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戏曲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元杂剧和明传奇,标志着中国戏曲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到了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戏剧理论家李渔和优秀的剧作家洪昇、孔尚任等。

李渔(一六一一——一六七九年,明万历三十九年——清康熙十八年), 字笠翁,浙江兰溪人。他写过许多剧本,并自蓄家伎,到处演出。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他的戏剧理论著作《闲情偶寄》。李渔的戏剧理论,包括创作和演出两个部分。在戏剧创作方面,他不同于那些专从一个曲牌,一些字句出发的评论家,而很注意作品的全局。他主张一个剧本应该有“主脑”,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有“主题”。要有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从这一要求出发,他提出了“密针线”、“减头绪”,“凡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 节 俱要想到。”要有“照映”,有“埋伏”,使剧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塑造人物方面,他主张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什么人,就象什么人。他要求作者“设身处地”为剧中人着想,把剧中人心灵深处的东西表现出来。在语言方面,他主张通俗易懂,重视演出效果。

洪昇(一六四五——一七○四年,清顺治二年——康熙四十三年),字昉思,浙江钱塘人。他一生潦倒,在北京作了二十多年国子监生,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在这期间,他又遭家难,父亲得罪遣戍。艰难的生活道路养成了他清狂孤傲的性格,常常“白眼踞坐,指古摘今”①。他的《长生殿》一剧写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轰动一时,“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

②,“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以至妇孺皆知“洪先生”之名。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因在佟皇后丧期内演唱《长生殿》,洪昇遭弹劾, 被革去国子监生,回到故乡,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康熙四十三年,在浙江吴兴夜饮失足落水而死。

《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者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把传说和历史融合在一起,围绕着李、杨之间的爱情,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

① 徐麟:《长生殿序》,《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第二二五页。

② 吴舒凫:《长生殿序》,《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第二二六页。

的内部矛盾。一方面赞美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揭露和批判封建帝王豪华生活给人民带来的严重苦难。使这个传统的题材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描写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时,塑造了一系列爱国者的光辉形象,对权奸、叛将、降官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表现了作者的兴亡之感和故国之思。

清代另一优秀剧作者孔尚任(一六四八——一七一八年,清顺治五年—

—康熙五十七年),字聘之,号东塘,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南巡,过曲阜,谒孔庙。孔尚任在御前讲经,得康熙的赏识,授国子监博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康熙二十五年,他被派往苏北治水,往来于南京、扬州等 地,亲身体验了人民的苦难和官场的黑暗,结识了许多明朝遗老,加深了他对南明王朝历史的了解。康熙二十八年, 他回到北京,迁任户部员外郎,但他已不再热中仕进了,决心最后完成他构思已久的《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桃花扇》脱稿,获得了很大成功。“长安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①。但是,也就在这一年, 孔尚任被罢官。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他回到故乡,晚景颇为萧条。

《桃花扇》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反映了明末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作者把侯、李爱情故事的开展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作者虽然没有正面去写民族矛盾,但是,这种“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②的历史剧,不能不引起有亡国破家之痛的人们的强烈共鸣。当

《桃花扇》演出的时候,故臣遗老,“掩袂独坐”,“唏嘘而散”。表明了

《桃花扇》的政治影响。孔尚任在《放歌赠刘雨峰》诗中说:“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他的罢官,很可能和创作《桃花扇》有关。

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的时候,十分重视历史的真实。“朝政得失, 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③。但是,他对于戏剧本身的特点,也并不忽视。为了塑造典型人物,对某些事实也“稍有点染”④,比较正确地解决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使《桃花扇》成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古典戏剧名著。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是昆曲,但在清初昆曲盛行的同时,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地方戏。戏曲舞台上,百花齐放,竞秀争妍,有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昆”即昆曲;“弋”即弋阳腔,明代传 至北方, 清初已盛行于北京;“柳”指山东的柳子戏;“梆”指陕西的“梆子”,亦即“秦腔”。乾隆时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争雄的局面,“雅部” 指昆曲,“花部”是各种地方戏的总称,或称“乱弹”。“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①。地方戏的曲文虽不如昆曲,但音调优美,语言通俗,表演生动,富于生活气息。著名学者焦循评论

① 孔尚任:《桃花扇·本末》。《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版,第六页。

② 孔尚任:《桃花扇·先声》。《桃花扇》,第一页。

③ 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④ 孔尚任:《桃花扇·凡例》。

① 李斗:《扬州画舫录》。

说:昆曲“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而地方戏曲“其词质直,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所以“花部”在民间极受欢迎,“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荫豆棚之下,侈谈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②。

昆曲由于脱离群众,变成了封建士大夫的消遣品,日益失去生命力。清初,北京戏曲舞台上已有弋阳腔与昆曲争衡,后来,其他地方剧种入京。乾隆中叶,秦腔表演艺术家魏长生来京演出,“名动京城,观者日至千余”③。乾隆五十五年,因祝贺皇帝八十岁寿辰,安徽三庆班入京。徽班以二黄调为主,并改造秦腔的唱法而形成西皮,产生了“皮黄”戏,遂形成后来的京剧。又进一步吸收昆曲和各种地方戏的优点,清朝后期,京剧的剧目、唱腔和表演艺术不断革新,名家辈出,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最大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