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业生产技术

清代继承了历朝以农立国的方针,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编撰劝农的书籍。一七○八年(康熙四十七年)汪灏等奉康熙之命在明代著作《群芳谱》的基础上,经增补删订,编成《广群芳谱》一百卷。这是一部包括五谷、桑麻、瓜果、蔬菜在内的植物学巨著,对每一植物详细叙述其形态、特征及栽培方法。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鄂尔泰等奉乾隆之命, 从旧文献中搜辑有关农业的资料,编成《授时通考》七十八卷,内分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蚕桑、农余等八个部门。这两部著作,都以御制的名义颁行,对清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清代,有一些生活在乡村的知识分子,参加并观察研究了农业生产过程, 写作了一些有价值的农学著作。其中有清初张履祥所 著的《补农书》。此书系统地记载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农家经营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各项具体措施。它继承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讲究农作物的栽培制度,强调深耕通晒、施足基肥、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对除草、中耕、追肥、烤田与防虫、收割、收藏等方法都做了详细规定,“凡田家纤悉之务,无不习其事而能言其理”①。清初的另一位农学家陈淏子,著《花镜》一书,记载了三百多种花木果树的品种和栽培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园艺著作。他强调“人力可以回天”,人工培养可以改变植物的特性。对植物嫁接的作用与原理他做了新的探讨。他说:“凡木必须接换,实有至理存焉。花小者可大,瓣单者可重,色红者可紫,实小者可巨,酸苦者可甜,臭恶者可馥,是人力可以回天,惟在接换之得其传耳”。还有雍乾时代陕西兴平县的村塾教师杨屾,长期参加农业生产,著《知本提纲》,对耕稼、园圃、蚕桑、树艺、畜牧进行了研究,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农业生产技术,以便向学生进行讲授;他的另一部著作《豳风广义》总结了自己在陕西栽桑养蚕的经验,对桑树品种,栽桑和剪枝技术、蚕种选择、育蚕时间、养蚕方法以及缫丝、织帛均有详细的说明,书中贯穿着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