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十九世纪前期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一、蔡牵领导的海上渔民的抗清斗争

十九世纪前期的中国大地上犹如密布着一座座火山,各族人民的反抗怒火,象地底炽热翻滚的岩浆,酝酿郁积,腾空而起。在北方,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正方兴未艾,起义农民驰骋在五省广袤的崇山密林间,使清统治者顾此失彼,狼狈不堪。与此同时,在东南海上,爆发了蔡牵领导的浙闽二省渔民的抗清斗争。

乾隆中叶以后,浙、闽、粤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相当繁荣,海上交通甚为发达。沿海人民多以海运、渔、盐为业。可是,封建统治者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不让人民安居养息。一七九○年(乾隆五十五年),闽浙总督伍拉纳就曾具奏:“请将福建所属海岛四百五十七处,浙江所属海岛五百六十处,所有民人搭盖寮房悉行烧毁”①,断绝百姓活路。此外自然灾害频仍,有加无已,据福建《同安县志》记载,自一七八七年至一七九五年,几乎年年都有灾患,尤以一七九四年十月漳、泉二府的大水灾,受害最为惨重。人民受尽苦难,而统治者却私囊充盈。乾隆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作恶多端, 总督伍拉纳、巡抚浦霖和府县官吏十余人,贪污受贿赃款达百万两之多。据后来查抄浦霖原籍,藏银竟达二十八万四千三百余两,黄金七百余两。查抄伍拉纳在京家产时,“得银四十万两有奇”,仅金玉如意一项即有一百余柄②。这些都是东南沿海百 姓的血汗脂膏。天灾人祸使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渔民、船工走投无路,无奈铤而走险,造反下海。一七九五年(乾隆六十年) 五月,泉州曾爆发饥民包围总督的“乞食”风潮。据宗室德瑞奏称:“查闽省近来洋盗充斥,兼漳、泉被水后,失业贫民无不出洋为匪。”①

蔡牵,福建同安县西浦乡人,生于一七六一年(乾隆二十六年),父母早亡,自幼孤苦伶仃。据《厦门志》说他“以弹棉花为业”②。乾隆五十九年, 率失业无业渔民、船工在漳泉一带海面起事。他为人多谋善断,崇信重义, 体贴下属,深得群众拥护。他们藐视朝廷,自立规章,凡出洋商船须纳通行税,保护安全通过,公开与清政府的哨船对抗,“哨船不敢近盗船,见商船则横索货财,商船不与,便指为盗船”③,激起商人对清政府的严重不满,反而同情“盗船”。

早在蔡牵下海之前,乾隆末年,浙闽海面就有凤尾、水澳等帮,从事海盗劫掠活动。参加的人都是贫苦受压迫者,“有冤抑难伸,忿而流于寇者; 有货殖失计,困而营于寇者;有功名沦落,傲而放于寇者;有佣赁作息,贫而食于寇者;有知识风水,能而诱于寇者”④。蔡牵初时,也是其中的一支。后来,浙、闽、粤海上的各帮逐渐联合,有的归附于蔡牵,主要活动在闽浙

① 《福建通志》《清纪》。

② 《福建通志》《清纪》。

① 《清仁宗实录》卷二。

② 《厦门志》卷十六《旧事志》。

③ 《清朝经世文编》卷八十五。

④ (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七《海防》。

洋面,有的归附于朱◻⑤,主要活动在广东洋面。蔡牵的力量不断增长,由一般的海盗劫掠活动发展到反对清朝统治的政治斗争。

一八○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嘉庆七年五月初一日),蔡牵率船队乘夜攻下厦门海口的大小担山炮台,数百人蜂拥上山,摧毁其炮 位①,这是蔡牵向清军主动出击的开始。清政府鉴于蔡牵艇高船大,清水师战船无法战胜,于是由浙江巡抚阮元奏请,命水师提督李长庚监造大舰三十,名“霆船”,铸配大炮四百余尊,加强了清朝的海上镇压力量。本来,由于凤尾、水澳等帮的加入,蔡牵实力表面得以壮大,但是这些帮伙毕竟是海盗出身,缺乏组织纪律,习惯于劫掠财货,为所欲为,不受约束。一八○二年冬,水澳帮首领林亚孙部为浙江清兵所败,余众及凤尾帮侯齐天的一部分,有船十七艘,自为一队,不受蔡牵指挥。当时蔡牵率艇五十艘活动于闽海,以侯齐天不受号令而诱杀之。侯的余部即由张阿治所统,改号新兴帮,进踞浙海。所以,凤尾、水澳等帮余部不久即与蔡牵分离,并未形成统一的抗清力量。

蔡牵于一八○三年二月移师浙江定海普陀山,李长庚率大队尾随,乘其不备,突然袭击,蔡牵仓促应战,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兵福建海面,只剩船二十四艘,而且粮硝已尽,帆索朽坏,清水师又据上风,进退无路。蔡牵采取诈降手段,向闽浙总督玉德“乞降”。“玉德遣兴泉兵备道庆徕赴三沙招抚之。”当时蔡牵提出:“果许我降,勿令浙师上风偪我。”②玉德允其所请, 遂下令李长庚部收港勿出,蔡牵于是乘机修船备械,补充粮饷,然后扬帆而去。

定海之战,清水师霆船充分发挥了优势,蔡牵船队无法与之匹敌。退兵以后,蔡牵用厚金向闽商订造巨艇,高大过于霆船,建成后商人满载粮械货物出海交船,以被劫为名,向清政府报告。蔡牵得巨艇,如虎添翼。嘉庆九年夏季,移屯台湾海面,截洋船大米数千石,并以大米分济广东海面的朱◻ 所部,双方联合,集中大船八十余艘,猝然进入闽海,福建水师不敢出战。恰好当时温州总兵胡振声率浙船二十四艘至闽运木,总督玉德即令胡振声迎敌,而闽水 师却不予支援。结果,胡振声失败战死,蔡牵、朱◻合部大获全胜。清廷又急又气,逮金门镇总兵吴奇贵、副将张世熊等,治以不援之罪, 并令李长庚总统闽浙水师,专门对付蔡军。一八○四年九月(嘉庆九年八月), 蔡、朱联军出动船艇百余艘,进攻浙江,李长庚率各镇水师于定海应战。蔡朱船队排一字阵,被李长庚水师从中间突破。李长庚命其他各镇追剿朱◻船队,自率军攻击蔡牵船队,切断了蔡、朱西部的联系,结果,蔡牵战败退走, 指责朱◻没有出力援救,朱◻不满,率部离去,联合破裂。

一八○五年(嘉庆十年),蔡牵船队在闽浙海上屡遭挫败,飘泊无所依托,于是决意夺取台湾,建立据点,出动八十艘船只,首先取下淡水,告祭天地,发布文告,宣布“镇海威武王”,建元“光明”,表示“光复明朝” 的决心。蔡牵在台登陆后,得到淡水、凤山等地区义军首领洪老四、吴淮泗、周添寿、陈番、陈棒等的热烈响应,队伍壮大至二万多人,连战皆捷,攻占州仔尾,沉舟填塞鹿耳门,阻止清兵增援,部队进而包围台湾府城。一八○

⑤ 朱 ,原为漳州走私商人。据《厦门志》卷十六记载“家富饶,好结纳,与盗通。里欲首之,挈妻子浮海去。后为盗,有船数十艘,自称海南王”。

① 闽浙总督玉德:《建盖大小担山寨城纪略》。

② 魏源:《圣武记》卷八《嘉庆东南靖海记》。

六年一月,李长庚率船队赶到,蔡部因分兵与李部作战,未能攻下府城。不久,金门总兵许松年,澎湖副将王得禄等率部队由大港绕安平港进攻,李长庚扼南北二汕阻击,双方进行了殊死激战。二月,蔡部在北汕受困,幸而风潮骤涨,鹿耳门沉船被掀起漂出,蔡牵乃率余部经鹿耳门退出台湾。三月, “诏责玉德历年废弛,致贼气日炽,且福建水陆官兵七万有余,调渡台者不过三、四千,岂能灭此二万有余之贼。”①不久,诏逮玉德,以阿林保代闽浙总督。李长庚也因此坐罪,“诏夺花翎、顶戴。”

一八○六年六月(嘉庆十一年五月),蔡牵回师复泊鹿耳门,与清军激战后败退。是年秋,蔡军在渔山又与清兵交锋,李长庚受 伤,以后又在竿塘等处的闽浙海面连续接火,互有伤亡。

蔡牵义军同沿海百姓有密切联系,得到群众的援助。“时邑有奸商每以食粮火药潜济牵,一日某商行发挑皮蛋数千,一担夫息酒肆,拟以担中蛋下所沽酒,乃取一枚去泥壳,不意内皆火药,遍验皆然。”①即使李长庚也不得不承认:蔡牵“在鹿耳门窜出,仅余船三十,篷朽硝缺,一回闽地,装篷燂洗,焕然一新,粮药充足。”②义军在清统治者眼里是“逆贼”,但在百姓心中却是豪杰,不仅沿海人民支持他们,就是清朝官兵中,也有与之相通的, “弁兵私通巨盗,⋯⋯不独漳、泉为然,即沿海各省份营兵等,亦有暗通洋匪。”③由于得到多方支持,义军不只是在军需给养上得到及时补充,而且对清政府内部情况了如指掌,“贼之间谍,四布省郡,营汛之间多有耳目,考棚开门,蔡牵已知题目,他可知矣。”④

清统治者虽集中闽、浙、粤水陆兵力,不断修筑船艇,坚舰利炮,以绝对优势压倒蔡牵军。但此时它内部贪污腐败,习为风气;官员之间,援引倾陷,党同伐异;吏治军政败坏,几不可收拾。台湾战役之后,玉德褫职逮问, 新任闽浙总督阿林保下车伊始,就和李长庚大闹矛盾⑤,向嘉庆帝三疏密劾。嘉庆帝密查核实,责斥阿林保,“甫莅任旬月,即专以去长庚为事,倘朕轻信其言,岂不自失良将?嗣后剿贼事责成长庚一人。阿林保倘忌功掣肘,则玉德即其 前车之鉴。”①

一八○七年清廷进一步部署剿灭海上义军的计划,一面坚壁清野,义军在海洋上活动,粮食、火药、船只以及淡水均需取给岸上,清政府“于各海口巡防严密,使一切火药米石概得杜绝,不得稍有透漏”②,另一面统一事权,责成李长庚负责军事行动,并拨巨款赶造大船,增强战斗力。此后,清军与蔡牵部屡次遭遇,蔡部失利。一八○八年一月二十一日(嘉庆十二年十二月

① 《圣武记》卷八《嘉庆东南靖海记》。

① 毛祥麟:《墨余录》。

② 《清史稿》列传一三七《李长庚传》。

③ 《清仁宗实录》卷五十八。

④ 《清朝经世文编》卷八十五《陈庚焕答温抚军廷访书》。

⑤ 据昭梿《啸亭杂录》云:“阿林保见贼势难结局,置酒款长庚曰:‘大海捕鱼,何时入网?然海外无左证,公但斩一假蔡牵首至,余即飞章报捷,而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则不惟公受上赏,余亦当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鲸波侥万一哉?’长庚慨然曰:‘石三保、聂人杰之事,长庚不能为,且久视海舶为庐舍,不畏其险也,誓与贼同死,不与贼同生’。闽督不怿。”

① 《圣武记》卷八《嘉庆东南靖海记》。

② 《清仁宗圣训》卷四十,十四年九月十二日。

二十四日),李长庚偕同福建水师提督张见陞统兵尾追蔡部,穷其所向,追逼义军至黑水外洋。时蔡牵所部只剩大船三艘,小船十余艘,指挥船的舷篷被打破,势穷力竭,仍英勇迎敌,而闽粤水师则数十倍于义军,战斗的态势对清兵绝对有利。李长庚稳操胜券,趾高气扬,贪功心切,自以火攻船挂蔡坐船后艄,欲跃登活捉蔡牵,不料蔡船尾急发一炮,正中李长庚喉咙,当即毙命。清兵指挥船失去统帅,顿时混乱,时闽水师实力雄厚,只要坚持围击, 蔡牵部将遭全军覆没。可是提督张见陞昏庸懦怯,见李长庚死,恐惧万状, 下令闽水师迅速撤离,退出战斗。蔡牵部幸免被歼的命运。但因实力损失过大,亦退至安南海面休整。李长庚之死,使清政府十分震惊,嘉庆帝自称“览奏心摇手颤,震悼之至”,追封李长康为三等壮烈伯,以李之部将王得禄、邱良功嗣其任,进一步围剿蔡牵军。

蔡牵军连续作战,伤亡重大,元气已经大损,其部下王铎、王准与郭秋等意志不坚,先后投降于清军,蔡牵的义子蔡天来,英勇善战,也被清军杀害。虽然在外洋休整,一时也难于恢复过来。不久,蔡军自安南海面回师, 在粤海得到朱◻的接济,并与朱◻部联合进入浙江海面。在浙江,又得到新兴帮张阿治部的响应,颇有声势。只是他们的联合终究没有坚实基础,当时浙江巡抚阮元施用 离间计,使蔡朱之间发生矛盾,朱◻便率所部进入闽海, 舍蔡牵而去,不久被总兵许松年追击围攻,受炮伤而死。至第二年七月,其弟朱渥率众三千多人,船四十二艘,炮八百余尊投降清朝。蔡牵力薄势孤, 退回闽海。接着新兴帮张阿治也率其党五百人,炮八十余尊投降。于是,清朝集中闽浙两省水师,由福建提督王得禄、浙江提督邱良功统率,专门对付蔡牵军。

一八○九年九月(嘉庆十四年八月),闽浙水师与蔡牵军交战于浙江的渔山海面。清兵据上风,蔡牵恐被包围,挥舟向东南方向移动,转战至黑水深洋,经一昼夜至第二天午后,又转战近绿水内洋。清水师恐日暮后蔡军乘势退兵外洋,更加紧进击,双方骈舟血战,邱良功亲率浙主舰撞蔡牵坐船, 篷索相纠,浙舟篷坏,义军以椗冲浙船,短兵相接,矛贯邱良功之腓,浙舟败退下阵。但清兵船多炮多,王得禄率闽舟重新扑上,蔡牵船队被层层分割隔截,无法支援蔡牵主舰。双方搏斗多时,蔡坐船以寡敌众,殊死抵抗,全船伤亡极重,只剩三十余人,炮弹铅丸打尽,终因清兵炮火猛烈,烟雾蔽海, 血溅浪涛,王得禄以其坐船冲断蔡牵船舵,船尾着火,势不可挽,“牵乃首尾举炮自裂其船沉于海。”①这次战役,海上义军牺牲殆尽,余部败退,失去领导人,清廷剿抚兼施,第二年(嘉庆十五年)全部失败。

蔡牵领导的东南沿海渔民的反清斗争,基本上是官逼民反,百姓走投无路,不得不举起武器,以求生存。它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没有统一的领导, 不注重对海岸陆地和岛屿人民的发动,建立适当基地,在清朝强大兵力的进攻下,长期漂泊海上,得不到陆地反清斗争的呼应,其最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纵横闽浙粤三省海面,转战达十四年之久,给予日趋腐败的清王朝以沉重打击,成为各族人民抗清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