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当前,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地理的态度不够认真。据笔者在多所中学观察,一些学生上地理课常常忘带书本、图册或者练习册,上课注意力涣散,精力不集中,有讲话、取笑、打闹的,有暗中看小说、背外语单词、做其他作业的。对于老师所提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认真回答,对于布置的作业,马虎了事。

学习地理的方法仍以死记硬背为主。尽管近年来强调智力发展,但是学生机械记忆地理知识的风气仍较盛行,有的学生错误认为“学地理,只要临考前突击背一背就行了”。由于他们平时对所教的地理知识不能及时进行理解、消化,因而地理知识的遗忘率特别高。

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得不扎实、不系统。有的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地理表象(观念),头脑中形成的地理概念模糊,不会进行地理判断与推理;所学的地理知识零碎而凌乱,互相缺少联系;对地理原理领会不深,不会灵活运用;读图等地理技能较差。

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究其心理上的原因,主要是:

  1. 地理学习的兴趣淡薄、动机不足。据对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青云中学、建设中学、十二中学等几所学校的 804 名学生的调查,对地理缺乏兴趣与没有兴趣的人数之和分别占到四所学校被调查人数的 45%、50%、51.2%、53.3%之多。

  2. 地理学习的能力较低。现在不少中学生不能正确地掌握地理知识,与地理学习能力差直接有关。有的学生对丰富的地理事物缺乏正确的地理表象,这反映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较差。有的学生填图时常会出现地理位置“搬家”的现象,甚至有的上海学生还搞不清楚“北京远,还是济南远” 的问题,这说明了他们的空间知觉与空间关系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有的学生由于地理思维混乱,在分析西双版纳的主要物产时,竟会写上:“带鱼、目鱼、橡皮鱼、大黄鱼、小黄鱼⋯⋯”

  3. 地理学习的认知结构残缺不全。有的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只会“零敲碎打”地记住一些个别事实,而不善于形成较完整的地理知识。所谓的认

知结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各种表象系统和概念系统组成,它是具有一定整体结构功能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凭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分支的动态系统,是对于认识和行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经验、知识的总和,是主体能够把握客体的智力。”①学生地理学习认知结构的状况,对地理学习关系极大。正如皮亚杰指出的那样,学习包括把新的经验同化到一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也包括调整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如果在课堂上获得的新经验不过份地扰乱学生的认知结构,那么就会产生心理系统上的平衡。但是如果新经验很难同化到现存的认知结构,那么一个不平衡就会出现,它是通过学生的某些典型错误显示出来的。仅仅当学生改变它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一个新的平衡过程才会出现[1]。

对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心理原因,我们应该对症下药, 进行“心理治疗”。地理教学的实践表明:“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①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水平。只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指导他们正确进行学习,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就能有效地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