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发展前景

  1. 城镇化水平预测。90 年长江三角洲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36.77

%,虽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 17 个百分点,但是和国内有关地区比,仍不算高,1987 年,辽南已达 43%,京津唐地区也在 4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区乡镇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集聚了大量人口(包括亦工亦农人口), 但尚未建制,在已建制的城镇中,也未计入亦工亦农人口之故。今后随着浦东的开发和全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进入城镇;同时,仍将有一定数量的区外人口迁入,再加之 90 年代是又一个生育高峰期,因此,本区的城镇化水平还将有较快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本世纪末,长江三角洲实际城镇化水平(包括亦工亦农人口)可在 50%以上, 其中,上海将超过 70%,苏锡常通达 50—55%,杭嘉湖地区为 45—50%。

  1.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带(城市连绵区)的形成。作为 90

    年代国家建设的重点地区,在浦东开发的促动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将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国家的、国外的、地方的经济将同时启动,一批批新建设项目和开发区的出现,将大大促进原有城市的发展和新城镇的形成。据分析,无锡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南通成为大城市。随着江阴长江大桥建成和新沂—宜兴铁路的建设,到下 1 世纪初,江阴将与张家港及长江北岸的靖江一起组成港口大城市。中小城市将更多涌现。随着沪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宁通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密切三角洲经济区东西之间的联系。目前以沪宁铁路为轴线, 上起芜湖,下连杭甬,在不到 1000 公里的轴线上,有 7 个超过 50 万人口的大与特大城市,并已形成一主(上海)、二副(南京、杭州)的特大城市体系,以及苏、锡、常、宁、绍、马(马鞍山)、芜等大中城市体系,是我国最有希望形成城市带的地区,也是 30 多年前,著名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

(J·Gottmann)首次使用城市带(Megalopolis)这个术语,并确定的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的地区。而这个城市带的核心是三角洲的南京至上海段,尤

其是苏锡常至上海段。这一城市带的形成将大大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并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先导地区(图 3-14)。

大城市的发展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