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题目,观察实践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分析的习惯。”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会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干瘪乏味。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平时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注意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怎样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1. 引导学生围绕作文题目,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学生创造了极其丰富多采的写作环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写作题材。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山村田野、日月星辰、雨雪风霜、车辆船只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另外,学生帮父母种地、管理果园、喂鸡鸭、养猪养兔等少量实践活动,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厚,更是他们作文的极好素材。而这些写作素材的发现和利用,必须经过仔细认真地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参与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可见观察是我们全面了解认识某种事物,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准备酝酿”阶段中,向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之后,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题目细心观察分析有关事物,从而发现最佳写作素材。

譬如,进行以《春游》以题的作文训练时,在布置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之后,我们组织学生游览了革命遗址老蜂窝和昆嵛山主峰泰礴顶等景点。春游前,我们针对这次作文的写作要求,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春游中亲自观察体会:这次春游,游览了哪些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使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部需求,从而在春游活动中去观察去认识。另外,我们还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和观察分析事物肤浅的薄弱环节,有重点地介绍了当年发生在这里

的革命历史故事。讲述了于得水等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率领红军游击队,以老蜂窝为秘密据点,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的感人事迹。接着带领学生攀上陡峭的老蜂窝,观察体会这里的险峻、易守难攻的特点,联想当年红军游击队与敌人战斗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材料,大多数学生在试写初稿前就已经“胸中有丘壑”了。

  1. 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体验生活,反映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比如说,要让学生写作一次活动,就让他们亲自参加这次活动,使其有亲身体验,对活动的次序、场面、活动时的情况、感受有详细的了解,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我们在准备酝酿阶段,通过督促检查、辅导质疑等环节鼓励学生再观察、再实践、在实践中认真观察、分析、细心品味,广泛搜集写作素材,力求所写的文章生动具体、接近生活, 使人读后有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