锕系元素

锕系元素是指原子序数 89~103 的 15 个元素。它们都具有放射性,称放射性元素。在铀以后的 11 个元素(原子序数 93~103)均是在 1940~1962 年用人工核反应制得的,通常又称超铀元素。

锕系元素的电子是否填充在 5f 电子层上,其性质是否与镧系元素相似, 这些问题在历史上有过争论。1944 年,当 96 号元素锔(Cm)人工合成之后, 美国化学家西博格(Seaberg)提出锕系理论,认为锕以后的元素应组成类似于镧系的另一个过渡系列,称锕系元素。90 号钍(Th)和 92 号铀(U)并不属于ⅣB 和ⅥB 族元素。锕系元素增加电子依次填充在 5f 电子亚层上。而当时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钍的氧化态为+4,与 Zr、Hf 相似。铀的氧化态为+6, 与 Mo、W 相似。直到 104 号元素于 1964 年合成后,并证实其性质与 Hf 相似, 锕系理论才得到证实。

10.2.1 锕系元素的电子构型

锕系元素由于原子核的不稳定性,使确定基态价电子结构遇到很大的困难。当锕系理论提出后,确认锕系元素的电子填充在 5f 电子层上,但是 5f 和 6d 的能量要比 4f 和 5d 能量更为接近,而常见锕呈+3 氧化态,Th 呈+4 氧化态,U 呈+6 氧化态,所以究竟哪个元素开始填充 5f 电子,至今并不清楚, 目前公认最可能的结构列于表 10—8。由表 10—8 可知:锕系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与镧十分相似,锕系元素的电子构型 5f0-14、6d0-2、7s2,而镧系 为 4f0-14、5d0-1、6s2。它们的主要差别是 5f 轨道的能量和在空间的伸展范围都比 4f 轨道大,因而造成了 5f 和 6d 的能量更接近,而 4f 和 5d 的能量则相差较大。锕系的前一半元素中 Th—Bk 和 f 电子从 5f→6d 跃迁所需能量比镧系中 4f→5d 跃迁所需的能量要小,从而使 5f 电子可以参与成键;也使锕系元素中前面的元素原子(从 Th→Np)具有保持 d 电子的强烈倾向,而 Np 以后的锕系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与镧系元素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