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15 东营市土地利用结构(1987)(单位:万亩%)
土地总面积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非农用地 |
水域 |
其中: 滩涂 |
荒碱地 |
已利用土地 |
未利用土地 |
---|---|---|---|---|---|---|---|---|---|
1173.74 |
354.79 |
32.5 |
202.0 |
208.55 |
200.3 |
180.3 |
175.6 |
614.5 |
559.24 |
100.00 |
30.2 |
2.8 |
17.2 |
19.5 |
17.0 |
15.4 |
15.0 |
52.35 |
47.65 |
由于黄河三角洲土壤受高矿化度潜水的控制和作用,沿海一带受海潮威胁较大,沿黄一带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蒸发量大, 春秋降水量小,造成一年两度返盐高峰。因此,三角洲的土地质量较差。全市 4 级以上的土地仅占总土地面积 35.6%,而其中一、二级土地仅 4.4%, 大部分土地均为劣级地。耕地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大部分在 0.6%以下, 全氮含量平均为 0.047%。土壤普遍严重缺磷。据 1984 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院对东营市宜农荒地的调查,不需治理即可开垦并获较高产量的荒地仅占荒地 0.2%。因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较大难度。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和不充分的现象。如因乱牧、乱垦、抢割等使草地大面积退化, 又因毁草种粮或垦殖不当,造成草地大批盐渍化。据资料,包括惠民地区的无棣、沾化等在内,土地返盐面积 1949 年 55 万亩,现已发展到 155 万亩。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也是东营土地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