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命题

教师命题是现代中学写作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命题方式颇具传统性、目的性、强制性、步骤性,它能够培养学生根据特定要求进行表达的能力,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得着的能力。教师命题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命题必须考虑到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学生作文材料有两个,一是生活,二是书本,教师命题,不应逾越该范围。

  1. 结合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命题。如:《我的爸爸》、《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寒假见闻》、《奇妙的“化学王国”》⋯⋯等等。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教师命题的宝库,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自然就会思如泉涌、视野开阔、言之有物、感情真挚。

  2. 结合讲读课教学命题。如《从小说(孔乙己)中看到的》、《从三味书屋到吕世祥中心小学》;如学过《记一辆纺车》后,就给学生作《我的童年》;学过《一件小事》,作《一件小事》;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后, 作《新风赞》;学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作《我校的教学大楼》;⋯⋯ 如此等等,模仿教材范文章法、技法,有选择有侧重点地摹拟,既有利于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讲、有事可写、开拓文思,又能反过来加深对课本中范

文的理解,一箭双雕。

  1. 结合课外阅读的文章命题。此种命题方式与结合教材命题有很大相通之处,在此不一一赘述。但应注意模仿不是创造,参考不能抄袭,在模仿中, 要求学生密切联系思想实际、生活体会,只有如此,才能模仿中有创造,创造中有新意,参考中有发展,平静中有波澜。学生若能如此,难能可贵,值得肯定和鼓励。

  2. 配合当前形势命题。如《展望 2000 年》、《“五四”青年节抒怀》、

《国旗之歌》、《改革春风遍神州》、《归来吧,香港》,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可拟此具体的、范围较小的、记叙类题目;对高年级学生,所命题目就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这类命题有助于正确地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提高政治热情,积极投入现实生活。同时教师命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命一些比较具体、学生能驾驭得住的题目,切忌假、大、空,脱离学生思想生活和写作能力实际,以免使学生似懂非懂,胡编乱造。

(二)命题必须考虑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问题。作文训练不同于考试作文,必须要有一整套科学、有序的训练程序,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对象, 在学生的实际水平线上,逐级提高。学生在中学阶段要逐步掌握记叙、说明、议论几种基本表达方式和几种常用的应用文体的写法。从初一到高三,从一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到多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一个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程序,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年级应有区别,就是同一年级也不要强求一律。如《青松赞》这一题目,对高年级同学适宜,对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可以指定用抒情散文的方法,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初中学生则适宜写一些范围比较具体、题意浅显明了的记叙文、说明文或“一事一议”的小评论。有些题目,如,访问记、参观记、读后感,虽然各年级可以通用,但具体要求还应当有所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裁施教”。

(三)教师命题要准确、妥帖、不能左右游移,模棱两可。命题和内容必须相称,写何种体裁,哪个方面的内容,要从题目中体现出来,如《窗》这一命题,就会把学生的思路导向浑浊的泥塘,看不出写什么内容,更用何种体裁;也看不出究竟是记叙、说明,还是议论?是写“木窗”、“钢窗”? 或是写窗的变迁史?还是写由“变迁史”体现的时代精神?这样学生只好像押宝似地凭直觉去“猜”。这就不能算确切。如果是作为一些文艺性作品的题目,为含蓄、耐人寻味尚可,但对中学作文教学则不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