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3 1990 年各市人口变动情况表

市 名

人口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上 海

5.4

10.2

6.7

3.5

无 锡

12.8

17.1

6.6

10.5

常 州

9.9

15.1

6.4

8.7

苏 州

7.9

12.2

6.7

5.5

南 通

7.0

14.8

7.0

7.8

杭 州

6.7

13.4

6.1

7.3

嘉 兴

8.0

14.2

7.1

7.1

湖 州

5.68

15.5

7.1

8.4

上海市,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技术力量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控制和支援技术力量的需要下,其人口增长出现了以机械变动为主,人口迁移起伏较

大的特殊现象。建国以来,上海的人口迁移有过:“三起三落”的变化:1950 到 1982 年间,18 个年份人口的迁出大于迁入,15 个年份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两者相抵,累计净迁出 74.55 万人。①而迁出的很大比例是为支援外地建设、

精简职工和知识青年支边、下乡等。前者约 93.6 万人,后者 80 万人。1982 年后,上海已进入持续平稳的净迁入时期,而近几年自然增长已居主要。如1990 年,上海市总人口增长 5.4‰,而自然增长率为 3.5‰。1991 年,上海市区的黄浦、卢湾、静安等 7 个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如静安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2‰,这表明上海市区的人口增长已与发达国家相似。

据南京地理所研究,按 1949~1985 年太湖地区各县市人口年递增速度, 划分为 4 种增长类型:①增长特快型(年递增>20‰),主要分布在上海的川沙、上海县、金山及常州市区;②增长较快型(年递增 15—20‰),集中分布于无锡市区、吴县、金坛、溧阳、嘉定、南汇、奉贤、青浦,杭州市区、余杭、嘉兴除平湖县外全部和湖州市区及德清县;③增长较慢型(年递增 10

—15‰),分布在江苏太仓、昆山、吴江、无锡、宜兴、武进、丹阳及浙江桐乡等;④增长缓慢型(年递增<10‰),大多分布在上海市区、苏州市区及常熟、江阴,松江等。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国家户籍政策的松动,长江三角洲因其经济发展而出现了季节性和工种性劳力不足的情况,开始向外地招收劳动力,仅苏州市就达 30 万人。同时,也有大批农村劳动力去外地从事建筑

业等劳务。如南通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 28 个省市。

  1. 人口构成 从长江三角洲人口的自然构成看:

①人口的性别呈男性与女性总体平衡特征。据 90 年人口普查资料,沪、苏、锡、常、通 5 市 3422.47 万人口中,男性占 50.68%,女性占 49.32%, 男女性别比为 102.8(女性为 100),杭、嘉、湖地区据 88 年资料,在 1117.12 万人中,男性占 51.6%,女性为 48.4%,男女性别比为 106.6。和全国性别比相比(全国 1990 年人口普查材料的男女性别比 106.6),本区人口性别比偏低,说明本区人口男女性别比例比较协调。但是,也存在市区性别比高于郊区郊县的现象,如杭州市区男女性别比高达 109.0,此外,少儿组中的男女性别比偏高(表 3-4)。因此,本区应重视性别比例的地区协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