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学习的年龄差异

  1. 兴趣

初中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有退化与分化的趋势。据跟踪调查,初二学生的兴趣水平往往不如初一(见图 2)。另外对地理兴趣的分化现象较明显, 有的初中学生越学越有劲,并且热情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而有的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好感、兴味索然。退化与分化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初中学生在兴趣上的稳定性差与可塑性大的倾向。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是激发地理兴趣的关键时期,对以后的地理学习影响至关重要。高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无论是淡薄还是浓厚,均趋于稳定。他们的兴趣程度一般受到今后报考高校的考试科目以及向往的职业的影响。

(一)地理学习的年龄差异 - 图1

图 2 对初一、初二学生地理兴趣调查的统计图

① 张士充:怎样使学科教学论成为现代科学,《教育研究》,1988 年第 1 期。

序号

内 容

人数

占调查人数百分比

1

各种地理的奇闻趣事

230

56%

2

各地(尤其是遥远地域)的风土人情

214

52%

3

名胜古迹及各种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

206

50%

4

各自然带的珍奇动物

181

45%

5

世界各地的名贵特产

92

22%

6

国际政治、经济的地理背景

71

17%

7

军事地理

30

7%

8

其它

从兴趣的内容来看,初中学生对地理尤感兴趣的是那些使他们感到新鲜、猎奇、能够取乐的事例。笔者曾对上海青云中学、华东师大一附中的 412 名学生作兴趣内容的调查,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地理课讲哪些方面的内容, 你最感兴趣?(请列出一至三例)。”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初中生对表 1 中所列地理内容感兴趣。相反,他们对板块运动、地壳变化的内外营力、气候成因等自然地理知识以及我国工、农、交等经济地理知识的兴趣显得淡薄。而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也随之增强,因而对于世界上一些令人瞩目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地位以及世界争端“热点”的地理背景,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以及我国的国土整治、经济区划、对外开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表现出极大兴趣。同时他们乐于学习、探讨比较艰深的自然地理的原理。当老师讲上述内容时, 他们往往会产生共鸣、引起讨论。相对初中生而言,高中生的兴趣已不再停留在“新”、“奇”、“乐”的水平上,而显露了责任性、探索性、求异性的特征。

  1. 学习能力

初中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仍然较低,学习空间性强的地理知识,需要生动、形象、逼真的直观图像和模具的直接支持。尽管如此,他们在学习地球公转、时区与区时、日界线、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时空推移等知识时,还会出现心理障碍。而高中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容易形成空间表象、空间概念,并善于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 而且对于一些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知识保持比较持久。我们曾对高三学生进行测试①,结果表明:虽然地理课已结束半年多了,但是他们中有 3/4 以上的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等内容记忆犹新。

对于地理图像的观察能力,初中生与高中生有很大差别。据英国一份调查材料表明;高中生在彩色照片上观察到的景观特征并不比初中生来得多, 然而他们似乎更清楚哪些是具有地理意义的特征,也就是说,他们的观察变得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另外,他们不象初中生过多地注重个别细节,而更加注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初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意义识记能力有了发展,但机械识记方法仍起

① 笔者在上海第六十中学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测试。

很大作用。而高中生已经较少单纯地运用机械识记方法,而更多地倾向于采用意义识记方法。

初中学生已进入“形式操作期”,地理学习能“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导向” [4],但认知过程仍会受到具体形象的影响与干扰,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如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两边高中间低的“雨量柱”统计图(见图 3),表示的都是“地中海式气候”,结果在判断气候类型时发生了错误。他们虽然能背出概念,但对其内蕴与外延把握不正,不会灵活应用。有时,他们对简单的学习情境,能作判断与推理,但在复杂情况下,容易产生随意联想,甚至乱猜瞎想。另外,大部分初中学生不善于多因或多果的分析,对区域地理的综合能力基本上不具备。高中生的概念、判断、推理能力明显有了提高,并且已具备对复杂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图 3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半球)

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的热情与倾向,但难免出现“幻想”与片面性。如有的初中学生会提出诸如“把洮河与渭河沟通, 让黄河绕开黄土高原”等等的大胆而又欠成熟的设想。高中学生的创造意识更强烈,对教师、教材所讲的观点常持批判态度,提出自已的见解,而且考虑问题相对成熟一些。

  1. 注意与情绪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如高中生稳定而持久,注意中的无意注意的成分比较多。因而教师要适当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让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轮换,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时调节刺激物的强度、反差(与背景的区别),并注意增强刺激物活动的变换性以及新奇感。

高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如初中生表现得那么强烈,一般不喜欢举手发言,不象初中生有一种想表现自己、得到教师肯定的欲望,参加地理课外活动的热情也相对低落一些。

当然,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的心理差异远不止以上所述的几点。我们之所以要了解这些差异,旨在区别掌握高、初中生地理学习心理的不同特点,以便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然而这个“符合”不是消极地去迎合这种差异,更不是要求教学落在发展的后面。这是因为年龄上的发展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依赖于教学”实践[4],教学实践可以促进心理发展,甚至可以走在发展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