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是 1985 年国务院召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决定将这三个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工业的发展能更好地利用港澳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加就业人口和农民收入,扩大出口,改变原来三角洲的落后面貌。因为三角洲与港澳关系在自然地理上是“同饮一江水”的密切毗邻关系。在人文地理上, 则又是同乡亲戚关系,彼此间有巨大凝聚力,不止同种、同文、同语言关系。广州和港澳有亲属关系的有 90 万人,每年港澳人士回广州有 250 万人次,三
角洲其他地区还未计入。如台山县有 110 万人在美国,全三角洲华侨 700 多万。这种特殊关系是发展三角洲乡镇工业一大特色。加上特区和广州的发展, 更起促进作用。自然条件也给予交通上方便,如由香港至番禺南沙,船舶 1
天可来回几次,横过珠江口虎门汽车日达 7500 辆,也经南沙,加上大河全部有大桥飞渡,水陆交通无阻,形成优良投资环境,乡镇工业即易兴起。现设南沙开发区,建成 9 万人城市。三角洲人口众多、台地大部尚未利用,故能提供大量土地和廉价劳动力,吸引港澳商人投资。由于国际上东亚四小虎的强烈竞争,港商面临厂房地租和工人工资昂贵的威胁,面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不少,因而劳动密集型工厂纷纷内迁三角洲,“三来一补”型式两方都易接受,成为三角洲乡镇工业特色之一。这种型式可为外商减少产品成本日增的威胁,为国内解决就业问题和资金累积问题,在国家不投资情况下,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这种经济合作形式从中还可以得到技术和管理的经验。当地农民对此亦表欢迎,因他们可亦工亦农,入厂不离家,而收入大增。但不少学者(如英国 D.J. Dwyer、 Frank Leeming 等)对作者谈及它的被动性和不稳定性,对环境污染和工人保健不利等缺点,认为不足取。不过缺点是可以改正的。例如东莞市即采取限制污染大、档次低、效益差的企业建立。对有水平、规模大、效益高的才准建立。宝安县也用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提高一批办法、改进三来一补企业,即把档次低、用工多、耗能大、耗水多、效益低、污染大的企业,期满取消或改合同方式取消。目前乡镇企业渐以“三资”企业为主(即合资、合作和独资经营)。据小三角洲统计,1986 年乡镇企业已发展至 27.96 万个,职工 205.4 万人,产值 153.4 亿元,税金 6.78 亿元。为农业累积了大批资金。近年农村已感劳动力不足,以致大量外地劳动力流入,使人口急增,带动农业的兴盛并转向商品型,使小城镇城市化。如佛山市大小市集 188 个,平均每 29km2 有一个。小三角 1985 年建制镇 174
个。桑园围内西樵区原是桑基鱼塘区,工业产值 1978 年仅占工农业总产值49%,到 1986 年上升为 83.6%。北滘原为水田区,1980 年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 52%,到 1986 年上升为 85%,使 60%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员,从事二、三产业(工贸业)。如西樵区 1978 年非农业劳动力只有 18.3%,1986 年升为 82%。城镇面积迅速扩大,如容奇镇面积由 1.8km2 扩大为 5.2km2, 使农地大量消失。据小三角洲统计,1978 年城市人口 250 万,到 1985 年增
为 510 万。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市场变化,即专业市场兴起,如西樵布市每天
成交 50 万元,顺德乐从塘鱼市场年销量 1500 万斤,运输工具摩托车 300 部、
汽车 10 台、渔船 700 艘,并由腾华公司运销到上海、大庆。加上“以工建农”, 使农业成为乡镇工业后盾,创汇力强,如东莞、佛山都已建成创汇型农业。佛山市农业 1986 年已能创汇 18600 万美元,大大支援了乡镇企业发展,形成
了良性经济循环。这也是三角洲乡镇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即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乡镇工业今天形成了多、大、精的局面,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如九江玩具服装、东莞厚街鞋类、虎门人造花、东莞石碣珠绣等。有利于“双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格局。另一方面,乡镇工业已有自己名优产品,资金累积也多,如 1991 年佛山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 180 亿,总收入 194 亿元。1992 年,超亿元企业超百家,转向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各县支柱产业多已形成,每作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市、县政府实际已为乡镇企业的最高统帅。如东莞市即建设自己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企业, 包括电子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医疗等行业,超亿元企业已达5 家。近来产品多以市场为导向,并且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科技密集型转变,这也是乡镇工业的特色。商品农业以香港市场为导向,过去的农村生产型式显不能适应,工贸农方向才有出路,如江门的果菜保鲜厂建立,即可解决 10 多万亩蔬菜基地的发展,1991 年创汇 500 多万美元。南海市工农业总
产值即达 160 亿元(1992)。
珠江三角洲乡镇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骨干,在地表上也形成特殊人文景观,如乡镇出现高楼大厦群现代化建筑、在农村出现 3—4 层别墅式洋房。在经济上,乡镇工业已可以和国家企业进行联营,财力上可以收并中小型国家企业,壮大自身。珠江三角洲有条件成为亚洲第五只“小虎”。即 2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