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绘画

清代绘画,繁荣兴旺,人才辈出,流派之多,如雨后春笋。清统 治者如康熙、乾隆都喜爱绘画,大力提倡。先后下诏编纂了《佩文斋书画谱》、《祕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续编)等中国绘画名著。一些优秀的画家, 供奉内廷,备受礼遇。

但是,在封建主义的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下,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尚较严重地影响了清代画坛。尽管流派很多,但是,大都以摹仿古人为能事。“远师(黄)公望,近宗文(徵明)、沈(周)。”他们的代表人物,有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格和吴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翚和王原祁。方薰说:“海内绘事家,不为石谷(王翚字)牢笼,即为麓台(王原祁号)械杻”①。他们的画风,形成了清代画坛的正统。

在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画风盛行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反对摹仿,提倡独创的画家。他们信笔挥写,直抒胸臆,不拘成法。因此,正统派的画家称之为“狂”、为“怪”。他们的代表人物,有清初的“四僧”(弘仁、髡残、道济、八大山人)和清中叶的“扬州八怪”(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的说法是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清初的“四僧”, 有的是明王朝的宗室,有的是明末遗民。“扬州八怪”则是一些仕途坎坷和隐居不仕的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把亡国之痛和愤世嫉俗的心情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为清代画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王时敏(一五九二——一六八○年,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十九年), 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明大学士王锡爵之孙,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 人称王奉常。他从小就酷爱绘画,擅长山水,对于宋、元诸家,特别是对黄公望刻意揣摹,深受董其昌的赏识。他运腕虚灵,布墨神逸,随意点染,峰壑浑成。到了晚年,艺术上更加成熟,被奉为清初画坛的领袖。但是,由于他只知临摹,不事创造, 所以他的作品,始终不能超出黄公望、董其昌二家的范围。

② 焦循:《花部农谭》。

③ 吴太初:《燕兰小谱》,《杂咏诸伶》。

① 方薰:《山静居画论》下,第一三三页。

王鉴(一五九八——一六七七年,明万历二十六年——清康熙十六年) 字圆照,号湘碧,江苏太仓人。他是王时敏的宗侄,他们的年龄却相差不多, 齐名艺苑。他也喜好临摹,凡是宋、元以来的名画,他一定要临摹到惟妙惟肖的境地方肯罢手。对于董源、巨然的笔法,有更深的造诣。他的画沉雄古逸,皴染兼长,但是,大都出于临摹,缺少创造性。

王翚(一六三二——一七一七年,明崇祯五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乌目山人。江苏常熟人。少年时就长于山水画,王鉴游虞山,见到了他画的扇面,非常惊异,载与俱归。在王鉴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后来,王鉴又将他推荐给王时敏作学生,王时敏对他十分器重,以钦佩的口吻说:“此烟客师也,乃师烟客耶!”他和王时敏一起,游历大江南北,饱览收藏家的秘本,在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有了突破。他认为当时画坛的衰微,是由于宗派主义造成的。“右云间者深讥浙派,祖娄东者辄诋吴门。”他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①。他把自董其昌以来视为中国绘画史上水火不相容的南、北二宗的不同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赢得了“画圣”的称誉,成为虞山派的开山。康熙时,供奉内廷, 奉诏作《南巡图》,康熙看了,非常满意,赐书“山水清晖”四字,因号“清晖主人”。他的画工整艳丽,蹊径深远,在“四王”中,他的成就最为突出。

王原祁(一六四二——一七一五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之孙。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他童年时代,就表现出了绘画的才能。偶作山水小幅,粘在书斋的墙上,王时敏以为是自己的作品,惊讶地说: “吾何时为此耶!”当他得知是王原祁所作的时候,称赞说:“是子业必出吾右。”在王时敏的指导下,学业精进, 对于黄公望的画法,钻研更深。王时敏曾对王鉴说:“元季四家,首推子久

(黄公望),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其昌);得其形者,余不敢让;若神形俱得,吾孙其庶乎!”①康熙时,供奉内廷,充《佩文斋书画谱》总裁,《万寿圣典》总裁。由于他得到清统治者的赏识,学之者遍天下。形成娄东一派, 俨然成为一代宗师。他的作品,深醇浑逸,但较拘束,跟在古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的《麓台题画稿》共五十三条,有四十七条是标明“仿”的。其中仿黄公望的就有二十五条之多。他这样拜倒在古人的脚下,自然谈不到创造了。

恽格(一六三三——一六九○年,明崇祯六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字寿平,又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人。早年好画山水,后来,他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超不过王翚,于是改学花鸟,斟酌古今,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他的画,简洁精美,赋色明丽,成为清代花卉翎毛的正统。“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②。这一画派,被称为“常州派”。他亦偶画山水,高旷秀逸。有人说他的画,宛如李白之诗,非人力所可及。他的作品以斗方尺页最为精妙,大幅巨幛,则欠雄伟,有力不从心之感。

吴历(一六三二——一七一八年,明崇祯五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字渔山,自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他与王翚同学画于王时敏。他也是追踪宋、元,特别是师法黄公望的。他的画,荒远萧散,气韵高迈。王原祁极为

① 张庚:《国朝画徵录》卷上,第二十六页。

① 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下,第五十一页。

② 同上书,卷下,第五十五页。

推崇,曾对他的学生温仪说:“迩时画手,惟吴渔山而已,其余鹿鹿,不足数也”③。吴历晚年信仰天主教,弃家游海上,并老死于澳门。因此,有人认为他的画参用了西洋画 法,其实并非如此。他在《墨井画跋》中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在阴阳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工夫。即款识我之题上,彼之识下。用笔亦不相同。”他之不同于西洋画法,是非常明显的。

弘仁(一六一○——一六六三年,明万历三十八年——清康熙二年)字渐江,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明末生员。明亡后,削发为僧。他善画山水,初学宋人,后变为元人一派,深得倪云林笔意,开创了新安派画家以倪氏为宗的风气。他好游山水,往来于黄山、雁荡之间。所画层峦怪石,老树虬松,流水澄潭,丹岩巨壑,无不使人恍如身历其间。江南的士大夫以家中有无他的绘画作为衡量雅俗的标准。死后,友人在他的墓旁种梅花数百株,因此,人称梅花古衲。

髡残(约生于一六一二年,明万历四十年,卒年不详,大致活到六十多岁)字介邱,号石谿,自称残道人,晚署石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 人。本姓刘,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出家,遍游名山,后至南京,住牛首寺。他一方面学习宋、元人的技法,另一方面则以天地为师。他的山水画,奥境奇辟,林壑幽深,笔墨高古,引人入胜。张瑶星评他的画说:“举天下言诗, 几人发自性灵;举天下言画,几人师诸天地;举天下言禅,更几人抛故却纸, 摸着自 家鼻孔也。介大师个中龙象,直踞祖康,然绝不作拈椎竖拂恶套,偶然游戏濡吮,辄擅第一。”①

八大山人(约一六二六——一七○五年明天启六年——清康熙四十四年)本姓朱,名耷,字人屋,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王朝宗室。明亡,出家为僧,后又当道士,住南昌青云谱道院。他擅长花鸟山水, 笔墨恣纵,不拘成法,苍劲圆晬,时有逸气。在清初写意画派中,他是一个有独创风格的大画家。他的画,以简略胜,寥寥数笔,即能概括出物象的神态,开辟了我国绘画的新途径。他因国亡家破,忧愤不平,画风沉郁苍凉。他的书画题款,把“八大”、“山人”两两各相联缀,类似“哭之”、“笑之”字样。郑板桥题他的画说:“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②这样的评论是十分中肯的。

道济(一六三六——一七一○年,明崇祯九年——清康熙四十九年)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又号瞎尊者,苦瓜和尚。广西全州人。明王朝宗室。明亡后,出家为僧。他精于画理,擅长山水兰竹, 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艺术家。他对于当时画坛摹仿的风气非常不满,认为山水画家应该是山川的代言人,要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今人之所以不能“出一头地”,就是由于人们“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③。“搜尽奇峰打草稿”④,就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对于传统的技法,他认为是应该

③ 同上书,卷中,第四十六页。

① 周亮工:《读画录》卷二,第二十四页。

② 《郑板桥全集》卷三。

③ 《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跋画》。

④ 《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

学习的,但是,不能“泥古不化”,“知有古而不知有我”。⑤他说:“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 用我法。”由于他重视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不拘泥古人成法,所以他的作品,构图新奇,变化多端,粗细兼具,乾湿并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王原祁对他也非常佩服,说“大江以南,当推石师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未逮”。他的《画语录》,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总结,对后也影响颇大。

在清初“四僧”之后,继之以扬州“八怪”。他们虽然并不都是扬州人, 但都长期生活在扬州,并有共同的绘画风格。他们处于清朝的康雍乾盛世, 但都不得志,思想上不满现实,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艺术上不为成法所囿,努力表现新内容,探索新技巧。他们多数从事花鸟画,其次是人物画, 而山水画较少。

汪士慎《一六八大——一七五九年)字近人,号巢林,别署溪东外史, 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他善画花卉,特别是精于墨梅。笔致疏落,清妙独绝。他和金农是好朋友,两人唱和甚多。晚年双目失明,尚能以意运腕,书作狂草,为人作画,工秀不减当年。

黄慎(一六八七——一七六六年)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侨居扬州。他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用笔酣畅,纵横驰骋,富于变化,与正统派的画风迥然不同。所画人物,大都属于社会下层的流民、乞丐、渔夫、贫僧,由于他对这些人物非常熟悉,寥寥数笔,就能将其神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金农(一六八七——一七六四年)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 人。好古力学,精鉴赏,善于识别古书画的真伪。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从事绘画。侨居扬州,以卖画自给。他善用焦墨,以梅、竹、佛像最为著名。亦善画马及花鸟山水。苍劲疏拙,风格高逸,尽脱时习。他的别号很多,每因画的内容不同而落款亦异:画竹号稽留山民,画梅号昔涯居士,画花鸟号龙梭仙客,画人物号耻春翁,画马号冬心先生,画佛号心出家盒粥饭僧,画山水号曲江外史,有《冬心题画》、《冬心画记》等行世。

高翔(一六八八——一七五三年)字凤冈,号西堂,江苏甘泉(今扬州) 人。善山水。他取法弘仁的静简而又参以道济的纵恣。用笔简洁,气势豪迈。又善画梅,颇得金农笔意。晚年右手残废,便以左手作字,苍劲奇古,世以为宝。

李鱓(一六八六——一七六二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举人,一度供奉内廷,后任滕县知县,颇有政声,因忤犯大吏, 被罢去。侨居扬州,卖画为生。与郑板桥交谊甚深。他善画花鸟,随意点染, 不拘绳墨,却有一种天然的情趣。生平爱画五松图,老干杈枒,笔飞墨舞, 尝以此自许。

郑燮是清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在绘画方面,他擅长花卉木石,尤工水墨兰竹。笔墨劲秀,风致潇洒,给人以清新之感。板桥作画,重视对自然的观察。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①。

⑤ 同上书,《变化章》。

① 《郑板桥全集》《板桥题画》《竹》。

但他的作品,又并非自然主义的描摹,而是经过精心提炼的。他在一段题词中,记述了自己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②”。他对客观事物既能作深入的观察,又能用高超的技巧把它再现出来,这就是他的作品赢得人们赞誉的原因。板桥题画,也颇具特色。他曾有题画竹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③这首诗表达了他无意仕进和清高绝俗的操守,写得十分自然真挚。

李方膺(一六九五——一七五四年)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 池。江苏南通人。雍正时以诸生保举为县令,为人耿直,屡忤大吏而去官,后久寓金陵,以卖画为生。他善画松、竹、梅、兰,尤以梅为最。纵横排戛,不守寻常法度。有人说他的画像“乱头粗服”。但乱中有理,有苍莽浑成的气概。他画的梅花,有幅大至一丈多的,夭矫蟠塞,为古法所未有。他在一首题画梅的诗中说:“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①。通过这首小诗,可以看出这位画家孤高傲世的情怀。

罗聘(一七三三——一七九九年)字遁夫,号两峰,晚号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县,后迁居扬州,尝受业于金农,得其真传。人物、山水、花卉, 都很精妙,尤善画神怪。他的《鬼趣图》,是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现象的讽刺。一时王公大人、骚人墨客题咏几遍。清代人的笔记中常常提到它,把它描绘得鬼气拂拂。其影响之大,可以想见。

综观清代画坛,山水画和花鸟画占绝对优势,而反映现实的人物画和风俗画则为数不多。尽管在创作思想上有取法自然和摹仿古人之分,在表现技巧上有因循守旧和推陈出新之别。但是,在题材上却没有多大差异。题材的狭窄,也是清代文人画成就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代的民间绘画,以版画和年画成就最高。我国版画发展到明代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不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和戏曲的插图,还出现了“饾版”、“拱花”的印制方法,使版画更加生动精彩。清代版画继承并发展了明代版画的优良传统,产生了象萧尺木的《太平山水图》、《离骚图》, 王◻的《芥子园画传》,焦秉贞的《耕织图》,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 李笠翁的《十种曲》插图,改琦的《红楼梦图咏》等优秀作品。与版画差不多同时兴起的年画, 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清代,年画产地最有名的是苏州的桃花坞、天津的杨柳青、山东的潍县、河南的朱仙镇。年画的题材比较广泛,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民间风尚以及历史故事,线条明快,色彩艳丽,对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仅以杨柳青戴增廉一家而论,最盛时期“每年就需要印制一百万张年画”①。这样大的产量以及它影响的广泛,不是一般文人画所能与之相比的。

明代末年,西洋画传入中国以后,有的画家就开始吸收一些西洋画法。清代的焦秉贞、冷枚、唐岱都以擅长西法见称于世,但不久即归于消沉。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各有自己的传统,西洋画的表现手法和刻意仿古的正统派

② 《郑板桥全集》《板桥题画》《竹》。

③ 《郑板桥全集》,《板桥题画》《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①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

① 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第二十七页。

画家们更是格格不入。张庚在谈到焦秉贞的作品时说:“非雅赏也,好古者所不取”②。所以西洋的画法对清代绘画的影响是不大的。

② 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第三十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