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筑

清代前期,随着政治统一的增强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府和地主商人们大兴土木,宫殿、园林和寺庙建筑盛极一时,在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康熙初年,大内火灾,曾重修和扩建太和殿,由梁九设计,将原九间改为十一间,这是宫廷内的主殿,气势雄伟庄重,富丽华贵, 殿内各种漆画藻饰,光彩夺目,是我国最大、最巍峨的木结构建筑。清代, 对大内屡次增修扩建,重重殿阁,层层楼台,千门万户,气象堂皇。形成庞大壮观的建筑群。清初,著名匠师梁九是修建大内宫殿的设计师和督造人, “大 内兴造匠作,皆九董其役。”在动工以前,梁九先按缩小的尺寸制成模型,工程即按照模型进行,“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九手制木殿一区, 以寸准尺,以尺准丈,大不逾数尺许,四阿重室,规模悉具,工作以之为准, 无爽”①。北京城内,与宫廷毗连的三海(中、南、北)是皇帝游乐宴息之地。城外西北郊海淀一带河泊相连,树木葱郁,远山辉映,是天然的风景区。清朝统治者在这里大兴土木,经长期的经营修筑,形成了许多大小园林,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以及畅春园、

③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七。

④ 纳兰性德:《通志堂稿》卷十七。

⑤ 徐珂:《清稗类钞·物品类》。

① 陈文述:《西汵闺咏》。

① 《清史稿》列传二九二《艺术》四。

圆明园等。

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即在海淀镇之北修建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门以西)。该园有万泉河流经其侧,园内有宽阔的水面,临水布置各种建筑物,栽木莳花,饲禽养鱼。它是康熙游乐和听政的所在,一八六○年被英法联军烧毁。

清代园林中首屈一指的是圆明园,它在畅春园之北,本是雍正 在当皇子时所居住的“赐园”。雍正即位以后,加以扩建,此后历经一百五十年增修扩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规模极大的皇家园林。共占地五千二百亩, 包括原来的圆明园和后来合并过来的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在大面积的平地上挖湖引水,堆山叠石。全园以水景为主题,廻环萦绕的河渠溪流把大大小小湖泊水面串联起来,其间有假山、土岗、石堤、岛屿,还有众多的宫殿、楼阁、亭轩、馆榭,错落散布、或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或诗情画意, 妙趣天成;或素洁淡雅,意境高远。长春园之北,还有一群西式建筑群和喷泉,是由外国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按西方建筑原理和风格设计督造的。全国各处栽植各种嘉树翠竹,奇花异草,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景观,其中最有名的是“圆明园四十景”。整座园林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被誉为“万园之园”。乾隆帝也得意地夸耀说:“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

西郊的另一座著名园林清漪园,即是颐和园的前身。这里本有土山,名瓮山,山前玉泉等水流注汇集,形成宽阔的湖泊,名西湖,一向是民间游乐之处。明代皇室在此修建了一些零星的建筑。一七五一年(乾隆十六年)乾隆帝为他母亲钮祜禄氏庆祝六十岁生日,在此大兴土木,建清漪园,并改瓮山名万寿山,改西湖名昆明湖,工程历时十五年,耗银近四百五十万两。清漪园前山的殿堂亭阁,长廊石舫与今天颐和园的布局大体相似,它被英法联军破坏后,由慈禧太后重建,但建筑形式和名称已多更改。至于后山的建筑群和景观则未曾恢复,至今仍为一片废墟。

清中叶除了在北京的西北郊建筑了许多皇家园林外,又在承德建避暑山庄。承德地区,群山起伏,景色幽美,气候凉爽,是避暑的胜地。而且水源丰足,有温泉,故称热河。一七○三年(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在这里修建规模宏大的离宫,占地八千余亩,工程至 乾隆末年才基本完成,历时八十多年。其建筑手法,模拟全国各地的自然地理风貌,集中、融合南北园林的特点, 既有丰草长林,鹰翔鹿鸣的草原风光,又有怪石嶙峋、岗峦回绕的山区佳胜, 也有亭轩玲珑,湖光月色的江南景色。山庄以山为突出的特点,山势巍峨, 占地广阔,是整个园林构造的骨骼,因山置景,错落有致,而又配以湖区的曲水澄波。园内建筑,殿堂廊庑、桥亭楼阁、寺庙塔碣,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建筑不施彩绘,不用琉璃瓦,比较精致素雅,不同于北京大内金碧辉煌的大开间宫殿。康熙和乾隆经常住在避暑山庄,处理朝政,举行大典,接见臣工、各少数民族领袖以及外国的来使,这里成为当时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在避暑山庄周围,又修建了宏伟的寺庙群,称为“外八庙”(实际上有十一座庙宇,今尚存七座),融合了我国各民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丰富多样的宗教艺术。其中,普陀宗乘之庙是仿造达赖喇嘛在拉萨居住的布达拉宫, 须弥福寿之庙是仿造班禅在日喀则居住的札什伦布寺,安远庙是仿造伊犁河北准噶尔部的宗教中心固尔札庙,殊像寺是仿造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的殊像寺,普乐寺内的旭光阁是仿造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这些寺庙是为了接待少数

民族的上层人士,供他们观瞻或居住而修建的,体现了多民族建筑风格的结合,显示了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也反映了清代中叶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的历史盛况。

在皇家建筑工程的设计和督造上,与清初的匠师梁九同时,又有具有卓越才能的雷发达(1619—1693 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清康熙三十二年),他原籍江西南康,后迁居南京,从小就喜爱瓦木工技艺,努力学习设计、绘图和工程技术。康熙初应召入京,参加皇宫的设计修建,后担任工部“样式房”掌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一套建筑设计的技术。从此世代相传,雷发达及其子孙六代主持“样式房”,先后担任皇宫、三海、圆明园、玉泉山、香山、颐 和园及东西二陵的工程设计,被称为“样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