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黄河三角洲第一节 自然地理特征

(一)演变历史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 1855 年黄河由苏北北归,重新注入渤海以来,黄河泥

沙堆积所成的三角洲,其形成只有 136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大三角洲。

在沉积学上,现代黄河三角洲以宁海(东营市以北)为顶点,南起淄脉沟,西至徒骇河,面积约 5400km2。从地貌上来看,则三角洲顶点在宁海以西的利津,三角洲南界可达小清河。现代黄河三角洲主要属山东省东营市所辖,但西北部徒骇河口一带则属于山东省惠民地区。在行政和经济区划上, 现代黄河三角洲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和惠民地区共 12 个县(市、区),总面

积约 18000km2,人口 500 万。其中东营市面积 7418km2,人口 150 万(图 2

-31)。

现代黄河三角洲位于中、新生代沉降区。1855 年黄河在铜瓦厢(河南省兰考县)决口,夺大清河,由利津以北的老爷庙入海。当时,利津以北原为一个河口湾,大清河也是一条深窄的河道(水深 6—9m)。黄河在利津入海, 河口曾多次决口、出汊、摆动、改道,形成了广阔的扇形三角洲。自 1855

年至今(1991),黄河尾闾大的改道共 11 次。但 1855—1876 年间,铜瓦厢以下无堤约束,河水大部漫流在曹县、砀山和大运河间的广大平原上。1876 年铜瓦厢至利津间大堤修成,黄河始由利津入海。又 1938—1947 年,花园口决

口,黄河复向南泛流至徐、淮,未入渤海。故 1855—1991 年间,黄河实际在

三角洲行水仅 106 年,即河口平均约每 10 年改道一次。

目前,利津站(距海约 100km)黄河悬移质含沙量仍很高,平均为25.66kg/m3,最高曾达 222kg/m3,到河口入海处,含沙量仍有 20kg/m3。据估计,利津站的黄河悬移质输沙量中,大约 24%沉积于河口以内,建造陆上三角洲,40%沉积于海岸带(包括距岸 20km 以内的浅海),36%向外海扩散, 出渤海海峡,被沿岸海流搬运,向南直到长江口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