进了陕北公学, 193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 1948 年起就一直在毛主席身边任秘书;以后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和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田家英的经历获得了崇义乡人民的钦仰,但也给他联系群众带来了障碍。老百姓和大干部之间有一段距离啊!

田家英一到崇义公社便用他自己的一言一行来逐步消除干群之间的这段距离。

他喜欢走家串院,在院坝里,在田坎上,在马路边,在食堂里,在劳动中和老农、青年、婆婆大娘们摆龙门阵,交朋友。公社给他安排的小灶伙食他不吃,偏要吃农民的大锅饭;现成的轿车他不坐,反而要和社员一道去拉大车;他脱鞋下田,和社员一起割麦子。社员们逐渐和他开起玩笑来了:“哟,田主任,看样子,你是个书生,割起麦子来,还是个内行哩!”

为了夺取大丰收,他和全体社员一道大搞积肥。全体工作组成员、公社干部和年轻力壮的社员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运肥大军:板车、架子车、鸡公车一齐上阵,到成都拉大粪。他拉大板车,或“稳中杆”或“拉飞蛾儿”,虽然挥汗如雨,却有说有笑,非常愉快。在一段时间里,他们每天下午去成都, 有时往返两趟,回到公社时已经是半夜了。有一次,他用长把子粪构从粪坑里舀粪,知识分子的力气毕竟比农民要差一些,他差一点跌下粪坑去。有一

天夜晚拉粪,刚装满粪车,就遇上瓢泼大雨下个不停,田家英和同行的两位同志只好把粪车存下来,到省委招待所去住宿。门卫看见三个身穿布衣、挽着裤脚的陌生人,不让进去。碰巧遇到了招待所的负责人,这才进去住下。田家英渐渐地和农民、基层干部交上了朋友,农民和基层干部也渐渐地

把田家英看作自己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