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运输网稠密、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境内水网密布, 铁路、公路纵横,海空交通繁忙,组成了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长江三角洲具有悠久的交通发展史,经历了传统水运(木帆船)时代— 现代化陆路与水运发展时代—水陆空综合运输时代。

早在商代末年(公元前 1135 年),周太王长子泰伯避居江南,开凿了第一条人工运河泰伯河。春秋战国期间,各国因战争需要开通了各类河道,构成了太湖地区人工河道的骨架。隋炀帝开通了自镇江经丹阳、武进、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的江南运河,沟通了我国南北,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也使本区纳入全国运输的网络。元代海运发达,明太监郑和由太仓浏河港出发,七下西洋,成为我国海运的先声。

鸦片战争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并随帝国主义列强掠夺长江航运权而代广州港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本世纪初沪杭,沪宁铁路相继通车, 陆路交通大为改善,并逐渐取代内河客运。同期,上海至杭州、上海至南京间修筑了局部地段的公路,掀开了现代化公路的序幕,嗣后,各级公路建设, 上海机场的修建等等,使现代交通网初具规模。

建国以后,长江三角洲交通运输业获得全面发展,沪宁、沪杭线修建了复线,新建了宣城—杭州铁路,建设了南翔铁路编组站,疏浚改善了江南、通扬、通榆等运河,新建了沪嘉高速公路(20.5 公里)和莘庄—松江高速公路(20.59 公里),新建和改建了上海、南通、硕放、奔牛、杭州等机场, 建设了一大批万吨级码头,从此长江三角洲进入了全面的交通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