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康雍时期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一、皇太子的两次被废

在历史上,除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斗争以外, 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时起时伏。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倾轧排挤,这是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内相互关系的常态。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发生冲突,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篡窃相仍、残杀凌夺,史不绝书。完全抛弃了天伦之间的温情关系,撕破了孝悌仁义的薄薄面纱,赤裸裸地暴露出统治阶级狰狞的、嗜血的本性。清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同样存在着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不过,它和以前朝代中权力斗争的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清代的封建专制权力最为集中,皇权压倒了其他权力。清统治者鉴于前代的教训,对可能会侵犯或窃夺皇权的各种势力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母后、外戚、权臣、宦官、朋党、疆臣的权力和活动范围严格地受到压抑和控制,因此,清代的三百年间,除了晚清的慈禧太后干政以外, 没有象汉、唐、宋、明那样严重的母后、外戚、宦官、朋党、藩镇之祸。清朝前期和中期的皇帝,一般都亲理政务,大权独揽,稳稳地掌握中枢的权力, 既没有其他势力公开篡位弑君的威胁,也没有大权旁落,暗窃国柄,天子受操纵的情形。清朝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主要表现在皇权的继承交替方面,老皇帝死去之后,由那一个皇子继承帝位,在皇室内部往往发生激烈的争夺。皇太极和顺治的即位都曾掀起政治风波,而康熙至雍正的皇权交接更经历了长期的白热化的斗争,酿成统治秩序的动荡不安。

康熙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人, 女儿长大成人的有八人。康熙第一个皇后——孝诚皇后,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与康熙甚为恩爱。一六七四年(康熙十三年)她生子胤礽(皇二子), 孝诚皇后因难产身亡。第二年,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这一建储措施是遵照了前朝汉族帝室立嫡立长的礼法,却不符合满族的传统。立嫡立长的建储办法是为了及早明确地选定继承人,以杜绝觊觎,防止争夺,但过早地预立太子也会使大臣们希图将来的荣利而趋奉门下,结党营私,无形中产生第二个权力中心,甚至引起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激烈冲突,如汉武帝之于戾太子、唐太宗之于太子承乾。正是在这一点上,康熙重蹈了历史的覆辙。

胤礽聪明俊秀,能文能武。康熙对他十分钟爱,说他“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当时在北京宫廷供职的法国神父白晋称赞说:“皇太子博览群书,熟诣汉学”,“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以致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①。康熙给他聘请了最有名的学者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耿介做师傅,教他读书。康熙经常带他和其他皇子出去打猎或巡视。有时康熙出征,命胤礽留京,代理政务,以资历练。重要事务,皇太子可作决定。

长期的皇储地位在胤礽周围集结起一批依附和拥戴他的势力,这股势力以索额图为首。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胤礽生母孝诚皇后的叔父,康熙前期, 索额图甚得信用,一门勋贵,势倾朝野,和另一权贵明珠相互倾轧。“索额

① (法)自晋:《康熙帝传》,《清史资料》第一辑,第二四二、二四三页。

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于朝土独亲李光地。明珠则务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 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乾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荐汤斌傅皇太子, 即以倾斌。”①

明珠集团于康熙二十七年被御史郭琇弹劾,明珠被罢去大学士,授内大臣,不再被重用。此后,皇太子长大成人,势力逐渐发展,开始与康熙本人发生了矛盾。一六九○年(康熙二十九年)乌兰布通之战,康熙亲征,路上生病,召胤礽和皇三子胤祉进见,胤礽等驰驿至行宫请安,“略无忧戚之意, 见于词色。上以胤礽绝无忠爱君父之意,心甚不怿,令即先回京师”②。统治阶级对中枢的权力争夺,讳莫如深,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因此,今天我们几乎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看到康熙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一六九四年(康熙三十三年)礼部拟定祭祀的仪式,将皇太子的拜褥放置奉先殿槛内,康熙命移置槛外,礼部尚书沙穆哈怕将来皇太子怪罪,请求将谕旨记档,这说明大臣对太子党的畏惧。康熙很不高兴,将沙穆哈革职。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又将“私在皇太子处行走” 的膳房人花喇等处死。可见康熙父子之间已有重大芥蒂,康熙已在动手削弱和剪除太子的势力。第二年,又大封诸皇子,皇长子胤禔封直郡王、皇三子胤祉封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俱封贝勒。诸皇子有了爵位,也在培植自己的亲信,觊觎储位,蠢蠢欲动,使矛盾更加复杂,太子党人也更加惴惴不安。

一七○一年(康熙四十年),索额图因老退休。第二年,康熙带着皇太子南巡,至德州,突然宣布停止南巡,銮驾返回北京,理由是皇太子得病, 留德州疗养,奇怪的是召命已退休的索额图至德州侍奉太子。这可能是发现了太子党人的阴谋,召索额图审讯,南巡因 此推迟了两个月。翌年(康熙四十二年),南巡刚刚结束,即拘囚索额图,罪名是“背后怨尤,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威吓众人”。根本的原因是胤礽、索额图等失去了康熙的信任, 感到皇太子的地位已受威胁,因此大发牢骚,怨恨康熙,并且迫不及待地纠集党羽,有所企图。故康熙指责索额图:“尔背后怨龙之言,不可宣说”, “朕将尔行事指出一端,可就在此正法”,“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施威恐吓,举国之人,尽惧索额图乎?”①不久,康熙即将索额图处死。多年之后,康熙对他还深恶痛绝,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②。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是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的爆发,而一旦两个权力中心公开发生了对抗,便不会有妥协调和的余地。虽然在惩处索额图之后又沉寂了五年,档案中无所透露,但斗争仍在暗中进行,康熙、皇太子、诸皇子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胤礽处在上受康熙猜疑,下受诸皇子倾害的不利地位, 下一个更大的打击必然会降落到他的身上。一七○八年十月(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在热河发出一道谕旨,指责诸皇子挞辱大臣,“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岂知大权所在,何得分毫假人”。这时,他的第十八子胤祄病重,康熙似乎有什么重大的事,急切要赶回北京,匆匆启程回銮,行至中

① 《清史稿》卷二六九《明珠》。

② 《清实录》康熙朝,卷一四七,二十九年七月。

① 《东华录》康熙朝,卷七十一,四十二年五月。

② 《东华录》康熙朝,卷九十一,五十二年二月。

途,迫不及待地宣布废掉皇太子。他“召诸官,垂涕而谕:‘⋯⋯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 乃其恶愈张,僇辱在廷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更可异者,伊每夜逼进布城裂缝,向内窃视。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 岂可 付以祖宗宏业。’谕毕,上复痛哭仆地”①,可见权力的争夺使父子关系恶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康熙不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在太子党的逼胁下不得不废掉皇太子,将他圈禁起来。

康熙的其他儿子们也卷进了这场冲突。他们都很有才干,据外国传教士说:他见到的年龄较大的十四个皇子中“有十个长得都仪表堂堂,才气焕发”

②。他们中许多人都和胤礽对立,在康熙和胤礽的关系上不起好作用。一旦胤

礽被废,储位虚悬,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出来争夺。皇长子胤禔也受康熙钟爱, 常奉命出征,或处理政务,年长于太子,但因是庶出,未立为太子。胤礽废黜,他痴心妄想,以为按照“立长”的规矩皇冠将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他露骨地怂恿康熙杀掉胤礽,对康熙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表示自己可以下手,康熙极为恼怒,斥胤禔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皇三子胤祉又揭发胤禛曾请喇嘛用巫术镇魇胤礽,使胤礽精神失常。康熙相信皇太子行为乖谬,是由于胤禛的镇魇坑害所致,革去胤禔郡王衔, 终身被监禁。

康熙的第八子胤禩能量最大,才具优长,善于邀结人心,党羽甚众,野心亦不小。他和胤礽的矛盾也很深,企图谋害胤礽,有一个相面人张明德, “曾相胤禩,后必大贵”。这些阴谋被揭穿,遭到康熙的痛骂:“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 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 “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其事皆已败露,著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处理。”③

这次一起被拘囚的还有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 皇五子胤祺。据弘旺(即胤禩之子)所著《皇清通志纲要》载: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开释”。可见第一次废太子时,至少有六个皇子被囚,皇长子胤禔因罪恶太大,未得释放。而被囚的皇子中也有后来登基为帝的胤禛在内,可是胤禛争夺嗣位的活动及被拘囚的情节 ,在官书和档案中均无所见,大概这些文件都已被销毁。后来雍正已当了皇帝,有一段自我表白,反映了他和胤礽的矛盾。他说:“或有疑朕与二阿哥不睦者。夫二阿哥为皇太子时,乃国之储君也,二阿哥未得罪之先,朕但尽弟道臣道,凡事敬谨,因皇考隆恩,笃爱朕躬,二阿哥恐有妨于己,遂至以非礼相加。然朕惟有尽己之道,恭敬巽顺而已,此皆众所共知”①。雍正的这些话,想把自己打扮成安分守己、毫无野心的老实人,但残存的片段史料和他自己的话却说明在储位的争夺中他也是十分起劲的一个。

① 《东华录》康熙朝,卷八十一,四十七年八月。

② (法)白晋:《康熙帝传》,《清史资料》第一辑,第二四一页。

③ 《东华录》康熙朝,卷八十一,四十七年九月。

① 《东华录》雍正朝,卷五,二年八月。

一个长期位于权力顶峰的年老的封建专制统治者,往往担心大权旁落, 害怕出现一个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权力中心,因此多疑善变,处处提防,办事反复无常,犹豫不决,难以用普通人的心理去忖度,康熙晚年似乎就属于这种情形。就在废黜胤礽以后两个月,即四十七年十一月,康熙命令朝臣商议立嗣,出乎康熙意外的是,朝臣们竟众口一词,保举皇八子胤禩为皇太子, 其中有国舅佟国维(康熙的妻兄)、武英殿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遏必隆子、康熙贵妃之兄)、鄂伦岱(佟国纲子)、揆叙(明珠子)以及汉尚书王鸿绪等,还有皇室中的裕亲王保泰(康熙侄)、安亲王的子孙玛尔浑、伍尔占、色亨图、贝子苏努,以及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祯(后改名胤禵)都和胤禩交好。胤禩深孚众望,不但没有使老皇帝高兴,反而引起猜疑,康熙对佟国维、马齐大加斥责。四 十八年三月,康熙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理由是胤礽因被镇魇,得了狂疾,故举动失常。今狂疾已愈,复立他为皇太子。这一措施在大臣中造成混乱和恐慌,由于康熙征求立嗣的意见,大臣们公开表态,拥戴胤禩,结果康熙责怪他们结党营私,又复立胤礽,大臣们感到不知所措,发出“两处总是一死”的叹息。连当时朝鲜使臣也议论康熙的措置不当,“乍废太子,旋复其位,殴曳马齐,仍官其子,处事已极颠倒”。“皇长子在囚四年,尚不许放⋯⋯此外诸子,多有不合意事,故皇帝心甚不快,频有乖常之举。大小臣僚如在针毡云”①。

在这场政治权力的争夺中,康熙和胤礽的关系既已破裂,断难弥缝复合。事实表明,康熙对太子的废和立都是仓促的决定,没有周密的考虑和善后的措施。而胤礽长期养成的骄纵性格以及迫不及待的抢班的野心,也非一时病态,而是极难改变的。据当时朝鲜人的记载:“太子性本残酷,百姓公传道之曰不忠不孝,阴烝诸妹。若其诸子(指康熙的诸皇子)之暴虐,乃甚于太子云”。“太子沈酗酒色,常习未悛,分遣私人于十三省富饶之处,勒征货赂,责纳美姝,小不如意,诉谗递罢。⋯⋯而近则上自内阁,下至部院,随事请托,必循其私而后已。”又说:“闻太子性甚悖戾,每言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其性行可知”②。胤礽复立为皇太子后,周围很快聚集起一批党羽。康熙警惕地注视着他们的活动,立即将依附太子的步军统领托合齐、尚书耿额、齐世武等处死。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底再废太子,谕旨中说:“胤礽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宏业,断不可付托此人”。“胤礽秉性凶残, 与恶劣小人结党。胤礽因朕为父,虽无异心,但小人辈惧日后被诛,倘于朕躬有不测之事,则关系朕一世声名”③。这次皇太于的再废似乎和其他皇子也有关系,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宫廷供职,随康熙从热河返回北京,目睹再废皇太子的场面,他记载说:“当我们到达畅春园,我们惊恐地看到花园里,有八到十个官员和两个太监跪在那里,光着头,双手背绑着。不远处, 皇子们一排站立,也光着头,双手绑在胸前。不久,皇帝乘坐肩舆从房间里出来,到皇子们面前,暴发出虎吼一样的忿怒,责骂太子,把他关在宫内, 公开宣布废掉这个不幸的皇子”④。

①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十,第四二五四页、四二八一页。

② 同上书,第四二八一、四三一一、四三二二页。

③ 《东华录》康熙朝,卷九十,五十一年九月、十月。

④ (意)马国贤:《京廷十有三年记》第十五章。

围绕立储的长期纷争,闹得康熙愤懑抑郁,心力交瘁。此后,直到康熙去世为止,没有再立皇太子,而且这一问题成了康熙心中的隐痛,不许人们议及。朝臣中有建议立储的,或被杀(朱天保)或被谴(王掞、陶彝等)。诸皇子仍在暗中大肆活动,结交党羽,培植亲信,窥测时机,所谓“诸王互相树党,康熙若死,则国事可知”⑤。经过两度废立,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机会和力量组合发生了变化。原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禔均遭失败,永被禁锢,虽然他们仍有所活动,希冀死灰复燃,但实际上已没有继承帝位的希望。另一个遭到严重失败的是皇八子胤禩,他才能出众,党羽甚多,似乎很有中选的可能,但他的势力太大,活动太积极,反而引起康熙的疑虑和憎厌,受到严厉的斥责。康熙五十三年谕旨中说:“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阴险, 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逐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与乱臣贼子等结成党羽,密行奸险,谓朕年已七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朕深知其不孝不义情形。⋯⋯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搆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殁已耳。⋯⋯胤禩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切骨,伊之党羽亦皆如此。二阿哥悖逆屡失 人心, 胤禩则瘘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①。康熙的话说得这样绝情, 他和胤禟的关系已弄得水火不能相容,胤禩也不可能合法地继承皇位,他和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等转而支持胤禵。

这时,最有希望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似乎轮到了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原名胤祯和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是一母所生。康熙曾称赞他“确系良将”、“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②,胤禟说他“聪明绝顶”、“才德双全, 我弟兄内皆不如”③。胤禵年龄较小,在早期的储位争夺中卷入得不深,但他和胤禩交好,当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时,康熙拘囚胤禩,胤禟和胤禵曾冒着康熙的盛怒,乞求宽恕胤禩。一七一八年(康熙五十七年),由于准噶尔进兵入藏并侵犯哈密,西线紧张,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部军务,这是一项重大的任命,涉及青海、西藏和西北地区的安危和清朝统治的稳定。大将军的权力很大,礼仪规格很高。胤禵当时仅是一个贝子,可用正黄旗纛,亲王体制,称大将军王。这一任命至少给一些人造成了老皇帝意有所属的印象,故胤禵出兵时,胤禟说:“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④。胤禵驻兵青海、甘肃四年,打败了准噶尔, 立有功勋,因军务未竣,尚未班师。这时,北京突然发生了变故,康熙病逝。一度看来似有继承可能的胤禵远在西陲,鞭长莫及,取得皇冠的美梦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