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利用类型

三角洲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可分为 6 个类型:

  1. 冲缺三角洲所成的沙田区 由新近冲积所成(宋后),海拔多在 1 米以下,易咸易涝,劳动力不足,实行鱼(早造)、禾(晚造)、鸭结合。淤泥地种莲藕、养鱼,牛皮沙地甘蔗、养鱼、禾结合。模式以水稻(65—70

%)、甘蔗(20—25%)、花生等(5%)、鱼塘(5—10%)、猪(0.8—1 头每亩)结合为宜。本类型面积共约 300 万亩。

  1. 早开发三角洲围田区 这是有堤围保护的高稳产早开发区,地平土沃,为水田与经济作物争地场所,面积约 250 万亩。近为基建与农田争地场所。亟应研究解决,这是三角洲土地资源不足的暴露,应从围垦方面考虑解决。这是比黄河三角洲还突出的缺点。

  2. 三角洲低平原基塘地区 是明代以来,改造低平原形成的商品农业区,面积约 95 万亩(基地 50 万亩,鱼塘 45 万亩),跨 6 县地。基地按经济规律分别曾作为麻基、果基(荔枝基、龙眼基等)、蕉基、桑基、蔗基、花基等等。本类型可推广到沙田区。

  3. 古河道天然堤内积水低◻地区 在三江下游三角洲干流两旁,古堤围内的积水古地面,广泛分散分布。建国前为早造养鱼,晚造种禾、养鸭结合区。建国后,电排后成高稳产区,但作物单纯,人力少,花生、甘蔗、果树应大力发展,建成粮、鱼、果、牧模式。

  4. 城郊农业区 本类型主要为城市提供蔬菜和鲜活副食品。以每人要 1 斤蔬菜为基础来建立菜园,还要建果园、花园(如广州有花地。庄头两处), 还有肉、禽、蛋、鱼、奶等基地。广州已具规模,深圳亦已兴起,今后佛山、江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市均要建立。并为出口创汇服务(如深圳光明牧场等)。

  5. 三角洲边缘丘陵台地类型 本类型面积较大,可达 510 万亩,为甘蔗、花生、木茨和果园基地(包括荔枝、乌榄、白榄、梨、柿等)。亦可发展烟叶、豆类、玉米和养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