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八册 金毓■等编 1957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种。其中第一部分辑录了太平天国方面的史料,包括太平天国的印书、诏旨、文书、公据以及诸王自述,并附录了一部分天地会文件(以上在第一、二册),第二部分选录了有关太平天国革命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的清方记载,其中大都是地主文人的私家撰述(第三、四、五册及第六册前部):第三部分是外国人的记载, 其中有两种是关于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第六册后部),第四部分专载太平天国革命前期清军主要头目向荣的奏稿和乌兰泰的函牍,都是以前没有刻印过 的资料(第七、八册)。我们从第二册中选录了杨秀清等的诰四民安居乐业论(原题杨秀清萧朝贵会衔告论)。
太平天国印书 二十册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1961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太平天国文献第一集,汇集了目前所能得到的太平天国的印书共四十二种,其中天条书太平诏书有初刻和重刻两种(其他印书的重刻本因内容和初刻本相同而只有字句的改正,没有收入本集(只在跋文内作了说明)。所收各书大部是据原刻本或原刻本的照片影印,也有少数是据传钞本影印或近人编辑的排印本印制的。各书之后都附有编者所写的跋文,对版本和主要内容作了说明。我们选录了其中原道醒世训时时遵守十款天条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资政新篇等。
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展览会编 1954 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本书系就 1951 年在南京举办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展览会展出的和前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收集的太平天国文物、文件,择尢编印而成。内容分五类:甲、印信类;乙、遗物遗■类;丙、碑刻类;丁、文书告谕类:戊、公据类。另附以说明,详记原物尺寸、释文、保存或收藏处所,发现经过也择要记述。我们从中选录了商凭、照会等三篇。
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补编 郭若愚编 1955 年上海群联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分官书、铜铁炮、遗物遗■、文书告谕、公据等五类,计图八十幅。末附图版说明。我们从中选录了吉庆元朱衣点等上天王奏和荡凭两篇。太平天国资料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 1959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近代史资料的增刊,内收近年新发现的有关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资料,其中一部分系太平天国文件,内有原件照片十四幅;另一部分为清方档案(大部分是底稿)和私人记载(大部分是未刊稿本)计十九篇。这些资料,记事时间自咸丰三年到同治五年(1853—1866 年),地区及于十数省, 其中记太平天国初期的北伐和后期在江浙及西南各地作战的情况的较多。我们从中选录了林凤祥季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和石达开告示两篇。
太平诏书 见太平天国印书第 1 册 1961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
本书收洪秀全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和二十六年(1846 年)著的原道救世歌一首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二篇。原本藏德国普鲁士国家图书馆,是初刻本。又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有重刻本,亦收入太平天国印书第 9 册中。初刻本与重刻本有很大不同:初刻本标题作“歌”“训”,重刻本都改作“诏”;初刻本多用诗书孔孟之言,重刻本皆删去,如我们据初刻本选录的原道醒世训,其中“遐想唐虞三代之世,有无相恤,⋯⋯孔孟殆车烦马,何分此邦彼邦”一段共八十字,及引礼运“孔丘曰,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一段共一百十二字,重刻本全部删去。
天条书 见太平天国印书第 1 册 1961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
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祈祷书,书中规定了祈祷仪式和戒条。我们选录的时时遵守十款天条,是太平天国所规定的生活规则,也是军事纪律。本书初刻本藏德国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另有重刻本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两个本子的文字稍有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 见太平天国文选罗尔纲编注 1956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内容包括土地制度、社会组织及礼俗、教育、选举、黜陟等制度。我们选录本书时,曾以程演生太平天国史料第一集[据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咸丰三年,1853 年)刻本(原刻本藏巴黎东方语言学校图书馆)排印〕和太平天国印书
第九册影印重刻本(原刻本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校对。戒浮文巧言论 洪仁玕等撰
本篇是洪仁玕等向太平天国的官员和书士等所发的布告。原件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我们是根据照片转录的。
吴煦档案中的太平天国史料选辑 静吾仲丁编 1958 年三联书店出版1953 年 4 月间,在杭州发现了一批有关太平天国时期的史料,是在清苏
松太道吴煦后人的家里保存下来的,其中大部分是吴煦在苏松太道任内的往来公文和信札,也有吴煦收集的太平天国方面的文件,此外还有一些公私账簿和名册等。编者从中选出一部分比较重要的,予以整理,辑成此书。书中包括以下类目:太平天国文书、有关小刀会的文件、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关系、有关洋枪队的文件、外人书信、会防局译报选辑。我们从中选录了为筹议外国借兵助剿代运南漕摺和常胜军始末二篇。
李秀成自述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于天京失陷被清军所俘后,变节投降,但仍为曾国藩所杀。李秀成在被俘后写了一个“自述”,百般地美化敌人,丑化革命, 并提出为反革命效劳、“相降”太平军的计划!这是一份为投降目的而写的背叛太平天国革命的自白书。以其叙及太平天国自起义至失败的许多史事,所以又是一份具有相当史料价值的反面资料。对于李秀成投降自白书,曾国
藩予以窜改后刻板印行,即世传所谓李秀成供。本书系根据原稿本。
阿礼国上文翰机密报告 见严中平着太平天国初期英国的侵华政策 载新建设 1952 年 9 月号 1952 年 9 月新建设杂志社出版
阿礼国是英国的驻上海领事(1846—1854 年),这件机密报告是他在 1853
年 3 月 3 日(咸丰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写给英国的香港总督兼使华全权代表文翰的,其中提出了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以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的恶毒阴谋。此文原件在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经历中平译出。
皇朝经世文续编 一百二十卷 盛康辑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武进盛氏思补楼刊本
魏源为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 年),海内风行。至光绪年间,复有葛士浚盛康分别辑成皇朝经世文续编。
盛康(1824—1902 年),字勗存,号旭人,江苏武进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进士。太平天国革命前期,在向荣大营办粮台。继以道员往湖北,佐胡林翼掌厘金、盐政。后官至署浙江按察使。他宜湖北时即以其子盛宣怀的建议而有编辑皇朝经世文续编的计划,到他晚年退休后,才于光绪十七年(1891 年)着手编辑,至二十三年(1897 年)全部刊成。
本书仿照皇朝经世文编的体例,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纲下之目则间有增损。所收诸家奏议论文等,上继皇朝经世文编起道光元年(1821 年),下迄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书成之时。所包罗的方面甚广,但关于洋务外交方面的,因原擬另为外编而未收入,而外编又终未编成,是此书不及葛士浚辑皇朝经世文绩编之处。又两书所收文章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我们从中选录了雷以诚的请推广捐厘助饷疏。
逸经 文史半月刊 1936 年 3 月 5 日—1937 年 8 月 5 日出刊于上海
本刊内容多为文史资料及文史掌故之类的文章,偏重近代,有关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者尤多。1936 年 3 月 5 日发刊于上海,至 1937 年 8 月共出版
了三十五期,后因上海“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我们从第 10 期中选录了杨秀清等的论英使文翰一篇。
曾文正公全集 一百五十六卷 卷首一卷 年谱十二卷 曾国藩撰 李瀚章编 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二年(1873—1876 年)传忠书局刻本
曾国藩(1811—1872 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
(1838 年)翰林。历任两江直隶总督,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湘军首领。其全集包括奏稿三十卷,书札三十三卷,批牍六卷,鸣原堂论文二卷,诗集四卷,文集四卷,杂普四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二卷,以上是曾国藩撰写的;十八家诗钞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六卷,经史百家简编二卷,以上是曾国藩辑录的:又孟子要略五卷,朱熹撰,是曾国藩批校的。其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广,而以其关于军事、政治方面的反革命活动为主; 涉及其在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反动活动的也不少。所附年谱,是黎庶昌编的。我们从文集和奏稿中选录了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所作的讨粤匪檄和关于洋务运动的覆陈购贸外洋船缴摺。
资政新篇 洪仁玕撰 见太平天国印书第 16 册 1961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
这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咸丰九年,1859 年)洪仁玕到天京后向洪秀全建议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政治纲领。本书刻本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另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也藏有一部,王重民曾摄照片,影印入太平天国官书十种。这两个本子封面都题“太平天国已未九年新镌”,但文字略有不同。据罗尔纲考证,后者是初刻本;前者则是改正重印本。
颁行诏书 见太平天国印书第 3 册 1961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
本书汇刻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聊名颁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论、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论三篇檄文,是太平天国起义重要的文告。我们选录了前一篇。此书的重刻本藏巴黎东方语言学校图书馆, 初刻本在德国普鲁士国家图书馆。两本的文字略有不同。
罗伯孙斯致阿斯登 载历史教学 1952 年 5 月号 1952 年 5 月历史教学月刊社出版
罗伯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驻广州领事,本文是他给英国印度事务部的官员阿斯登的密信,1861 年 5 月 10 日(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一日) 自广州发。其中申述了扶持并操纵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以维持并扩大其侵略权益的野心和阴谋。严中平译。
小刀会、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编 1958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的资料,除革命文献外,绝大部分是选自档案、报刊、宜书、
私人论著、笔记和方志等。全书共分六部份:一、小刀会起义文献;二、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的记载和战况报道;三、清朝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档案资料;四、外国侵略者干涉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档案和记载;五、其他有关上海小刀会起义的资料:六、上海附近各县人民起义资料。在每一部分前面都有编者的按语,说明所录资料的内容、性质及其史料价值。卷首有编者编写的上海小刀会起义综叙和上海小刀会起义大事表。我们从中选录了刘丽川致各国领事函一篇。
回民起义 四册 白寿彝编 1952 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
本书是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种。第一、二册是有关云南回民起义的资料,第三、四册是有关西北回民起义的资料。收辑的资料除云南回民起义领导人颁发的条例、檄文等革命文献外,大多选自官书、私人著述和地方志等。每篇资料之前,编者附有题记,说明其主要内容、作者和版本。我们从中选录了杜文秀的誓师文兴师檄文覆杨振鹏书和管理军政条例等四篇。
咸丰三年癸丑红巾陷沪事略 不著作者姓名 钞本 上海博物馆藏
全书分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和近事述略两部分,文末附诗两首。书中钞录起义布告较多,记载小刀会起义前后的活动也较详细。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收录此书时,改题为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我们从中选录了刘丽川安民告示一篇。
捻军盟主张乐行布告
捻军行军条例面 1951 年 2 月 3 日进步日报第 5 版史学周刊第 4 期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钟秀的禀信各件钞存,是钟秀自同治二年
(1863 年)任山西臬司起至同治四年(1865 年)升陕西藩司止这一时期中钞存的文件,其中主要是清军在山陕等地与捻军作战的文件。张乐行颁发的布告和行军条例的钞件亦夹在其中,可知确为当时人钞录的。
梵天庐业录 三十七卷 柴萼辑录 1925 年石印本
柴萼,字小梵,浙江慈溪人。1925 年在安徽财政厅任职时辑成本书,内容为历代朝野遗闻,艺林佚事、典制考据等,而以近代者为多。凡一千一百
八十三目,共一千九百九十八条。其材料除录自前人撰述外,也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见闻。我们所选录的赖文光自述,就是柴萼根据他看见的一份钞件转录下来的。
粤匪杂录 三册 不著辑者姓名 钞本 北京图书馆藏
本书钞录咸丰三年(1853 年)八月苏州常熟丹阳青浦等府县信禀,大部分是关于各地紧急军情的探报。还钞有太平天国的 文件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布告数篇。我们从中选录了义兴公司告示一篇。另有海虞学钓翁撰粤氛纪事诗十五首,诗后有注,也 可资参考。
涡阳县志 十八卷 卷首一卷 黄佩兰等修纂 1925 年排印本
涡阳就是捻军起义中心地雉河集,捻军失败后清政府在这 里设置涡阳县治。本书卷十五兵事详记以张乐行为首的捻军反 清斗争经过,对捻军后期分为东西捻的活动和最后的失败,也皆有记述。我们选录时曾作了删节,并加上捻军始末的标题。
湘军志 十六卷 王阖运撰 光绪十二年(1886 年)成都墨香书屋刻本
王阖运(1832—1916 年),字王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 丰七年
(1857 年)举人,以文章交游公卿间。光绪初年应曾纪泽的请求撰湘军志, 记以曾国藩为首的湖南地主武装在各地之战 史,并及湘军的营制、饷需,共十六篇。我们选录的援贵州篇,是有关贵州苗民起义的。
贵东书牍节钞 四卷 易佩绅撰 光绪十八年(1892 年)刻本
易佩绅(1826—1906 年),字笏山,湖南龙阳县(今汉寿县) 人。咸丰八年(1858 年)举人。十一年(1861 年)随骆秉章入四川镇鏖李永和蓝大顺起义军和太平军。后在贵州历任署安顺知府、 贵东道、按察使。本书是他在光绪二年至六年(1876—1880 年) 任贵东道时的公牍和书信。其时正当贵州苗汉各族人民历时二 十年的大规模起义失败之后,而贵东又是苗民起义的中心地区, 所以本书内容涉及剔析弊政、接受教训者颇多。我们从中选录的禀请变通旧制各事宜,对于激发苗民起义的原因,论述比较真实。
又安顺书牍摘钞三卷,与本书合装一函,系作者于同治九年(1870 年) 六月至十一月署安顺知府时的公牍书信,内容主要是关于镇压乌束陇仲家族起义军的。
忆昭楼洪杨奏稿 四册 不著 辑人姓名 钞本 南京图书馆藏
本书可能是胜保的幕僚辑录的,内容是咸丰二年(1852 年)以后有关太平天国、捻军、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清方谕旨、奏稿、函牍等,也钞录一些革命方面的文件。我们从中选录了刘丽川上天王奏一篇。
反对帝国主义所利用的教会的战争
丁文诚公遗集 奏稿二十六卷 卷首一卷 丁宝桢著 光绪十九年(1893 年)北京刻本 又十五弗齐诗存一卷 文存一卷 光绪二十年(1894 年)北京刻本
丁宝桢(1820—1886 年),字稚璜,贵州平远州人。咸丰三年(1853
年)进士。在籍办团练,镇压苗、教起义军。同治间调往山东进攻捻军,升巡抚。光绪初任四川总督。其遗集主要是在山东四川两省的奏稿,除一般地方行政事务如盐、漕、吏事之外,在山东以有关捻军、河工方面者为多,在四川则兼及边政。我们从中选录了藏番驱逐洋人派兵弹压保护片一篇。
民国重修大足县志 九卷 卷首一卷 郭鸿厚修 陈习珊纂 1045 年排印本
大足是反对帝国主义教会武装起义的领导者余栋臣的故乡,本书卷四大事记有专文记其事,即我们选录的仇教记。又卷五有余栋臣传。
光绪朝东华录 五册 朱寿朋编 张静庐等校点者按 1958 年中华书局出版
朱寿朋,上海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翰林。王先谦辑十朝东华录, 止于同治朝。是书继之,辑录光绪一朝三十四年间(1875—1908 年)的史料, 名东华续录。宣统元年(1909 年)由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排印出版,共二百二十卷,通称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重加断句整理出版,遂从通称。
王氏是十朝东华录是从实钞出来的,故所收谕旨较多,而奏 摺则多系节录。是书辑录时尚无实录可资依据,其材料来源主要是邸钞和京报,兼亦采及报纸记载,故所收奏摺特多,且系全文。材料较后来编纂的德宗实录多出四分之一,所载的训论、奏议有些是实录所没有的。我们从中选录了刘坤一等会奏的办结江苏镇江各局教案摺。
李文忠公全集 一百六十五卷 卷首一卷 李鸿章撰 吴汝纶编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金陵刻本
李鸿章(1824—1901 年),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翰林。历任巡抚、总督,是清末淮军和洋务派首领。其全集计奏稿八十卷,收同治元年至光绪二十七年(1862—1901 年)的奏疏摺片;朋僚函稿二十卷,收同治元年至光绪十二年(1862—1886 年)致其他官僚的书信;译署函稿二十卷,收同治九年至光绪二十年(1870—1894 年)致总理衙门的函牍, 内容主要谈外交,兼及洋务;蠶池教堂函稿一卷,收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
—1887 年)与法国教士交涉迁移北京蠶池口教堂的有关函件;海军函稿四卷,收光绪十一年至二十年(1885—1894 年)致海军衙门—主要为致总理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的函牍,论海军,兼及其他洋务;电稿四十卷,收光绪六年至二十七年(1880—1901 年)的电报,其中以有关甲午战争和庚子议和者为最多,并附有有关来电。我们从中选录了有关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御用教会斗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等方面的奏摺共十篇。
俞俞斋文稿 四卷 诗稿 二卷 诗馀 一卷 史念祖撰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扬州刻本
史念祖(1843—1910 年),字繩之,江苏江都县人。曾随英翰在皖北镇
压捻军,保升按察使,官直隶甘肃:后官至广西巡抚。其文稿中记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军的颇多,诗稿中也有不少涉及时事的,对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多所讥评。我们选录的庚午覆西林宫保书,即对曾国藩之处理天津教案深致不满,因而也比较能道出当时的真像来。
清季教案史料有 二册 北平故宫博物院编印 第一册 1937 年出版 第二册 1948 年出版
本书取材于清军机处档案所存有关教案的各国照会,按案件编次,有关每一案件的照会则按时间先后排列。第一册从同治六年(1867 年)至光绪十年(1884 年)英俄法比四国照会中辑出,计教案十九件。第二册从同治十年
(1871 年)至光绪九年(1883 年)美国照会中辑出,计教案十件。本书即取材于各国所致清朝政府的照会,不用说都是侵略者的一面之词,他们对于自己的罪行自然要饰词抵赖,对于反对他们的中国人民则横加诬蔑;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反教会斗争的某些情况。同时,照会中还暴露了外国侵略者肆行要胁的丑恶面目。除去外国侵略者的照会之外,照会的附件中也有一些是中国方面的文件,其中包括直接出自中国人民之手的告白揭帖。我们选录的福州乌石山地方英国牧师房屋焚毁情形节略属于前者,延平民人告白则
属于后者。
洋务运动、初期民族工业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第一辑(二册)孙毓棠编 第二辑(二册)汪敬虞编 1962 年中华书局重版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报刊第二
种。第一辑自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1840—1895 年),第二辑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1895—1914 年)。所辑资料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工业投资,国内封建政府及其官僚集团经营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初期的情况等方面的。我们从中选录了上海丝厂业概况、记宁波机器轧花厂和记上海伦章造纸厂三篇和一些统计表。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第一辑 陈真姚洛合编 第二辑 陈真姚洛逄先知合编 第三辑 陈真 编 第四辑 陈真编 1957—1961 年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四辑,各辑均有副标题:第一辑是民族资本创办和经营的工业,第
二辑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工矿事业的侵略和垄断,第三辑是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官僚资本创办和垄断的工业,第四辑是中国工业的特点、资本、结构等和工业中各行业概况。上起鸦片战争,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而以五四运动后现代部分的资料为主。本书资料来源大部分摘自书刊,其中有些是现代人的撰著,以事后之叙述者为多,也有一部分系出自当时或当事人之手的直接资料。此书和孙毓棠江敬虞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重复不多, 可以互相补充。我们从中选录了一些统计表。
左文襄公全集 一百一十九卷 卷首一卷 左宗棠撰 杨书霖编 光绪十六年至十八年(1890
—1892 年)刻本
左宗棠(1812—1885 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 年)举人。历任巡抚、总督和军机大臣,是湘军和洋务派首领之一。其全集包括奏稿六十四卷又谢摺二卷,系咸丰十一年至光绪十一年(1861—1885 年)的奏报摺片,张大司马奏稿四卷及骆文忠公奏稿十卷,是左宗棠居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时代草的奏稿,前者起咸丰二年至三年(1852—1853 年),后者起咸丰四年至十年(1854—1860 年),以上是全集中的重要部分。其次为书牍二十六卷,附说帖二篇不列卷,是自道光十三年至光绪九年(1833
—1883 年)致其友人和同僚的信稿;批札七卷,又咨札及告示一卷,系咸丰十年至光绪六年(1860—1880 年)的公牍。此外尚有文集五卷,附诗集聊语不列卷。我们从奏稿中选录了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摺一篇。
南海县志天儿 二十六卷 卷末一卷 郑荣等修 桂坫等纂 宣统二年(1910 年)刻本
南海和番禺同为广州的附郭县。本书记事至宣统二年(1910 年)为止, 对于广州各方面的情况记载得比较详细。我们选录了关于陈启沅创设机器厂缫丝的一段记事。
皇朝经世文续编 一百二十卷 葛士溶辑 光绪十四年(1888 年)上海图书集成局排印本
葛士濬(1845?—1895 年),字季源,号子源,上海人。所辑皇朝经世文续编,上继皇朝经世文编,收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的大官僚们的奏议和一些人的论文,书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 年),所收文字亦截止于这一年。
其体例仿照皇朝经世文编,分学术治体及吏户礼兵刑工共八纲,另增洋务一纲。收文达一千数百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各方面,包罗甚广,取阅较便,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参考书。惟所收诸文间有删节, 文字亦偶有谬误。我们从中选录了奕譞等人会奏的天津等处试办铁路以便调兵运械疏。
皇朝经世文三编 八十卷 陈忠倚辑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本书上继葛士浚辑的皇朝经世文续编,故称三编。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辑成,下限与盛康辑的皇朝经世文续编相同。而二书内容并不重复。此书沿用葛书的九纲,但有关外交的文章不编入洋务而编入礼政。洋务类则由全系介绍外国情况的文章, 其中有些是外国人撰写的。其特色是鼓吹维新变法的文章特别多。此书成于戊戌变法前夕,正是维新运动趋向高潮时的产物。我们从中选录了吴佐清的中国仿行西法纺纱织布应如何筹办俾国家商民均获利益论和俞赞的卹商论。
马相伯先生文集 马良撰 方豪编 1947 年北平上智编译馆出版
马良(1840—1939 年),字相伯,曾名建常,江苏丹阳人,寄籍丹徒, 为马建忠之兄,天主教徒。幼年在上海学习西洋文字。光绪初任驻日使馆参赞,改驻神户领事。不久返国,入李鸿章幕府。我们选录的改革招商局建议, 系光绪十一年(1885 年)奉李鸿章命调查招商局所作的报告,颇能道出其腐败真像,惜已残 缺。本书所收作者早年著作不多,涉及时政的尤少,而绝大部分是关于天主教的。
徐愚齐自叙年谱 附上海杂记 徐润撰 1927 年排印本
徐润(1838—1911 年),号雨之,别号愚齐,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 人。他以买办起家,洋务运动的许多重要设施皆曾参加, 而又经营过一些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对此,其年谱 中均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后附上海杂记二篇,记他居住上海六十年间的见闻,也有参考价值。我们选录了其中记述同文书局的片断。
张文里公全集 二百二十九卷 卷首二卷 张之洞撰 1928 年北平文华齐刻本
张之洞(1837—1909 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宁津县)人。同治二年(1863 年)探花。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 历任巡抚、总督、军机大臣等重要职位,故其全集内容之广泛丰富和史料价值,几可与李鸿章的全集相埒。计奏议七十二卷、电奏十三卷、公牍三十六卷、电牍八十卷, 为其政治活动的主要记录。书目答问四卷,是学习中国古藉入门的目录书, 颇通行。劝学篇二卷,是为反对维新变法运动而作。抱冰堂弟子记一卷,托名弟子所记,实际是他的自述。此外还有古文诗赋之类。我们从中选录了有关洋务运动的筹设炼铁厂摺、预筹铁厂成本摺和有关中法战争的致总署等篇。
刘坤一遗集 六册 刘坤一撰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工具书组校点 1959 年中华书局出版
刘坤一(1830—1902 年),字岘庄,湖南新宁县人。历任巡抚、总督,
是清末湘系军阀和洋务派的首领之一。他的集子原名刘忠诚公遗集,宣统元年(1909 年)开雕,至 1921 年始刻成,但流传不多。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工具书组重新整理,予以删汰、正误、注释,并加新式标点,由中华书局重印,易名刘坤一遗集。原六十六卷又附录一卷,此次整理,把诗文集等删汰之后,尚有奏疏三十七卷、电奏二卷、书牍十七卷、电信三卷、公
牍二卷。其内容包括军事、外交、洋务、财政等,所涉及方面之广,亦与李鸿章之李文忠公全集相埒。我们从奏疏中选录了整顿船政铁政片。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七册 邵循正等编 1957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种。所选资料大致依类而分,但未列篇章。各册内容要略如下:第一册,详记刘永福抗法事迹的刘永福历史草和中法开始交涉以前的资料。第二册,大体是涉及全面情况的资料,以关于及战争初期负前方军事责任而又相继债事的唐炯和徐延旭的记载。第三册,都是记载战争情况的资料。第四册,是辑录自各家文集的资料。第五册,是战争期间各地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资料,以及档案资料。第六册和第七册的前一部分也是档案。第七册的中间部分是中法间关于越事的各项条约,最末附录中法战争后有关越南人民抗法斗争和法国侵略者血腥镇压的资料。本书还选译了一部分外文资料,编置在同类中文资料之后。我们从第一册中选录了一七八七年百多禄主教上路易十六的奏议一篇,从第五册中选录了张之洞的电稿两篇。
中法战争文件彙辑 陈裕青辑 载史学杂志第 1 卷第 5 期、第 2 卷第 2 期 1929 年 11 月、1930
年 5 月南京中国史学会编辑出版
本文共辑录有关中法战争的文件十七篇,主要采自当时的上海申报。其中部分资料是未见于其他著录的,如我们选录的驻英法公使会纪泽致李鸿章书(原题曾袭侯致李中堂书),即不会收录在曾惠敏公遗集中。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二十二卷 故宫博物院编 1932—1933 年排印本
本书系就清代军机处的上谕档、电寄档、洋务档和录副奏摺选辑而成 ,起光绪元年(1875 年)至十年(1884 年)六月。前三卷所选大多是中法间的一般交涉,从第四卷起几全是关于中法越南交涉的史料。我们从中选录了奕訢秦锺简等的奏摺四篇。
彭刚直公奏稿 八卷 附时稿八卷 彭玉麟撰 俞樾编 光绪十七年(1891 年)刻本
彭玉麟(1816—1890 年),字雪琴,湖南衡阳人。咸丰年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镇压太平天国。后因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海军,长江水师渐被淘汰。中法交涉事起,彭玉麟于光绪九年(1883 年)以兵部尚书赴广东督办海防,极力反对和议。其奏稿内容主要是言长江水师事、防法措施及在越南军务。我们从中选录了力阻和议片和会奏广东援桂获胜及遵旨撤兵摺二篇。刘壮肃公奏议 十卷 卷首一卷 刘铭传撰 陈澹然编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排印本
刘铭传(1836—1895 年),字省三,安徽合肥县人。他是淮军将领之一, 曾参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光绪十年(1884 年)中法战争起,督防台湾,抗击法军八个月,后升台湾巡抚。本书大部分是他官台湾时的奏疏,其中以有关中法战争及在台湾建省以后的各方面措施和兴办洋务者为多。我们从中选录了敌陷基隆炮台我军复破敌营获胜摺一篇。
普天忠愤集 十四卷 孔广德编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石印本
原题鲁阳生编,这是孔广德的别署。孔广德,山东曲阜人。他因激于甲午中日战争之败,“为拯救时局起见”,于是搜罗二十年中“有益时事”的章奏、议论,及“读之使人增长忠义之气”(凡例)的诗赋,分列三门,汇为一编。书中所收有关于中法战争的记述。有关于海防、路矿、变法的议论,
而于中日战争的文字尤多。我们从中选录了中法战争时期刘永福谕黑旗军战士檄和致法兵酋孤拔书,以及潘炳年等的劾大臣玩寇疏三篇。
中日战争
中日战争 七册 邵循正等编 1957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种。全书分三编:首为综述编,所录都是概述中日战争经过的资料:次为前编,是关于中日战争发生前的各种资料;再次为正编,是有关中日战争发生后的各种资料,计收有档案、其他中文资料、外文资料等。另附录三项:一是中日五项条约;二是西人对此战争中各种活动的语录:三是 1895 年冬朝鲜“乙未事变”的记述。我们从中选录了格莱锡致巴尔雅德电、田贝论中日战争、科士达外交回忆录和台湾人民抗战檄文等。
中国及其人民——一位美国外交人员的观察、回忆与结语 二册 美国田贝著1906 年波斯顿山版
(Denby,Charles,China and Her,People, Being the Observations,
Reminiscences & Conclusions of an American Diplomat,Boston,1906.) 作者于 1885—1898 年(光绪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任美国驻华公使,并且
是中日议和的“调停”者,所以书中对中日交涉期间美国的态度提供了一些重要资料。中日战争第七册收有林树惠选译的本书的第二卷第十章,即我们据以选录的田贝论中日战争。
日清战争实记 五十编十册 明治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894—1896 年) 东京博文馆出版
此书原为期刊,于中日战争时按期发行,报道战事的进展。主要记载军事,但亦有外交记述、战争诗歌、欧美各国报刊社论摘译等。中日战争第六册选译了其中一部分当时落入日人手中的台湾军民的抗战文件,及一部分关于台湾军民顽强抵抗的记述,并为之加上了台湾抗战日方资料的标题。我们选录的台湾人民抗战檄文,原为中文,曾揭示于彰化县署前,为日人所获, 登载东京日日新闻,旋又收录于此书第九卷第四十一编。
公车上书记 康有为撰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上海石印书局石印本
康有为(1858—1927 年),又名祖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进士,任工部主事。是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他联合各省在京会试的举人进行著名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各项主张,当时虽未能上达,但流传很广,影响颇大,本书即为即为此奏疏同年在上海的一个印本。书前有署名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的序,记“公车上书”经过情况,即我们所选录的。后附上书签名者的姓名、籍贯,计十六省六百零三人。(康南海自编年谱作十八省一千二百馀人,与此处所载者不同。)
外交回忆录族 二册 美国科士达著 1909 年波斯顿与纽约出版
(Foster,John W. ,Dlpoimatic Memouirs,Boston&New York;1909. ) 作者在中日战争时曾先后担任张荫桓邵友濂及李鸿章对日媾和使节的法
律顾问,并陪同李经方赴台湾办理该岛的割占移交手续。书中第二卷对中日交涉及割占台湾经过有详细叙述,为了解中日战争的重要资料。中日战争第七册所收林树惠选译的本书的第二卷第三十一至三十三章,即我们据以选录的科士达外交回忆录。
光绪条约 十六册 中国外交部印 1915 年 12 月出版
本书系就光绪年间所订条约分国别,按年代先后编辑而成,其各项合同章程有关全国利害并具有国际性质的,也按年择要编入。中外海关条约未收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条约,我们所选的中日马关新约,即据本书。
东方兵事纪略 五卷 姚锡光撰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刻本
姚锡光,字石泉,江苏丹徒人。会任驻日本领事。光绪二十、二十一年
(1894—1895 年)中日战争时,正在山东巡抚李秉衡幕中,曾往来辽碣登莱等地观察军情,因就亲身的见闻,并参以中外记载,撰成此书。书中所记中日战争的始末及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比较全面详细,其中虽不免间有讹误, 仍不失为研究中日战争较重要的参考资料。我们从中选录了海军篇。
征韩论实相 日本烟山专太郎著 李崇夏等译述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东京出版
本书主要是论述日本自明治维新至其和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期间(1868— 1876 年)蓄意吞并朝鲜的侵略野心和活动,兼及侵略琉球台湾诸事。成于 1907 年,即所谓日本“对于半岛之保护权渐已确立”(作者序言)之时。作者意在夸耀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略的深谋远虑,因此书中比较多地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野心。译者李崇夏等当时正在日本留学,于此书出版之第二年即译成中文,其意则是为了使国人“读之而深履霜坚冰之权”(袁灼序)。书中引用的原始文件颇多,其中有一部分原来就是用中文写的。我们选录的伊田白茅的征韩论也原系中文。
美国外交文件 1894 年卷 1895 年华盛顿出版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894,Washington,1895.)
本卷辑录有关中日战争的美国外交文件多篇。中日战争第七册收有林树惠译文即系本书的一部分文件的选译,我们从中选录了格英锡致巴尔雅德电 一篇。
盾墨拾馀 十四卷 易顺鼎撰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琴志楼丛书本
易顺鼎(1858—1919 年),字实甫,湖南龙阳县(今汉寿县)人。光绪元年(1875 年)举人。他在中日战争时是主战论者,曾上疏反对议和。一度曾入刘坤一军幕,后为策助刘永福抗战,两渡台湾。书中所记中日战争事, 大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可资参考。我们从中选录了魂北魂东杂记一篇。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八十八卷 故宫博物院编 1932 年排印本
本书系选辑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军机处档案而成,共分两部分:自卷一至卷七十四,为光绪元年(1875 年)至三十四年(1908 年)有关中日交涉的奏议、廷寄、电奏、电寄等类;自卷七十五至卷八十八,为光绪二十九年底(1904 年)至三十一年(1905 年)日俄战争时的东事收电档。我们从中选录了李鸿章翁同龢等的奏摺五篇。
清季外交史料 六种二百七十三卷 王彦威原辑 王亮编并补辑 1932—1935 年排印本
王彦威(1842—1904 年),字弢夫,浙江黄岩人。同治九年(1870 年) 举人。他留心中外政治,以任军机章京兼方略会典二馆纂修的便利条件,钞录有关的诏旨章奏,辑成光绪朝外交史料,起光绪元年(1875 年)至三十年
(1904 年)。后来他的儿子王亮续据清军机处及外务部档案补辑,迄宣统三年(1911 年)。包括清光绪朝外交史料二百十八卷又卷首一卷、清宣统朝外交史料二十四卷、西巡大事记十一卷又卷首一卷、清季外交史料索引十二卷
又条约一览表一卷、清季外交年镒四卷又约章分类表一卷、边疆划界图中日战争图等六种。我们从中选录了裕禄的据海城绅民禀称不忍置身化外电和唐景崧的致军机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
初期改良主义思想
校邠庐抗议 二卷 冯桂芬撰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京都官书局石印本
冯桂芬(1809—1874 年),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 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太平天国革命期间,他会先后在苏州办团练,在上海与江浙官绅组织会防局,同太平军对抗;在洋务运动中帮助李鸿章创设广方言馆等。他在上海受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改良中国政治。本书所论,即作者对改良政治的具体建议,可代表其社会政治思想。我们从中选录了制洋器议一篇。
盛世危言 十四卷 郑观应撰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刻本
郑观应(1841—1948 年?),原名官应,号陶齐,广东香山(今 中山) 人。童年赴沪营商,曾任英商太古公司买办。经李鸿章盛宣怀推荐,历任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上海招商局帮办、粤汉铁路总理等职。著述二十馀种,盛世危言一书于同治元年(1862 年)即以救时揭要之名出版,同治十年(1871 年)又将续集分上下本,改名易言出版。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 再经改订,始用盛世危言之名。其后内容不断增订,版本甚多,卷数、编排各有差异。
此书是早期倡导变法自强的论著,对戊戌变法曾起过先导作用!且曾风行日本朝鲜。书中所论很广泛,其中如西学议院吏治商务商战纺织海防边防交涉等,涉及当时内政、外交、经济、国防等各个方面。我们选择了此书的初刊自序和议院(上)。
适可斋记言记行 十卷 马建忠撰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刻本
马建忠(1845—1900 年),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曾留学法国。光绪七年(1881 年)李鸿章派他到印度,与英人交涉贩卖鸦片、限年禁烟等问题。光绪八年(1882 年)参加中法和中日交涉,主张制止法日侵略越南和朝鲜。
本书分记言和记行两部分。记言四卷,主张振兴工商业、废除厘金、提高关税,从我们选录的覆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可以比较明显看出来。记行六卷,是记其南行和东行之事。1960 年张岂之等对适可斋记言,加以校勘、标点、分段,由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