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通泊之战与光显寺之战

一七二七年(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 继为准噶尔领袖。噶尔丹策零的内外政策基本上遵循他父亲的路线,在内部努力发展生产,使农业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在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一带, 农业很茂盛,“除了黑麦外,各种春播作物都有”①。一个俄国少校记录下他所目睹的、属于噶尔丹策零本人所有的庄园,“这个园子座落在伊犁河谷哈沙图诺尔湖畔,园子围有砖墙,周围约五俄里或更多一点,⋯⋯其中还有不少其他砖砌的建筑物和禽舍,⋯⋯后来又给看了一些植有颇多果树和蔬菜的园子”②。噶尔丹策零还努力发展手工业,主要是武器制造、纺织业和某些日常生活用具的生产,一个被俘的瑞典军官列纳特曾负责军工生产,铸成一些火炮,甚至还开采铁矿、银矿和铜矿。

噶尔丹策零面临强大而贪婪的北部近邻沙俄的压力,俄国不断地向南扩张,侵占了准噶尔的土地,噶尔丹策零再三提出抗议。一七二九年,他向俄国使者说:“看!你们的城市造在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上是为什么呢?那可是我的领土啊!”③一七四二年,噶尔丹策零派遣使者到彼得堡,递交一封信件,详细分析了边界纠纷的历史,指出:准噶尔曾和沙俄约定以鄂木河为界, “可是,后来另一个沙皇(指彼得一世)执政时,你方却在黑鄂木河口外建造了要塞,为拿下要塞我们曾出兵,为此当时发生了不小的冲突(指一七一六年准噶尔击败俄国布赫戈利茨侵略军),现在你们的人又在我们的地方筑堡、捕兽、挖金、取铜,⋯⋯如果你们在我国土地上依旧这样呆下去,那就是把我的土地攫为己有,而我是不能交出这些土地的。⋯⋯为此,请下令撤出你们的上述人员,否则,我决不能容忍他们在我的土地上生活。”④

噶尔丹策零的北边有俄罗斯的强大压力,西边连续与哈萨克作战,而对东边也没有放弃向喀尔喀扩展的意图,因此和清朝中央政府、喀尔喀蒙古的关系也很紧张。一七二九年(雍正七年),清廷因噶尔丹策零屡次骚扰喀尔喀,而且藏匿青海叛军头子罗卜藏丹津,廷议发兵征讨,命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屯阿尔泰,出师北路;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 屯巴里坤,出师西路,分进合击。噶尔丹策零闻讯惊恐,遣特磊赴京,声称

③ 《清实录》雍正朝,卷二十。

① 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第二卷,第一八九页。

② 转引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第三六二页。

③ 同上书,第三八三页。

④ 同上书,第三八口页。

本欲将罗卜藏丹津解送清廷,但听说清兵出动,暂行中止,如果能赦其既往, 仍愿听从清廷命令,解送逃犯。雍正“谕以受封、定界,遣回逃人,当宽有其罪,进兵之期,暂缓一年”①。想不到在缓兵期间,准噶尔出兵二万突袭西路清军大营,清军损失很大,清政府与准噶尔贵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破裂。

一七三一年(雍正九年)四月,北路傅尔丹统率的清军进驻科布多。噶尔丹策零侦知后,于同年六月,命大小策零敦多布率军三万,进犯北路。准噶尔军先派人至傅尔丹军中诈降,诡称:噶尔丹策零大军未到,仅有小策零敦多布率军“不过一千”,驻于距清营“止三日程”的察罕哈达,而大策零敦多布“因途中有病,留驻和博克山”。“勇而寡谋”的傅尔丹,对敌谍的这些消息,不加核实,贸然遣兵四千往袭。当清军进入准噶尔军包围圈后, 早已埋伏于山谷中的二万余准噶尔军,立即向清军发动攻势,顿时“笳声远作,毡裘四合,如黑云蔽日”②,把傅尔丹派出的四千前锋部队紧紧包围在和通泊地方③,傅尔丹又派兵六千往援,但这时清军前锋都队已被击溃,准噶尔军乘胜“直犯大营”,傅尔丹命索伦蒙古兵御之,亦为准军所破。只有一部分满洲兵,护卫辎重,且战且走,逃 回了科布多。

和通泊战役,清军的损失十分惨重,“副将军巴赛、查纳弼以下皆战死”

①,西路清军共三万人,逃回科布多者仅二千人。这次战役所以遭到惨败,主

要是由“将帅骄慢”所致。傅尔丹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轻率地听信敌谍的假情报,又不听部下劝阻,“副部统定寿、永国、海兰等,交谏不听”②,一意孤行,贸然出兵,以致遭到敌军的围歼。

噶尔丹策零取得和通泊战役的胜利后,进一步滋长了扩展势力的野心。他在西、北两路备兵,“令诸台吉环峙乌鲁木齐”,以伺清军的西路;“又屯田于鄂尔齐斯河”,以窥清军北路③,并把主攻方向放在北邻的喀尔喀。不久,便遣大小策零敦多布率兵二万六千人进犯喀尔喀,以科布多、察罕瘦尔等地,清军“兵力强盛,防守严密”,未敢轻进,遂进抵克鲁伦,分兵掠鄂尔海、喀喇乌苏等地。喀尔喀亲王丹津多尔济、额驸策凌于鄂登楚勒截击准噶尔军,给予沉重的打击,准噶尔军被迫撤退。

鄂登楚勒战斗的挫败,并未改变噶尔丹策零进攻喀尔喀的野心。一七三二年(雍正十年)六月,噶尔丹策零命小策凌敦多布率兵三万,由奇兰至额尔德尼必拉色钦,喀尔喀亲王额驸策凌“偕将军塔尔岱青,御之于本博图山”

④。准噶尔军侦知额驸策凌率军赴本博里山,遂潜袭塔米尔河额驸策凌牧地,

“掠其子女牲畜”。额驸策凌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断发及所乘马尾誓天”,立即“反旆驰救”,并急报顺承郡王锡保,“请师夹攻”。额驸策凌率蒙古兵二万,“夜半绕间道出山背,迟明,自山顶大呼压下”,准军梦中惊起,弃其军资,“仓皇奔溃”⑤。策凌率军紧紧尾追准军,转战十余次, 追

① 《东华录》雍正朝,卷十六,八年五月。

② 昭梿:《啸亭杂录》卷三《记辛亥兵败事》。

③ 和通泊位于科布多西二百里。

① 《圣武记》卷三《雍正两征厄鲁特记》。

② 《圣武记》卷三《雍正两征厄鲁特记》。

③ 魏源:《圣武记》卷三《雍正两征厄鲁特记》。

④ 张穆:《蒙古游牧记》卷八《外蒙古喀尔喀齐齐里克盟游牧所在》。

⑤ 张穆:《蒙古游牧记》卷八《外蒙古喀尔喀齐齐里克盟游牧所在》。

至鄂尔浑河边之额尔德尼昭(即光显寺),此地“左阻山,右限大水”,准军无路可走,策凌率军“乘势蹴之,击杀万余,尸满山谷,河水数十里皆赤”

①,小策凌敦多布乘夜突围,自推河逃出西窜。

在这次光显寺的战役中,清政府以额驸策凌战功卓著,晋封他为超勇亲王,赐黄带,并命其“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授盟长便宜行事”②。清政府又从土谢图汗部分出二十一旗,隶属于额驸策凌的赛音诺颜部,“由是赛音诺颜部始为大扎萨克,与三汗部并列。”

光显寺一战之后,准噶尔部因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转而倾向与清廷议和。而清政府连年于西、北两路用兵,也感到有休养生息的必要。自一七三四年(雍正十二年)至一七三九年(乾隆四年)间,双方派人几经交涉,终于划定喀尔喀与准噶尔的牧区界限,即以阿尔泰山为界,准噶尔部在山后游牧,不得越阿尔泰界东;而喀尔喀部在阿尔泰以东游牧,不能越过界西。清政府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以后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的和局。

① 赵翼:《皇朝武功纪盛》卷二《平定准噶尔前编述略》。

② 何秋涛:《朔方备乘》卷三《喀尔喀内属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