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地理概念教学现状考察

为了表述上的方便,我们将调查表中各条得分大于或等于 4 的称之为对

某自变量“持肯定态度者”;得分小于或等于 2 的则称之为“持否定态度者”。学生调查表中 X1—X11 各自变量的得分分类统计结果见表 3。

自变量得分情况统计表(%) 表 3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持肯定态度者

61.53

64.66

59

49.86

59.36

48.04

68.58

58.56

48.6

27.37

56.56

持否定态

度者

35.47

35.34

41

50.14

40.64

51.96

31.42

41.44

51.4

72.63

43.44

我们还对测验试卷中所有样本的作答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测试总分以及识记、理解与应用各部分成绩的均值(M)、标准差(S)、变异系数(Cv)的结果见表 4。表中 y1、y2、y3 及 y 分别代表识记、理解、应用及总分(下同)。

测试成绩分类统计表 表 4

y1

y2

y3

y
M

16.73

33.42

9.15

59.28

S

4.53

10.11

5.33

16.00

CV (%)

27.80

30.25

58.25

26.99

  1. 中学生的地理概念学习兴趣

由表 3 的 X1 一栏中显示出,目前中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学习“很有兴趣” 或“较有兴趣”的人数百分比为 64%、53%。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地理概念, 乃至地理课程的学习是有兴趣的。同时,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 认为“中学生对于地理概念学习缺乏兴趣,从而阻碍了学习”的教师竟达 71

%。这就表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没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学生,而大多只是从主观印象来评价学生,如此,对于中学地理概念的教与学以及对于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就会带来障碍。

我们认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对于未来工作和生活道路的意愿与选择还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对于文、理分科发展的趋势亦不明显,而倾向“文理混合型”。〔9〕地理概念及各种地理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中学生所探求并产生学习的兴趣便不难理解了。但是也不可否认,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在较大程度上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的影响,同时也还具有很强的“动荡性”。社会的影响以及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水平都会影响到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喜好程度,因此,地理教师应珍惜学生进行地理概念学习的兴趣,并以自己的教学质量来发展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积极学习。

  1. 中学地理概念的教与学

由表 3,我们可以对目前中学地理概念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表中显示出,除 X4、X6、X9 及 X10 四变量的得分偏低,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少于否定者外,对表中其他各自变量的回答持肯定态度者人数百分比均高于后者。这一结果与教师调查表中所反映的情况是相吻

合的。结果表明,教师对于地理概念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并使学生认识到了其重重性;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大多注重了有关图片及直观教具的运用,以期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对地理概念的直觉表象认识。然而,X4 的得分偏低, 持肯定态度者百分比低于持否定态度者。这表明,中学生虽“喜欢观看有关感性材料,而观看时却并不注意思考它们反映着什么概念特征”。学生观看感性材料只是出于满足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需要,注意与思维仅仅停留和集中于感性材料本身之上,这样,或则过目即忘,或则久久难于集中注意于老师的讲解和积极的自觉思维,结果使得教师运用必要图片和教具的初衷难以实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惑。因此,教师在运用感性材料时,应注意适时、适量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保证其效果。

此外,表 3 还表明: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变式的运用,使学生得以接触到反映同一地理概念的不同情境中的事例,并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其共同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概念的肯定例证提供较多,而对反面的例子(即否定例证)注重不足;中学生在地理概念的学习中,能认真阅读课本中有关地理概念的叙述和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有效地区分出概念的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并根据有关特征来理解和掌握概念;在知识迁移方面,学生的得分偏低,即对于反映这一变量的指标 X9 的回答,持肯定态度者百分比为48.6%,这一结果至少向我们显示了这样两种可能性:其一,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知识基础)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程度不够,从而造成了迁移的障碍;其二,学生目前所进行的地理概念的学习,较少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这样,从有意义学习理论来考察,也就意味着学生新的学习活动难以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在更大的程度上只会是陷入到机械学习的樊笼。

从对教师的调查材料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地理教师在学生学习某一概

念之后,都给予学生相应的适量练习以期促进其对概念的获得与掌握。然而, 从表 3 中 X10 的统计结果可见,多达 72.6%的学生对于练习只是“尽量照着书上的原话”来进行解释和说明,一抄百了;43.4%的学生在练习完成之后也并不关心其正确与否。这样,适量练习的作用也就实在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1. 中学生地理概念的掌握

表 4 显示出,学生测试总成绩的平均值为 59.28 分,离散程度为 26.99%, 同时,我们也考察了学生测试总成绩在各个主要分数段的分布(见图 4)。

(一)中学地理概念教学现状考察 - 图1

图 4 答对率的百分比图

图 4 表明,学生测试总分相对集中于 69 以下分数段,占总数的 74%;而答对率为 85 分以上的仅占 8%;介于两者之间的为 18%。

我们所进行的这一测验是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旨在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及其达到的程度而并非比较个体间的差异,因此,对此测试进行绝对评价的参照标准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的。所采用的衡量标准为三

级制:即答对率在 85%以上视之为“完全掌握”,69%以下为“未完全掌握”, 两者之间的即为“大体完全掌握”。因此,从以上的统计结果便看出,目前中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普遍来讲尚处于“未完全掌握”的水平。

在了解目前中学生地理概念掌握的总体状况之后,我们考察了学生在识记、理解及应用等不同学习分类水平上的得分状况,其平均答对率分别为76.05%,55.7%和 50.83%,并且由表 4 看出三者得分的离散程度(变异状况) 是以“应用”最大,“理解”次之,“识记”部分最小。这些结果便说明, 目前中学生在不同学习水平分类层次上对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尽理想的。普遍说来,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重现和再认能力相对较强,而在较高层次上把握地理概念的意义与主旨的能力,尤其是将所学概念应用于新情况的能力还很不够。这也就说明,中学生还没能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地理概念。

  1. 男女学生学习的差异

男女生的学习心理与思维发展差异历来是被极为关注的。我们统计了男女学生样本对地理概念学习心理变量各指标的回答及测试得分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检验(U 检验),结果见表 5。

表 5 的结果告诉我们,男生在地理概念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反映地理概念的感性材料的认识与注意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女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在其他学习变量上的得分以及对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上虽相互略有高低,但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差异并不显著。

本文认为,由于青春前期以后男女学生在心理发展上逐渐趋于平衡,使得男女生在地理概念学习及掌握程度上的差异总体来

讲也是趋于平衡的;但与此同时,男女学生在具体问题上的差异也还依然存在。由于男生不同的身体条件以及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其具有更为充沛的精力和更为多样,广泛的活动与兴趣;在思维的类型上,男生更易偏于抽象思维或思维的抽象型。因为,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对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的学习以及反映概念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的认知与注意也就更有兴趣。不难看出,这便是男女生心理发展总体平衡前提下的“优异发展特色的不平衡性”在这一问题上的具体反映。

男女生学习差异的U 检验 表 5

男生

女生

U

M

S

M

S

X1

3.46

1.17

3.24

1.23

2.56*

X2

3.55

1.30

3.43

1.31

1.21

X3

3.38

1.36

3.14

1.37

2.30*

X4

30.5

1.41

2.90

1.26

1.58

X5

3.27

1.30

3.20

1.28

0.75

X6

2.94

1.36

2.94

1.31

0.04

X7

3.50

1.27

3.50

1.21

0.03

X8

3.18

1.37

3.09

1.38

0.93

X9

2.95

1.32

2.93

1.28

0.22

X10

2.36

1.32

2.30

1.23

0.75

X11

3.55

1.39

3.62

1.39

0.68

X12

67.33

16.75

65.51

17.60

1.42

y1

16.88

3.62

16.57

5.34

0.89

y2

33.25

9.65

33.60

10.59

0.46

y3

9.08

5.37

9.22

5.30

0.37

y

59.36

15.21

59.19

16.83

0.14

*表示差异较为显著

  1. 不同等级学校学生学习的差异

对不同等级学校中学生地理概念学习及掌握程度的差异所做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见表 6。

不同学校学生学习的方差检验表 6

一类学校

二类学校

三类学样

F 值

M M M

X1

3.873

3.230

3.360

12.24*

X2

3.814

3.477

3.392

2.18

X3

2.951

3.414

3.437

1.99

X4

3.402

2.824

2.964

1.85

X5

3.588

3.226

3.320

0.58

X6

3.255

3.046

2.811

0.69

X7

3.930

3.381

3.464

1.00

X8

3.647

2.987

3.144

1.19

X9

3.265

2.799

3.086

0.62

X10

2.480

2.222

2.662

0.69

X11

4.039

3.611

3.477

0.61

X12

86.71

70.94

56.57

170.47*

y1

21.01

15.54

17.51

5.07*

y2

46.23

30.45

33.29

32.75*

y3

15.56

8.51

7.94

7.45*

y

82.48

54.53

58.716

63.99*

*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 6 显示出各类学校学生在地理概念学习变量各指标上的得分,仅学习兴趣(X1)与知识基础(X12)两项表现为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他各项虽有所差异,但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

表 6 还表明,各类学校学生在地理概念掌握的程度上,无论学习分类水平的识记、理解与应用等各个部分,还是测试的总成绩,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各类学校学生的测试成绩分布与比较如图 5 所示,“一类学校”学生的全部得分均明显高于其他学校,且已基本达到或接近我们这一测试的绝对标准(教学目标),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较好。“二、三类学校” 学生的地理概念掌握程度均不尽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前者(二类校)除应用部分的得分略高外,其他各项竟略低于后者。

(一)中学地理概念教学现状考察 - 图2

图 5 不同学校学生概念测分比较

综观上述现状及差异,仅从经验出发究其原因,固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基础是影响其地理概念获得与掌握的主要可变因素,但经验是否科学和可靠?学生的地理概念学习心理变量是否已仅此而无它?这便是我们以下所

要予以探讨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