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旱灾

流量丰富的三角洲区亦有抗旱的时候,表示雨量年中分配不平衡和气候

变异的影响。例如在三角洲台风不来的年份,则冬春易旱。建国以来,作者记录旱年有 12 年,以秋旱为主(7 次)。旱情严重的可无雨或少雨达 8 个月

(中山)之久,广州也曾有 1—4 月无雨。1969 年 8—12 月无雨,使三角洲大部分水稻、番薯减产;1977 年秋旱,果园挑水灌溉;1988 年秋旱,北江断流,自来水告急。旱情多在 50 年一遇线上,旱年一般雨量减少 15%以上, 香港曾出现限制供水(即每天只供水 3 小时)。秋旱多由于台风少至,春旱

则由于锋面雨北移所致,如广州 1963 年旱天达 103 天。旱情与咸潮上涌也有密切关系,江河水少,海水即涌入,使广州河水变咸,不能饮用,灌田则菜叶卷萎,禾苗转黄,对三角洲水田区、民田区、台地区均有较大影响。旱情对城市人民生活亦有很大影响,每年由此动员军民力量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