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理性特征

人的智力是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的。各门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认识课题和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相应地构成了不同的智力结

构。地理教材的智力结构所具有的地理性特征,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理教材智力结构的独特性是由地理科学的特点和地理学习方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1. 现代地理学的特点

现代地理学的特点制约了地理学习的独特方法,相应构成了独特的智力结构。我们把现代地理学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方法趋向系统化。70 年代以来,地理学围绕着人类与环境为核心的研究,更日益体现这门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特点。不仅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地理学中得到结合,而且地理学中许多新课题也展开了跨学科的研究。这一趋势还促使区域地理的复兴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是以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用之于现代地理的研究。

现代地理学的系统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学校地理教育。香港教育司会考当局于 1979 年公布一套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大纲,就取消了原来的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传统划分,代之以“人和自然系统” 为内容的基本纲领,以系统论的认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论为基础,阐述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系统,并强调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运用等能力①。

第二,研究方向趋于应用化。古典地理学停留在描述阶段,近代地理学是处于解释阶段,而现代地理学则面向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入了应用阶段。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都成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课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农业区划、交通布局、资源调查、新能源的开发、海洋开发以及国际问题研究都需要现代化地理科学知识。所以世界各国的地理教材都注重于面向实际, 与本国的社会经济问题相结合,也注意与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第三,研究手段趋于现代化。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手段日趋现代化。如新的观察技术(如遥感的应用),新的分析技术(如电脑的运用),以及新的制图技术等使地理研究出现了一个革命,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尤其是电脑和遥感技术的运用,使现代地理学能获得和储存大量的信息,并为分析复杂的人地系统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现代学校地理教材也都很注意新技术手段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在今后研究地理的基本素质。

现代化地理学的这些新发展,则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条件,以构成适应现代化地理学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智力结构。

  1. 重视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现代教学论认为:科学方法也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更为宝贵的知识。因为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能具有相对稳定性,能长期地起作用。而一般的知识常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得陈旧甚至要淘汰。作为知识的科学方法具有极为丰富的智力价值,很容易转化成智力,因此教材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那些对学习地理所需要的特殊方法。

我国的学校地理教育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阶段,教材的改革既要适应现代

① 黄德芬:香港 1981 年新编高中地理课程简介,《地理教学》,1982 年第 1 期。

地理学发展的需要,又要注意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基础。比如过份复杂的数学方法就不宜在教材中出现。因此,教材仍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一些传统方法,如指导学生怎样充分运用地图来加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建立空间概念;指导学生怎样学会分析图表资料来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尽管这些是学习地理的传统方法,但在现行教材中仍还很薄弱,例如高中下册教材中的统计资料和图表应用仍是不够的。在思维方法上, 传统的比较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都体现了地理学的基本特点,应该在教材中继续加强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和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材应以创造性能力为核心,注重于培养学生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能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端性和伸缩性的特点。

多端性即指思维的辐散性,数个信息的输入可以导致多重信息的输出。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综合性特点,任何地理事物的形成都涉及到多重因果关系,因此教材可以设计很多问题,启发学生由果析因,形成学生的辐散性思维。教材还可以汲取一些面向未来的课题,包括一些假说和学术上的不同见解,以通俗形式编入教材,启发学生多端性思维。如美国《世界地理》教材中有一段关于科学家们对未来冰期的不同看法的课文〔8〕:

许多科学家们认为,今天你正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间冰期,五万年后,将要发生另一次冰期。另一些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这种温暖期将沿续几百万年。利用资料可以寻找更多的关于这种矛盾的预见。如果发生另一次冰期的话,世界将会显得什么样呢?科学技术能阻止下次冰期的发生吗?

又如该教材在讲述地震知识后,提出设问:〔8〕

假如你生活在一个地震带,委员会已经预报了地震在二年内将发生的警告,如果你是(A)总统,(B)市长,(C)这个地区的城市规划设计者,你将采取什么行动?

这样的问题似乎脱离了教学内容,但对活跃学生思维有很大启发,也增

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作业的设计不要局限于唯一的答案。如学习了等高线后,可要求学生画一幅“理想之岛”,在岛上用等高线表示出种种地形以及河流,在合适的地点确立建港和城镇的位置,修筑联系两地的公路等,使学生有充分发挥创造的余地,变求同思维为求异思维。

伸缩性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即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改变思维路线。在区域地理教材中,既要重视对不同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分布的一般规律性的阐述,又要着力引导学生对特殊性问题的分析。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一般都出现在赤道附近,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但是西印度群岛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般地说,轮廓平直的大洲气候干燥,轮廓曲折的大洲气候湿润,但是南美洲大陆轮廓平直,却为何是一个湿润的大陆呢?这些特殊性的问题却要求学生转变思维路线才能解答。高中教材反映的人地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地理环境和人的关系既有协调的一面,又涵含着矛盾的一面。例如修筑水库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积极措施,但对当地局部利益有什么害处呢?我国东北气候严寒无疑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不利条件,但是否还含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一面呢?教材要恰当地运用材料,揭示复杂的人地关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地理学科的特点为发展学生思维的多端性和伸缩性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层次的思维结构。

要发展学生创造性的能力,还必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注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知识,发挥创造性的才能。

国外教材都十分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 1977 年出版的日本初一社会科地理教材的第一部分“附近地域”,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乡土地理调查方法,其中包括怎样阅读新旧地图和采访历史遗迹来了解地域的变化和发展,如何到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收集查阅资料,怎样进行城市交通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最后要求根据资料绘制成图表写成调查报告〔9〕。在初中理科和高中地学教材中有很多课堂实验,如“锋面”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现象获得形象直观的认识。1980 年修订的高中《理科Ⅱ》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课题研究能力的选修课,其中有关地学的内容有:对大气透光率的测定、太阳黑子的观察,有关乡土地质、地下水、小气候和自然灾害等课外调查活动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智能。

因此我国的教材改革也应注意要在实践活动中来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初中和高中教材中一些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内容,都可考虑在现行教学条件下设计一部分课堂实验。小学和初中教材对乡土地理的观察调查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高中下册教材可以指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建设中的课题,进行调查撰写专题报告。1984 年,上海市举行了高中学生地理小论文比赛,由学生自行选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涌现出一大片具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很多文章针对当地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和工农业布局问题提出了创见,不少观点和建议得到了有关方面专家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优秀论文的作者是普通中学的学生,笔者曾参加了这次论文比赛的评比工作,受到很大启发,认为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综上所述,在学校地理教材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学习方法和指导,重视地图和图表资料的运用,重视比较和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并以发挥创造性能力为核心,加强对思维的多端性、伸缩性的训练和重视发展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由此构成了具有鲜明地理性的教材智力结构。

整体性、有序性和地理性是学校地理教材智力结构的基本特征。在教材的编写中,应该注意充分体现这三方面的特征。

四、我国学校地理教材结构最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