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理知识的巩固

地理知识的巩固向为地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地理知识容易遗忘,因此知识的巩固特别重要。

  1. 地理记忆的主要方法。

第一类——理解记忆。对于地理知识,尤其是理论性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明确因果联系、对比主要特征、掌握一般规律、进行判断推理等方法,而达到记忆目的。

第二类——机械记忆。它包括反复背诵、多种感官并用、把书本知识排队归类、整理列表等记忆方法。

第三类——形象记忆。它包括阅读地图与各种图像、自绘地理略图与示意图、观察模型与标本、开展地理实验等等进行有效记忆的途径。

第四类——情感记忆。它是指经过情感调动而进行地理记忆的方法,具体包括地理歌曲、地理游戏、地理竞赛、地理文娱晚会等活动。

第五类——“结构”记忆。这类记忆,把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层次、级别进行“编码”,以便“储存”与“检索”。

第六类——“符号”记忆。它主要指把地理知识缩略成自己能领会并又方便记忆的文字与符号的方法。“纲要信号”法也属于这一类记忆。〔23〕以上六类地理记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要取长补短、互相渗透。例如,

记忆我国的铁路分布知识,除了反复阅读地图、总结分布规律、掌握铁路线网的形状、自己默绘铁路分布图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地理游戏的方法。在当前地理信息量倍增的时代,我们特别要推崇在理解基础上的“结构”与“符号”的记忆方法。如我国各类资源特征一般可以按数量与质量、种类与比重、区域分布、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结构模式进行记忆。如记忆“世界工业生产与布局的趋向”时,可以把四个方面的内容缩略成“新、中(小)、散、空”几个字。

  1. 地理记忆的改进问题

当前,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开设高中地理课以后,人们原先持有的“地理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记忆性学科”的观念有了改变。但从总体而言,学生记忆负担偏重仍然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灾害性问题。为此,改进地理记忆已势在必行。

一要减少地理记忆的总量。地理课时少,而记忆的信息量大,导致不少学生边学边忘,“考”完忘光。要解决这个问题,增加课时可能性不大,要求学生课后化较多时间复习地理不现实,削减教材内容也不必要,笔者认为出路在于尽快制订地理记忆的最低限度表。因为现在的“教学大纲”只列出了“教学内容要点”,对此,教师普遍有一种误解,以为既然是“要点”就要求学生点点“落实”。地理学习并不是教材提供什么,就储存什么。地理记忆应有选择性。要按照知识的重要程度与大部分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对最低记忆限度作出规定。笔者建议:初中生应以储存典型的地理事实性知识为主,高中生应以储存结构性的地理理论知识为主。因为对于一般的地名、地理事象实在没有非要记住的必要,学生今后需要时,完全可以查阅地图、地理书籍与地理词典。为了应付地理测验与考试,硬要学生去背许多很偏、很零碎的地理事实,这种做法是否必要,很值得怀疑。笔者认为,对于那些冷僻而不重要的地理知识,与其记不住,还不如不记。

二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地理记忆。为了有效地记忆地理知识,兴趣是识记的动力,编码是保持的手段,应用是回忆的途经。识记一些地名,不能笼统地说成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关键在于对它有否兴趣,“一个人游山玩水, 流连风景,惟恐不知各地方的地名,东访西问,探求其所以。”“凡是读过

《三国志》的,多晓得赤壁之事,何尝觉得赤壁两字,有什么难记呢?”〔16〕因此,教师要尽量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对识记内容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记。另外,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要及时整理、加工、编码,使信息内容变得有序化、结构化,易于储存。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通过地理知识的

应用,不断提取与输出已保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