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9 苏州、无锡、常州 3 市建成区面积与人口增长(平方公里)

(万人)

市名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1982

1990

建成区

人口

建成区

人口

建成区

人口

建成区

人口

建成区

人口

苏州

19.2

42.6

19.4

45.0

22.7

40.5

25.6

51.2

37

70.65

无锡

12.2

38.4

19.6

65.1

24.4

41.9

33.6

64.2

65

82.68

常州

9.5

20.8

15.0

26.8

18.6

27.1

24.0

40.3

39

53.15

合计

40.9

101.8

54.0

116.9

65.7

109.5

83.2

155.7

141

206.4

注① 50 年代— 1982 年,据姚培元等“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及发展趋势”,南京地

理所集刊,第 4 期, 1987 。

② 1990 年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991 》。

城镇用地扩大的数量一般的是与城市规模成反比。上海市从 1949 年到

1990 年增长了 1.8 倍;杭州增长 1.7 倍;湖州 3 倍;常州 3 倍。而一些小城镇增长更快。

长江三角洲土地结构变化中也出现过不合理状况,例如过度的围湖造田,压桑扩粮,挖田改塘以及毁林办厂等。从而使耕地增减,粮产波动,桑果下降。

  1. 土地利用发展的趋势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新形势。随着浦东开发,长江三角洲是 90 年代国家建设的重点,各项建设蓬勃发展, 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均是用地大户,加之港口、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新铁路线铺设,各项防洪水利工程兴修以及城乡建设用地等等,长江化为建设用地;③长江三角洲在本世纪内又是一个交通建设的高潮,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运河等均面临新建和扩建形势,交通占地比重会有较大提高。

因此,对于长江三角洲来说,一方面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包括改良中低产田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水面,发展水产;开发滩涂(南通市有140 万亩),搞好养殖;利用山丘,发展林果茶及木本粮油;另方面是节约用地,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适当提高建筑层数,乡镇企业相对集中,统一建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