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记序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 外之疆吏,咸有争论,而声势最盛、言论最激者,莫如公车上书一事。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馀,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既而福建四川江西贵州诸省继之,既而江苏湖北陕甘广西诸省继之,又既而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云南诸省继之。盖自三月二十八、三十、四月初二、初四、初六(1895 年 4 月 22、24 日、26、28、30 日)等日[都察院双日堂期],察院门外车马阗溢,冠袵雜遝,言论滂积者,殆无虚晷焉。
书上数日不报,各公车再联十八省同上一书。广东举人康长素① 者,素有时名,尝以著书被谤议於时,主其事,草疏万八千余字,集众千三百余人, 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文既脱稿,乃在宣武城松筠庵之谏草堂传观会议,庵者前明杨椒山先生故宅也。和款本定於四月十四日(5 月 8 日) 在烟台换约,故公呈亦拟定於初十日(4 日)在察院投递。而七、八、九(1、2、3 日)三日为会议之期。乃一时订和之使,主和之臣,恐人心汹涌,局将有变,遽於初八日(2 日)请将和款盖用御宝,发使齐行。
是日天木晴丽,风日腥◻;忽於向午后大雨震电,风雹交作,逾刻而止, 即其时也。是时松筠庵坐中议者尚数十百人,咸未论用实之举,但觉气象愁惨,相对欷歔,傧悒不得语,盖气机之感召然耶?是夕议者既散归,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於是群议涣散,有谓仍当力争以图万一者,亦有谓成事不说无为蛇足者:盖各省坐是取回知单者又数百人,而初九日(3 日)松筠之足音已跫然矣,议遂中寝,惜哉惜哉:此事若先数日为之,则必能上达圣听,虽未必见用,亦庶几以见我中国人心之固,士气之昌。其主持和伺者不过数人,而接臂扼腕、望阙感值、怀闕国耻如报私仇者,尚千数百辈,未始非国家数百年养士之报也。
试事既毕,计借者南下及沪,为述此事甚悉,且有录得副本并姓名单见示者,为读一过,虽不免有言之过激,及陈义太高、骤难施行者,然煌煌之文,惊天地泣鬼神矣。因为记其始未,刻其文及其姓氏以告天下。其各省分上之稿,尚当彙蒐续刻,以存一朝未有之公案焉。
光绪二十一年五月朔(1895 年 5 月 24 日),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记。
── 公车上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