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和陕西三才峡木工的抗清斗争

① 《同安县志》卷三十《人物录·武功》《王得禄》。

东南海上渔民的抗清斗争被镇压后四年,在我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又爆发了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接着,陕西三才峡木工也起来造反, 人民反抗的怒火在北方蔓延开来。

天理教又名荣华会,系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其基本教义与白莲教大致相同,信奉“三际说”,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为“八字真言”,主要经卷有《三佛应劫书》。天理教徒众以八卦作为分股名目,在北方各地积极发展组织,故又名八卦教。

川楚白莲教起义失败后,天理教秘密隐蔽在北方广大农村中,用宗教活动作掩护,又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无地少地的现状,提出入教缴纳“根基钱”(或称种福钱),事成后即可分得地亩的主张,①以此号召和发动下层群众。著名的教首有李文成、林清、 冯克善、牛亮臣等。

李文成,河南滑县谢家庄人,木工出身。一八一一年(嘉庆十六年)在教内被拥戴为教首,掌管“震卦”。因为“震卦为七卦之首,取帝出于震意, 习教者听其约束”,所以李文成“兼掌九宫,统管八卦,众至数万”。①当时河南民谣中有“若要红花开,须得严霜来”之语,又经卷《三佛应劫书》谶示“十八子明道”,李文成便自称“严霜十八子”②,提出该由“李姓应世”。林清,本籍浙江,久居直隶大兴县黄村,原为大兴巡检司书吏。一八○六年

(嘉庆十一年夏五月)加入荣华会,因其轻财好义,“有告贷者,辄给之, 乡村仰食者万余家。”③因而为教民所拥戴,掌管“坎卦”。林清传教活动在河北各地,尤其京畿附近,教徒中除农民、小市民、说唱卖艺者外,还有下级吏役和宫禁中的低级太监。这一层社会势力对以后的起义发挥重要作用。其他有“乾卦”首领山东定陶人张廷举,“艮卦”首领河南虞城人郭泗湖, “巽卦”首领山东城武人程百岳,“离卦”首领山东城武人张景文,“坤卦” 首领山西岳阳人邱玉,“兑卦”首领山西岳阳人侯国龙等,“俱分隶震卦”。

一八一一年春,三省教首李文成、林清、牛亮臣、冯克善等在滑县聚会, 磋商起义与联合行动事宜,决定“八卦九宫林、李共掌”,林清封号“天皇”, 冯克善封号“地皇”,李文成封号“人皇”,“约分地土,清取直隶,李得河南,冯割山东”④。这一年林清三次抵滑县,与李文成商讨大计。李文成曾“专研算术,旁涉星家象纬,推演颇验”⑤,扬言星象示变,有星射紫微垣, 主兵象,将要大动干戈,为起义制造“天意”的依据。一八一二年二月(嘉庆十七年正月),各地教首大会于滑县的道口镇,决定“应在酉之年,戌之月,寅之日,午之时,故以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午时起事。”⑥

李文成等对起义作了周密部署,规定起义口号:“明号是奉天开道,暗号是得胜二字”;起义的标志,一律举白旗,白布裹头系腰,做到“劫前七日,白旗传遍”,发动时须把“奉天开道白旗届时插于门首,可免杀害”①。

①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卷二十五。

① 兰簃外史纂:《靖逆记》卷五。

② 兰簃外史纂:《靖逆记》卷五。

③ 兰簃外史纂:《靖逆记》卷五。

④ 兰簃外史纂:《靖逆记》卷五。

⑤ 兰簃外史纂:《靖逆记》卷五。

⑥ 兰簃外史纂:《靖逆记》卷五。

①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卷三十三。

是年十二月,李文成至大兴县黄村会见林清,密约李文成先在滑县发动起义, 河南、山东、直隶同时揭旗造反后,立即直趋京畿,林清则在北京城内发动, 与李文成等起义军里应外合,捣毁清朝统治中心,夺取北京城。一八一三年八月(嘉庆十八年七月)林清复至滑县,最后确定起义的步骤策略。林清返回黄村后,李文成又派其养子刘成章往林清处,以保持联络,并告林清,“九月十五日河南兵必至京,公专为内变”②。起义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了。

河南天理教在李文成直接领导下,集中全力从事各项准备工作,“私买战马,蓄养士卒,铸造甲仗,颁分旗号”③,准备响应起义者与日俱增。牛亮臣在滑县大伾山之东坡,专门组织教徒数百人铸造军械,李文成在谢家庄大犒起义军,进行宣传鼓动。因为人多势众,机密泄露,被官府侦知,滑县知县强克捷一面密报巡抚高杞请兵镇压;一面先发制人,于九月二十八日(九月初五日),派衙役将李文成、牛亮臣等首领逮捕下狱。审讯时李文成“坚不吐实”,遭毒打,以致“两股顿烂”,足胫也被夹断,“又杖牛亮臣数百, 血流遍体”。④李文成、牛亮臣被捕,起义消息外泄,形势危急。义军部将宋元成等认为:“今事已急,十五日之期断不及待,此间兵食既足,鼓行而前, 径取滑县,据而守之,直隶之开州、长垣,山东之金乡、定、曹,皆吾声援, 官兵四路牵制,措手不及,然后成师以出,数百里可传檄而定也”,“众从之”⑤。于是,一八一三年九月三十日(嘉庆 十八年九月初七日),宋元成等聚集滑县教徒五千多人,攻陷滑县县城,从狱中救出李文成、牛亮臣等, 杀知县强克捷和巡检刘斌,提前起义。

河南天理教起义爆发后,李文成在滑县署内“设羽帐”,“树大纛,书大明天顺李真主七字”①,以牛亮臣为军师,宋元成为大元帅,同时大封诸卦主为诸卦王,各首领为各宫伯、卦伯,各类先锋、总管,计受封者达九十余人之多②。接着攻占了滑县附近的军事据点和屯粮要地道口镇,重兵围困北上要道濬县,扩大影响,号召各地教徒响应。

九月二十九日,长垣县知县赵纶率兵赴与滑县交界之苇园村搜捕“习教之人”,被教徒包围并扎伤致死,长垣县天理教就此起义,占领了该县春亨集。十月三日,山东定陶教徒二、三千人占据县城,开狱放囚,处死知县、典史等官吏。四日,山东曹县天理教首领马朝栋率百余人直入县署,杀死知县,劫狱开库。于是,河南、山东边界的滑县、长垣、曹县、定陶等地都被天理教所控制,“联为一气”,声势大张。直隶总督温承惠忙向北京“飞书告急”,清廷闻讯,命令温承惠带兵会同河北镇总兵色克通阿由北面防御; 令河南巡抚高杞“紧防西南”;山东巡抚同兴巡防山东边境;徐州总兵徐洪北上③。当时清统治者对这次起义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把它看做地方性的小起义,虽也指令要“添兵并力歼除”,可是兵力的调动和部署,却着重在“防堵”、“夹击”和“勿令匪渡河滋蔓”方面。只是到了十月八日(九月十五

② 《靖逆记》卷五。

③ 《靖逆记》卷五。

④ 同上书,卷三。

⑤ 同上书,卷三。

① 《靖逆记》卷五。

② 那彦成:《那文毅公奏议》卷三十二、三十三。

③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卷一。

日),天理教攻打北京皇宫事件之后,清统治者才从昏愦中惊醒过来,全力以赴镇压这次起义。

滑县李文成起义提前发动,由于清兵的堵截拦阻,队伍未能迅 速北上, 而林清在北京对滑县之变一无所知,消息断绝,仍按原计划部署进行。林清联络了教徒二百人,准备直冲宫禁,打烂清朝皇帝的老巢。这二百人分成东、西两队,于一八一三年十月八日(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乔装改扮,潜伏在东华门、西华门外,由太监接应、夺门入宫。东队由陈爽居首,刘呈祥押后,太监刘得财、刘金引路,进入东华门;西队由陈文魁居首,刘永泰押后, 太监高泰、高广福引路,进入西华门。太监王福禄、阎进喜居中援应,规定进入大内后,由陈爽指挥战斗,而林清坐镇黄村,等候河南兵至。

进入东华门的起义教徒,很快被司阍官兵发觉,护军急忙关闭城门,起义教徒冲入宫廷仅十数人,经过激烈搏斗,终因路径不熟,力量单薄,最后被擒被杀,“而官兵受伤者亦多”①。西路义军,则于中午全部进入西华门, 先攻尚衣监文颖馆,然后攻打隆宗门,可惜耽误了时间,门已关闭,宫廷内展开一场浴血战斗。至今隆宗门匾额上仍有当年作战留下的箭镞的痕迹。起义者陷身虎穴,以寡敌众,全无畏惧。有的由门外诸廊房越墙而入内宫,但因人数太少,全被枪杀,大部分则受阻于隆宗门外。当时,清室诸皇子旻宁

(即后来的道光帝)等正在上书房,闻变戎装上阵,登城垣,以鸟枪射击起义者。至午后申时,留京诸王及内务府大臣引兵入神武门增援,镇国公奕灏将准备派往滑县镇压天理教的火器营一千多官兵调入宫内,才把起义者残酷地镇压下去。进入皇宫的起义教徒英勇搏战,打死宫廷侍卫护军等四十一名, 打伤六十名。起义教徒三十一人牺牲,四十一人被俘。十二日在黄村等候消息的林清被清兵逮捕,不久与其它起义者一同被磔死。

攻打皇宫事件使北京城陷于一片混乱。“禁城遇变,人情惶惧,讹言四起,惊扰达旦”,“居民仓皇无措者四日”②。虽然起义很 快被镇压下去, 清统治者仍心有余悸,如临大敌,禁城各门增派五大营官兵守护,“持械林立,防范紧严,禁城内王大臣昼夜搜拿”①。十月十二日(九月十七日),嘉庆帝驻跸烟郊行宫,颁示“罪己诏”,惊呼这次“变生肘腋,祸起萧墙”的事件,实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②哀叹“齐豫骚动,阙下震惊,惟椎心挥泪,宵旰仰求上苍赦罪,此外无可言矣”③。嘉庆的诗中又说:“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④。可见,攻打皇宫,虽因条件不成熟、力量对比太悬殊而失败, 但它对清朝统治者的打击却是十分沉重的。

天理教在京城的斗争被血腥镇压下去,清统治者惧怕刚刚扑灭的白莲教起义可能重演,紧急抽调精锐兵力,力图以最快速度将滑县正在燃烧的起义烈火扑灭。当即命陕甘总督那彦成代替温承惠为直隶总督,并委以钦差大臣, 节 制山东、河南各路清兵的重任。命工部侍郎、护军统领庆祥等率健锐、火器二营清兵;命陕西提督、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刽子手杨遇春及杨芳等率陕

① 昭梿:《啸亭杂录》卷六《癸酉之变》。

② 《靖逆记》卷一。《啸亭杂录》卷六《癸酉之变》。

① 《托津奏折》。

② 《清仁宗实录》卷二七四,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

③ 《清仁宗御制诗三集》卷十六《责己述怀》。

④ 同上书,《有感五首》。

中兵;又传谕西安将军穆克登布率清兵一千,副都统富僧德率马队一千,徐州总兵徐洪率兵数千协同围剿。

十月三十一日(十月初八日),那彦成兵抵河南卫辉一带,因滑县大伾山、道口一带起义军声势浩大,乃屯兵不敢遽进,上书嘉庆帝要求增调山西兵、甘肃兵、索伦兵赴营。嘉庆帝求胜心切,见到那彦成的请求,十分恼怒, 谴责那彦成“汝于初八日抵卫辉,初十日接钦差大臣关防,十三日发折时仍在卫辉驻扎,并未至濬县军营,乃云现有之兵不敷分剿,⋯⋯实属畏葸迁延之至”⑤,大骂那彦 成“迟疑不进,逗留观望⋯⋯忍心病狂,天良何在,非阿桂之孙,非朕之臣。”①可是那彦成却对人曰:“昔川楚之所以失事者,皆兵力未集而遽与之战,反为所败,是以人心震慑不敢复撄其锋,以致蔓延日久也,今吾当厚集兵力,一鼓灭之”②,为自己的胆怯辩解。在嘉庆帝的再三催促下,那彦成才率兵向道口一带移动。

十一月初,杨遇春、温承惠、高杞、马瑜等率兵进抵道口附近攻占起义军的据点周潭村、连庄、罗家寨、丁栾集。十三日,起义军于中市所设伏, 与清兵激战,“官军奔败,杨遇春所领千总李洪春、外委柯玉皆战死。”③ 此后,起义军撤回道口,“挑挖深壕”,“坚闭不出”。清军分七路围攻道口,以大炮轰击,马步四面环攻,击溃从滑城、桃源等地前来增援的起义军数千人。道口义军兵力虽为数不少,但困守一小镇,无法发挥能进能退、可分可聚的优势,又缺乏正规作战的经验,很快被清兵攻破。起义者伤亡很大, 居民房屋被清兵“全行烧毁”,镇内“尸骸枕藉,盈街满屋”④,惨不忍睹。

道口失陷,李文成的大本营滑县顿失屏障,完全暴露在清兵枪炮之下。那彦成迅速进兵滑城,以一万三千余清兵围其三个城门,正北门与西北门因缺兵力无法围堵,那彦成害怕起义军弃滑县他走,战争将蔓延而难以收拾, 急奏:“臣之兵攻城则有余,围城则不足”,要求速调陕甘兵、吉林黑龙江马队增援。可惜起义军的经验不足,没有采取流动战术以避开清军的主力, 却轻信佯降的清吏教谕吴某的“献策”,说过去白莲教起义所以失败,“因其不据城池无所固守故也,今可高筑雉堞,闭关自守,以待他郡接援,然后会师北上,始能保万全也。”⑤就这样,死守城垣,使清统治者有时间调集 更多兵力,将滑县团团围住。义军几次作战,均失利。山东、直隶各处响应的天理教徒亦被清军各个击破,滑县陷于孤立,危在旦夕,局势对天理教起义军十分不利。

当时,在桃源的南湖将军刘国明为了救援李文成,亲率八百义军,取道清兵围困薄弱地带北门苇塘区,夜入滑城,以轻车载胫伤的李文成出城。李文成此时已悟死守滑县之非计,于是集合义军四千余人,西进太行山攻下辉县山内的司寨。但时机已经错失,清总兵杨芳、侍卫苏伦保等率兵追击,逼近了司寨。十二月十一日,清军少数兵力诱骗义军出司寨,进入设伏圈,然后以马、步两翼夹击,迫使义军退保南首山。义军虽殊死决斗,“以巨石掷

⑤ 《靖逆记》卷三。

① 《清仁宗实录》卷二七七。

② 《啸亭杂录》卷六《滑县之捷》。

③ 《靖逆记》卷三。

④ 《那文毅公奏议》卷十九。

⑤ 《啸亭杂录》卷六《滑县之捷》。

官军,登高而战”①,但因陷入埋伏,被清兵上下夹击,又截断去路,损失二千余人,“官军进薄司寨,围之数重”。

十二月十二日,进攻司寨的战斗开始。司寨背山临川,沟深墙固,便于防守。清兵越壕而入,从早晨打到中午,战况十分激烈。“衔矢裹创,饮血苦战,尸如山积”②。至下午,寨墙一角被毁,清兵冲入寨内,展开短兵巷战,义军退据民房。“司寨有民房三百楹,砖石作墙,纵横高耸,又有碉楼十余座,亭亭屹立,坚不可破”,义军“据险掷石,枪炮齐发,官军死伤甚众”③。战斗延续至天黑,仍相持不下。凶残的杨芳,便下令举火焚寨,且焚且攻, “须臾烟焰蔽天,贼尸塞路,有冒烟突火焦头烂额而逸者,悉生缚之”④。最后李文成、刘国明等被围困于一碉楼,杨芳等率众登楼,妄图活捉立功,只见楼上闪出一将,“自称刘国明,持刀跃出,击杀兵士数人”,刘国明也英勇牺牲。杨芳下令喊话,“有能擒李文成来献者,受上赏;文成若投出,余贼皆免死”。起义军大义凛然,“大呼李文成在此,欲杀即杀,断不肯降”。清兵层层围困,冲入碉楼,李文成等即举火自 焚,“众数十人群相拥抱而死”。 “是役也,寨内之贼数千,无一人得脱者”①。

天理教教首李文成的牺牲,使起义面临迅速瓦解的危险境地,只剩下滑县最后一个据点了。滑县“城坚厚,外砖内土中沙,大炮攻之,遇沙而止”②,所以“官兵围之,数旬不克,贼守愈坚”③。司寨战役后,清统治者集中兵力, 作好充分准备,加强对滑县的攻势。一八一四年一月一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那彦成下令各路兵马同时对滑县五个城门发起攻击,清兵暗挖地道,埋下炸药,不久城西南角炸药轰发,城垣崩裂二十余丈。清兵冲入南门,接着各门皆破,城内展开激烈的争夺战,酣战一昼夜,双方伤亡甚大。二日,义军依民房负隅抵抗,仍控制城内据点五、六十处④,清兵无可奈何, 纵火焚烧民房,局势十分危急。义军首领牛亮臣、徐安国劝李文成妻子张氏妆扮难民出城,但张氏毅然表示:“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乃挥刀巷战, 击杀数人,阖户自缢。”⑤这位女起义者同她的丈夫李文成一样,在敌人的屠刀下,不屈不挠,无所畏惧,英勇就义。

滑县陷落了,起义军惨遭杀戮,大元帅宋元成阵亡,艮宫王王道隆、震宫王刘荣顺、巽宫王冯相林、坎宫王尹振、乾宫王寿光德等首领全部壮烈牺牲。牛亮臣、徐安国被械送京师,磔死枭首。天理教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清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一八一四年一月(嘉庆十八年十二月),正当清统治者忙于最后镇压天理教起义的关键时刻,陕西岐山县三才峡木工也爆发了武装斗争。

岐山县地处南山老林地区,历史上曾经是白莲教艰苦斗争的基地。这一

① 《靖逆记》卷三。

② 《靖逆记》卷三。

③ 《靖逆记》卷三。

④ 《靖逆记》卷三。

① 《靖逆记》卷三。

② 《圣武记》卷十《嘉庆畿辅靖贼记》。

③ 《靖逆记》卷三。

④ 《那文毅公奏议》卷三十一。

⑤ 《靖逆记》卷五。

带跬步皆山,路径丛杂,到处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各处无地的破产农民, 颠沛流离,纷纷来此开荒度日,因而不少商人,利用这里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力,开设木厂、纸厂、炭厂,或开采铁矿,铸造农具、铁锅等,谋取厚利。

木商开设的木厂在当地称为“木厢”。木商用包谷雇用木工,砍伐树木, 然后锯成木板运出山外。嘉庆十八年,南山秋雨连绵,包谷欠收,粮价上涨, 木商们以包谷雇夫役获利顿减,于是纷纷停工,致使当地木工失业缺食,面临饿死的威胁。岐山县三才峡木厢包头①万五(即万全忠),带领二百多木工到厢主处借粮,厢主不借,并对他们横加辱骂。木工们走投无路,愤怒地夺取厢主粮食,万五遂率众起事。

造反木工南下郿县入山,在独独河、青龙寨、佛爷滩、厚畛子一带,焚烧木厢,攻破地主的寨堡,当地木工从者日众。在古子沟有“二百多人,执大红旗”起事;在郿县紫阁峪三百多人起事;在小三涧有五百多人起事②。这些小股队伍,很快汇成拥有四、五千人的起义军。接着,万五重新部署其众, 把队伍分为五号(即黄、青、红、绿、白号),各号首领称元帅,下设先锋、总兵等,各号时分时合,相互呼应。

当时清统治者正忙于集中兵力对付天理教起义,无暇顾及。陕西巡抚朱勋告急,嘉庆帝只能从甘肃兰州调陕甘总督长龄率一千五百人,星夜赶到陕西,并命那彦成限期剿灭天理教起义,然后移兵会剿木工起义。清统治者根据镇压白莲教和天理教起义的经验,告诫围剿部队勿得以招抚了事,定要武力镇压,“以后招抚二字,该督抚不得存之于心,亦不准形之奏牍,若不遵旨暗行招抚,则 非我国之臣子也。”①一八一四年一月中,杨遇春率步兵及吉林、黑龙江马队赶到陕西;并调任杨芳为陕西西安总兵,加强对三才峡木工抗清斗争的镇压力量。

一月十八日,木工义军在西江口之平木山等处与清兵激战。是役木工义军损失很大,有江元帅、何元帅、大旗手等十数员将领战死,万五被逼退入太白山老林,转战深山之中。二月一日(嘉庆十九年正月十二日)薄暮,长龄、杨遇春、朱勋等会师老君岭,并在宽沟口设下埋伏,专等义军落网。次日凌晨,万五率众进入伏圈,清兵发起进攻,义军突遭袭击,战斗失利,万五受伤被擒,壮烈牺牲于阵前。义军战死大半,其余由另一首领陈四率领退入老林,最后终因被清兵诈骗设伏歼灭,陕西三才峡木工斗争就这样被镇压下去。

在此期间,还有江西的胡秉辉等,凭借残书所载阵图及俚语,拥一朱氏子,建号“后明”,号召起事,起事不久,即被地方官军所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