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现教材结构最优化的关键

从教材深层系统的三重结构来看,智力结构的研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这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学校地理教材,尽管在编制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着侧重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忽视智力发展系统性的倾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 在选材上,纯属资料性的内容还显得过多,如初中世界地理教材共选讲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教材中仅仅作了一般性的描述,如非洲和南美洲一些国家的地理教材,以罗列材料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2. 教材的知识数量太多,影响了智力发展的质量。据程午昌同志的分析资料表明,对初中教材作随机抽样统计,即任意抽取一段教材,在有限的字数内所包括的地名、地理概念、地理专用名词和知识点数量很大,知识密度很高,致使教师只能一讲到底。分析资料如表 1。

高中教材同样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致使有些基本理论阐述不透, 需要观察、实习、调查、讨论的活动无法开展。以高中地理下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为例,在规定的二个教学课时内,有 30 多个

需要向学生作分析解释和引导学生加以领会的概念,如表 2 所示。显然,教

师只能以讲为主,很少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和讨论。

初中地理教材中知识内容量统计表① 表 1

教材中的部位

全段名称

文字数量(字)

地理概念(个)

地名(个)

其他专用名词(个)

由地理概念、地名等组成的地理知识

该段一般授教时间(分)

《中国地理》

上册第 76 页

长江中游的水

系和文特征

452

26

10

8

26

< 15

《中国地理》下册第 11 页

红壤

207

7

5

14

15

< 8

《世界地理》

上册第 20 页

多山的地形

198

20

7

7

10

< 10

《世界地理》下册第 38 页

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283

19

10

20

18

< 12

总计

1140

72

41

49

69

< 45

平均

235

18

10.25

12.25

17.25

< 11.25

(三)实现教材结构最优化的关键 - 图1高中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二切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表 2

基本概念 引伸的概念 与其他科有关的概念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

食物链* 食物网*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

生物群落*自然区域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第一级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 第二级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

细菌、真菌、放线菌

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植食动物

营养级* 金字塔形营养级关系物质的生物循环

营养源

污染 恶性循环

有机物、叶绿素、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光合作用

简单化合物、无机盐类、氨基酸

毛虾、硅藻

有机分子、简单的无机物溶解氧

*为教材中作出定义的概念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时间内很少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故难以实现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如表 3

① 引自程午昌的资料。

所示。可见现行教材的知识数量和智力发展质量之间矛盾很突出。

另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教材中智力发展的系统性要求不很明确,在教材编写方式上,教材的叙述往往都是直叙式结论,描述多,启发分析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也较少。这些都反映出目前教材的智力结构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上海黄浦、徐汇两区中学地理课堂作业时间 表 3

课内留有作业的时

年 级

平均 10 分钟以上

平均 5 分钟以上

占用很少时间

初中

12%

48%

40%

高中

6%

31%

63%

注:上海市高中地理课每 3 教时。

应该指出,建立合理完善的智力结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条件。因为智力结构并非多种智力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它们之间的有机组合。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至今仍被认为是系统思想的重要表述。李四光曾涉猎于地质学和力学两门学科,形成了他独具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从而导致了地质力学的重大发明。而 16 世纪丹麦天文学家弟谷虽有出色的观察才能,在三十余年中获得大量天文观察资料,但由于缺乏对资料的分析概括能力,在理论上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然而他的学生开普勒既有理论研究的才能,又有相当水平的数学计算能力,最终导致了行星三大定律的发现,类似例子很多。我们只有注意地理学科和其他各科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相统一,互相渗透,为学生所同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具有巨大创造力的。

正因为如此,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教材智力结构的建立,布鲁纳认为: 编写教材必须注意“怎样把这些教材分成不同水平,使之与不同学校里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的能量配合起来”〔4〕。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提出“课程结构论应该建筑在智慧结构论的基础之上”①,“教材的组织和安排,不能只从知识体系来考虑,还得考虑如何编排有利学生发展智力”。②我国的地理教育专家们也把“按最佳年龄配置教材”作为教材配置的原则之一,认为这样才能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5〕总之,对于建立教材合理的智力结构的必要性已为大家所重视,并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目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地理教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是实现教材结构最优化关键。

三、学校地理教材智力结构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的学校地理教材的智力结构,应该具备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第一是整体性特征。教材的智力结构要把学生应该培养和发展的智力能力都纳入到互有联系的系统要求中去,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教材的表达形式上来讲,则需要在课文、图像、作业三个系统中有机结合,贯穿智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① 佐任侠:略论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心理科学通讯》,1983 年第 1 期。

② 黄明皖: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教育研究》,1982 年第 3 期。

第二是有序性特征。有序是指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因此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地确定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的序列,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是地理性特征。地理教材的智力结构应该具有和其他学科的教材所不同的特点,即具有地理性的特点。地理教材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地理和在今后从事地理工作的特殊智力和能力,这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地理学习方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现结合现行教材将对这三个特征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