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城镇

废黄河三角洲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城镇也不发达。响水、滨海、射阳三县共有乡镇单位 66 个,但仅有建制镇 18 个,平均城镇密度每百平方

公里 2.9 个,低于盐城全市和全省的水平。

城镇规模小,按非农业人口计,除三个县城和少数重要镇外,61%的城镇规模均小于 5000 人。因而,难以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生产和服务中心。

城镇主要沿通榆公路和东部沿海公路分布,构成盐城市北部的城镇群组。

城镇的产业结构低度化和趋同化特征明显。以三个县城为例,纺织,食品、轻工、机械均占前四位,而且多数是初级加工型,反映了城镇普遍的农业推进型和轻工支农型的发育机制和职能特征。

由于全区城镇发育程度低,因此,县城显示了较强的中心功能,尤其因为距盐城中心城市的距离较远,更增强了其吸引力。据射阳、滨海两个县城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计算,分别占 35—40%和 50—60

%。县城的人口增加也很快,1982-1990 年,响水、滨海县城人口增加了 50

—55%,射阳县城增加 140%,均快于全县人口增长速度。

根据废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整个盐城市城镇发展规划,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本地区城镇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射阳县城 由于射阳海港和港口电站以及配套工程是盐城市建设重点,射阳县城作为东部滩涂开发前沿及全县百万人口的中心城镇,将会有较大发展,人口规模可以达到 10 万人。

滨海县城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处在盐城、连云港、淮阴三中心城市的三角中心,204 国道和北部各县城交通线的汇合点,以及苏北灌溉总渠与规划中通榆运河的汇合点,因此交通枢纽及集散功能较强,也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人口规模也可达到 10 万人。目前已是北部的第一大镇。但由于区域经济基础较弱,因此,发展初期尚不会很快。

响水县城 目前规模较小,区域基础也弱。但一方面,1987 年灌河大桥建成,密切了其与连云港的联系;另一方面,灌河口的开发和工业区的建设, 既会涌现陈家港镇以及堆沟镇(灌云)的兴起发展,影响它的集聚,也会促使它成为灌河口开发的依托,从而促进其发展。据估计,人口规模可到 5—7 万人。

除 3 个县城以外,在射阳港和灌河口,及通榆公路、通榆运河及沿海公路的南北轴线上均将有城镇发展。整个废黄河三角洲的城镇密度将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0.5~0.6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