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合理的教材表述,可以使教材体现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必须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本领, 而且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引自 1984 年 5 月 15 日《中国教育报》)地理教材的合理表述,有利于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环境教育。不同的表述,往往具有不同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果对一个地区的表述仅局限于罗列物产和工业部门的名称,这样体现的爱国主义教育就不够生动具体。例如:1972 年出版的上海市中学地理课本,对云南省热带动植物资源的表述,基本上只是罗列了这些资源的名称:

云南省南部,包括西双版纳等地,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势低下,气候湿热,是我国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生产橡胶、咖啡、剑麻和香茅等。在森林中还有大象、小熊猫、野牛等动物。

对类似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3 年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地

理》是这样表述的:

本省气候复杂,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植物都有。横断山区在本省范围很广,南北纵列的山河,又利于植物的传播:热带植物沿河谷向北发展,寒带、温带植物沿山脊向南发展,都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植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多彩, 而且形成许多特有的植物,如云南松、滇油杉。我国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共有种子植物三万种以上。云南省约有种子植物一万种,是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本省的山茶、杜鹃、报春等各种花卉的颜色特别鲜艳。尤其是山茶,大如牡丹,鲜红如火,自古闻名。

这样表述,有比较生动的描述,也有数字的说明,有现象的介绍,也有

原因的探讨。与上一段表述相比,学生就可受到比较形象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教材表述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人们对传统教材中不合理的表述提出了批评,指出:传统教材“往往迫使幼小的儿童,或者说比较不能适应的儿童,接受内容和方式只适合年岁较大、更倾向于科学研究的人的科学学习。”〔12〕苏联的斯卡特金则更明确地指出:“在教科书中没有明确地划分基本的和次要的材料,讲课枯燥无味,发展认识的独立性和创造

性思维的问题和作业很少,等等。”〔13〕

人们进一步探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教材表述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依据,指出:“课程教学顺序的科学论据,不仅要以相应科学的逻辑为依据,而且要以学生形成概念和一般发展的规律性为依据。”〔13〕

人们对教材表述的理论进行了探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还要反映求知者的素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并由此推断:“教材和教法的界限势必愈益模糊不清。”〔14〕这个思想指出了教材的教学过程性质,对教材表述有重要意义。布鲁纳提出的“学习材料最有效的序列”的思想也是值得注意的,他指出:“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由来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14〕并提出评判这种序列有效性的标准。布鲁纳尽管没有指出如何建立起这种最有效的序列,但这个思想对教材表述无疑有重要影响。

斯卡特金指出:“教科书——这不是简单的知识汇集,不是相应的专门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手册。这是独特的教学过程的脚本。这种脚本,应当符合教育学的要求——适应普通教育的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规律性。”〔13〕这个思想与布鲁纳的上述思想有共同之处,即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汇集,它既要符合知识的结构逻辑,又要符合教学的规律。当然, 斯卡特金也没有指明如何编制这么一个“脚本”,但斯卡特金为教材表述描划出一个初见轮廓的蓝图。

我国学者也对教材表述的理论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指出:“不要把课程体系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体系,而要把它视为教学的三项任务(即: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的产物。”〔15〕有的则更具体地阐述了教材表述的指导思想,指出:教材“不但要回答学什么,还要回答如何学,如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提出问题的启发性,都不能忽视。”〔9〕这些思想已对我国教材表述产生了影响,教材表述“注意纠正过去知识的直接叙述与说明的教材编辑方式,在一些学科中开始采取注重能力发展的‘启发式’教材编辑方式。”〔15〕

总之,学习材料不仅要符合学科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而且也需符合学生认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顺序。用这样的观点来考察我国的地理教材,就有必要澄清一些理论问题,解决一些方法问题。至今为止,笔者尚未看到比较全面和比较深入的关于地理教材表述的研究。为此,笔者准备对学校地理教材表述问题作一探讨和研究,以对学校地理教材表述的理论建设做一点工作,对教材编写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

二、我国学校地理教材表述的历史经验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