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一课一得

江苏省如东双南中学 杨淑平 张国祥

现行江苏版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选课文 217 篇,其中长达 2000 字以上

的课文将近 20 篇。省教委规定的语文周课时数为 5 节,一个学期实际上课时

间按 17 周计算(节假日、活动、考试除外),除去作文指导课、讲评课及写

作文等占的课堂时间,实际上初中三年讲授课文的时间充其量只有 370 节。那么,如何才能解决篇目多、课文长与课时少的矛盾呢?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有的学校采取的是选教部分课文(特别是

中考基本篇目)的办法,其他课文概不涉及;更多的学校采取的是休息日加班加点的做法,使学生忙得喘息不及。事实证明,无论是“断章取义”,还是加班加点,效果均不见佳。笔者认为:突出重点、一课一得是个好办法。所谓突出重点,一课一得,就是对每一篇课文抓一个重点,每一课时解

决一个重点问题,使学生对重点内容透彻理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前都列出三四个学习重点,其中不仅包含思想教育要求、字词要求和语文知识要求,而且包含读写能力要求等。如果面面俱到,处处涉及,似蜻蜒点水,那么学生的收获也是寥寥无几。如果重点突出,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必然会既节约时间又确保实效。

那么,如何确立重点呢?笔者以为应当依据“大纲”要求、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为宜,这就需求我们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 抓住课文特点,而且要熟悉“大纲”要求,掌握学生实际。例如,在讲授《七根火柴》时,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了解到本文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这就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大纲”要求: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则恰是不能借助环境描写准确地表达感情。因此,我就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在教说明文时,我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特点,有的突出说明的顺序,有的突出说明的方法,有的突出说明的顺序,有的突出说明的方法,有的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而议论中,有的突出论点问题,有的突出议论问题,有的则突出论据问题。总之,一课时(有时即一篇课文)只突出一个重点。

当然,重点的组织安排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单元,甚至整册书的目标有计划地安排的,因为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和缺漏。

重点确定之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始终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笔者认为,通常的做法应该是:预习过程、讲授过程、巩固过程都应抓重点。笔者在讲《葫芦僧断葫芦案》一文时,根据要课文特点、“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从课文前列出的三个学习重点中,选取了“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这个重点。课前我就布置学生预习:找出人物对话,作上记号,简要评点, 课堂上,我就紧紧围绕这个问题,与学生一起,采用分角色朗读与评析相结合的方法,仔细探讨对话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课后又围绕重点,叫学生作了一篇小作文,题目是《我与老师的一次交心》,要求学生运用刚学过的方法,通过描写“我”与老师的对话,表达感情。由于重点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多数学生的对话描写不仅准确精神, 而且很有特色。

当然,要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一课有一得,就必须在讲授内容上大胆取舍。凡与重点无关的,就应坚决删去不讲,我认为,学生掌握了重点,就算达到了目的。例如《捕蛇者说》这篇课文,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对比衬托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应该将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这个重点上。如果将太多的精力用到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特点上,结果必然是教学无重点,什么也难说清楚,只能是使学生“似曾相见不相识”,印象不深, 效果不好。大胆取舍,甚至忍痛割爱,才是唯一可行的做法。

突出重点,一课一得的好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教者有的放矢,学者目的明确,便于集中精力教学。二、教者讲得透,学者悟得深,便于强化教学效果。

三、节省时间,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突出重点,一课一得是解决篇目多、课文长与时间少的矛盾的好办法,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办法,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