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 8 月,年仅 26 岁的田家英担任了毛泽东主席的秘书。解放以后, 他又担任了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务。毛泽东很赞赏田家英的工作,曾多次给予很好的评价。

编辑毛泽东著作,宣传和普及毛泽东思想,是田家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田家英参加了毛选四卷编辑的具体工作。从文章的选定、整理和注释,到文字的校订和出版印刷,大量的工作都由他承担。他以满腔的热情和极端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田家英对自己和他领导的同志要求极严,不允许出丝毫的差错。他经常引用清代著名学者包世臣的一句话:“每临行文,必慎所许,恒虑一文苛下,重诬后世”,说明编辑出版工作中任何细微的疏忽, 都可能损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甚至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

田家英还是《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的编

辑者,从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开始,田家英就注意收集毛泽东的诗词。有些诗词正是由于他的收集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一例。 1949 年春天,党中央、毛主席由西柏坡迁到北京香山。当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兴奋万分,当即吟咏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一首。此诗即由田家英抄录收集。在编辑毛主席诗词时,他把这首诗送给毛主席。毛泽东说,对了,还有这一首①。

建国后的十几年中,田家英在《学习》和《中国青年》等刊物上撰写了许多文章,热情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介绍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毛泽东选集》出版以后,他又撰文向广大读者介绍选集的内容,还经常到中央党政机关作学习毛选的辅导报告。

负责信访工作,不断沟通党中央、毛泽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田家英担负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伊始,田家英就协助中央书记处处理人民的来信来访。随着人民来信来访的日益增多,党中央成立了中央书记处秘书室(后改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即现在中办信访局的前身)承办信访工作,由田家英具体领导。他倾注了很多心血着手信访工作的建设。建国初期,他发现有些领导机关对信访工作不够重视。田家英和秘书室的同志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了专门的报告, 提出要高度重视人民的来信来访,建议各级领导机关指定专人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毛泽东看过报告在批语中写道,这是专门为我处理人民来信的秘书室写的报告,我认为这个报告观点是正确的。“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①毛泽东的批语连同秘书室的报告很快转发全国,推动了全国各级信访机构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

处理群众来信,怎样做到既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又及时向中央反映带普遍性的问题,使二者兼顾而不偏废?田家英提出了“分别处理,综合反映”的原则,要求秘书室处理群众来信件件有落实,同时又把一段时间来信中有代表性的情况,随时写成综合情况报告党中央。这个原则经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意,在秘书室贯彻执行。

通过信访,田家英向党中央反映了很多重要情况,为中央从政策上解决一些问题提供了依据。 1949 年夏,田家英看了上海反映群众失业和生活困难的来信,立刻向毛泽东作了汇报,这对党中央作出“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的重大决策起了重要作用①。 1950 年,北京大学有人反映学生负担过重,学生健康水平下降。田家英把这封信及时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对此作了批示。教育部门根据毛主席的批示及时改进了工作,从而改变了学生功课太重的状况②。

在信访工作中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问题,田家英对此十分重视。 1961 年,许多群众反映,因写信向中央反映真实情况而遭到打击报复。田家英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刘少奇当即批示:凡是反映重要

① 参见杨述:《悼田家英》,载 1980 年 4 月 1 日《人民日报》。

① 引自原中央办公厅秘书室部分同志文章:《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

情况和揭发干部错误的来信,不转原件,将来信人姓名、地址和可能找到来信人的有关字句抹掉③。秘书室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处理人民来信,保护了写信群众不受伤害,维护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田家英是个有革命正义感的人,在信访工作中始终注意保护群众的正当权益,而对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则旗帜鲜明地进行斗争。他常给秘书室的同志讲古代义侠救人急难、解人困厄的故事,启发他们敢于维护真理, 勇于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他自己首先身体力行。信访工作中凡遇涉及高级干部的问题,他要亲自过问,提出处理意见报中央批办。事后他还要了解处理结果,直到问题妥善解决才肯罢休。

在处理人民来信中,田家英忠实执行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禁止对党的领导人歌功颂德。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对群众中这类来信,秘书室在回信中总要宣传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说服他们不要再这样做。对群众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送来的礼物一律退回;不便退回的按市价付款。后来,田家英还代中央起草了禁止给领导人送礼的通知。秘书室严格执行了不收群众礼物的制度。

田家英还经常参与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和文章的起草工作。我国第一部宪法、《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文件,田家英都参加了起草工作。

1956 年,田家英参加了党的八大文件的起草工作。他为毛泽东起草的大会开幕词(经过政治局讨论修改),在会上受到代表们的称道。会议休息时, 一些代表走到毛泽东面前,赞扬开幕词简短有力,鼓舞人心,毛泽东以极赞赏的口气对这些同志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①

在毛泽东身边,田家英常被委以调查研究的重任。坚持实事求是,紧密联系群众,思维敏锐和方法灵活,是田家英在调查研究中最突出的特点。凡与他接触较多的同志和他去过的基层,人们都有深刻的感受。

1959 年 2 月,田家英率工作组到四川省新繁县崇义大队(现为新都县大丰乡)调查。到后不久,社员和干部很快被田家英与众不同的风格所吸引。他衣着朴素,待人和气,见了人都热情打招呼。他特别喜欢孩子,有时前面抱一个,后面还背一个。到食堂吃饭,他问:“好不好吃?我尝一下。”说着拿过社员的筷子就要夹。社员忙说:“要不得,拿一双干净筷子来。”他说:“筷子颠倒过来就行了。”群众都说,田主任这人没架子,不像当官的。别看田家英热情和气,可批评起错误来又毫不留情。在整顿干部作风的会上, 他狠狠批评了一些干部强迫命令瞎指挥的不正之风。有些社员害怕将来遭打击报复,不敢揭发批评干部的错误。田家英为他们撑腰说:“如果有谁今后要打击报复,你们就给我写信,或到北京来找我,来回车费都由我付。”田家英很快赢得了干部群众对他的信任。

下来不久,田家英发现,这里的干部群众都说 1958 年水稻大丰收,平均

亩产 1000 斤。可是公共食堂的情况却很糟:社员吃不饱,油荤也很少,白天大家在食堂吃饭,晚上躲在家里煮菜充饥。田家英对汇报的产量数字有了怀

③ 原中央办公厅秘书室部分同志文章:《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

① 访问逢先知谈话记录。

疑。一天,他与公社会计摆“龙门阵”①,会计无意透露了 1958 年有两笔帐:

一是上报产量,一是实际产量,上报数字比实际数字多出 420 斤。问题弄清之后,田家英对农村中的浮夸风有了深刻感受,多次批评教育干部以后再不能做这种损国家害群众的蠢事。共产党一定要实事求是。

3 月,早稻开始插秧。省里要求各地推广高度密植的办法。深知其害的大丰干部群众不满这种瞎指挥的做法,但又不敢违抗。正在这时,毛泽东给六级干部的党内通信下达了。信中指出:插秧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密植程度怎样为好要由群众商定,上级不要下死命令,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管上级的指标,只管现实可能性。但是省里要求从“积极”方面理解这封信, 继续推行高度密植。

田家英召开了干部会议,亲自宣读了毛泽东的通信。事后又在全公社反复广播这封信,让每个社员都知道毛主席的意见。他又召集了一次有老农、中年和青年代表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插秧问题。大家都认为高度密植行不通,要想丰收,就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七八寸见方栽一窝秧,一定可以丰产。田家英和工作组否定了高度密植,决定照群众的意见办。

插完早稻,为保丰产,田家英建议组织人力去成都拉粪。他和工作组的同志也参加了拉粪的行列。田家英身体不算壮实,但拉车争着拉中杠。大丰距成都 20 多华里,白天粪车不准进城,社员只有晚上进城,粪车拉回大丰已是半夜。田家英有时还和社员连跑两趟,回到公社天已大亮。田家英等干部的行动鼓舞了社员群众,每天拉粪十几万斤,保证了水稻生长有充足的养料。

田家英和工作组抵制高度密植,带领社员进城拉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周围的公社,群众纷传:大丰来了个青天。他们跑来看大丰的庄稼。一片片喜人的秧苗,引起人们的称赞,他们打心眼里敬佩这样的好干部。

对田家英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常给予具体指导,使他学到了许多科学的方法,调查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1961 年的浙江农村调查,毛泽东就指示田家英要用对比的方法,“一个小组(三人)调查一个最坏的生产队,另一个小组调查一个最好的生产队。中间队不要搞。”①通过分析对比,从中发现问题。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田家英率调查组调查了浙江省嘉善县魏塘公社和合大队和富阳县东洲公社五星大队两个典型。和合大队过去是富饶的产粮队, 由于干部的强迫命令瞎指挥, 1958 年以后粮食产量连年减产造成群众生活非常困难。五星大队干部作风正派,敢于抵制上面的瞎指挥,所以粮食没有减产,群众生活也不很困难。通过对比,调查组得出结论:这里没有天灾, 主要是“五风”造成了生产下降和人民生活困难。

调查当中,田家英的方法非常灵活。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调查可以开座谈会,也可通过摆龙门阵了解情况。调查不能只找干部和贫下中农,也可找地主、富农、二流子等典型人物。他们谈的情况是否真实,我们还可以核实嘛。到一地调查,田家英很注意阅读当地的县志。他说,这可以了解本地的风土民情,历史沿革,对调查很有帮助。

田家英所做的调查研究工作,给党中央、毛泽东反映了很多有价值的情况,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受到毛泽东的赞扬。一个时期,有些省市的领导同志向毛泽东要求,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工作。毛泽东不同意。他说:

① 四川俗语,即说家常话。

① 引自《毛泽东书信选集》第 574 页。

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但田家英我不能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的①。

要当好毛泽东的秘书,就要求有比较广博而扎实的知识。田家英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一生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刻苦学习。就是外出调查,间隙时间也是读书或买书。他的工资除衣食之外,大部用来买书和买明清人的翰墨。他收藏的字幅已近千件,各种书籍近万册。他特别喜欢中国历史和近代作家的杂文,这类书收藏最多。他说自己是“爱书爱字不爱名”。这件事被一些人认为是件蠢事。可田家英认为,学习就得有这么股傻劲。勤奋刻苦, 使田家英具备了丰富的知识,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没有什么文凭和学历,而学识得到了毛泽东的欣赏和社会的承认,很多人为他自学达到的水平吃惊。田家英也以自己的学识和专业水平, 担任了《红旗》杂志常务编辑、中共党史编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史稿》的编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