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的要素构成

人们对智力结构的研究首先是从对智力要素的分析开始的。

早在 19 世纪以前,心理学家们就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上来理解智力这一概念,认为智力是人类固有的特征。限于当时的研究水平,尚未能把人类复杂的智力活动进行分类分析,而把智力视为“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水平表现的单一特质和能力”①。

本世纪初,英国的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比尔曼(C.Spearman)运用因素分析技术对智力测验结果进行数学处理,首先提出了“智力两因素说”。即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 G(G 为 Generel 的第一个字母)和特殊因素 S(S 为Special 的第一个字母)构成(图 1)。

4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司登(L.L.Thurston)也用数学统计手段,把智

(一)智力的要素构成 - 图1力的组成成分定为 7 种,即数的能力(N)、词量(W)、语义(V)、记忆(M)、推理(F)、空间关系(S)和知觉速度(P)。60 年代,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式”(图 2)。在这个模式中,他把智力从三个方面加以分类:(1)按智力活动过程来分:有认识、记忆、分散性思维、辐合性思维、评价五类;(2)按智力活动的内容来分:有形象的、符号的、语义的、行为的四类;

图 1 智力二要素图

(一)智力的要素构成 - 图2

图 2 智力三维结构模式

  1. 按智力活动的产物来分:有单位、分类、关系、系统、转换和蕴涵六类,这样可以组成

    120 种(即 5×4×6)智力因素。他应用了他所设计的智力测验和因素分析技术,在持续二十余年的研究中,已证实了有 80 多种能力的存在。〔1〕

以上这些学说都表明了智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就是智力要素。但是以上学说仅仅说明了智力有很复杂的成分,却未揭示这些智力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① 张厚粲:智力概念的演变和智力测验发展的新趋势《教育研究》1983 年第 4 期。

在我国一般认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①等是组成智力的基本要素,智力是一个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地理教学法》一书中指出:“必须注意它们(指各智力要素——笔者注)之间的联结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各种能力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2〕,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在地理学科中要研究智力结构这一课题。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各种智力活动综合的结果,学生的智力发展,实质上也是智力结构的发展过程。我们并不否定因素分析法,而且认为对智力进行要素分析,是研究智力结构的前提和条件,但是这种分析应该是有联系的,有系统的,使之条理化、层次化,力求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自身的逻辑系统来,本文对教材智力结构的研究,就是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