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与养生
疲劳的预防及处理
每天,人都要工作、学习、运动,消耗机体中贮存的能量,当消耗的能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或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机体就感到疲劳。疲劳是器官或机能的过度运转导致的状况,表现为人机能衰退和周身不适的感觉。因此疲劳的预防和处理为人体对周围环境和社会适应有着积极的作用。
疲劳一般分为 4 种:(1)体力疲劳。体力活动所带来的身体疲劳,只要不超过身体的极限疲劳,对人体是有益的;(2)精神疲劳。长时间的脑力劳动所带来的精神疲劳,会引起全身无力、头晕、头痛、思维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精神疲劳如得不到恢复,对健康不利。(3)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等造成的,对身体的影响极大。(4)病态疲劳。患病初期出现的疲劳。
疲劳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疲劳,持续工作后出现的疲劳,经过休息、睡眠及补充营养后,可以完全恢复;慢性疲劳,急性疲劳未恢复,又加大工作量,使疲劳积累加重,虽经短时间休息,仍不能恢复,此时不仅生理机能低下,还可能发生种种轻度的器质性损伤;过度疲劳,慢性疲劳加重,伴有对健康的明显损害,此时不仅出现机体组织器官的机能紊乱,还可伴有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成为一种病态。
因此,避免急性疲劳的积累,预防积劳成疾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预防疲劳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机体抵抗力,生理极限及自身需要有较清楚的了解,及时对身体的感觉进行判断,观察疲劳发生的征兆。其次,应该学会放松自己,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单纯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易使人感到疲劳,最好是把两者穿插开,使工作内容富于变化。或者在学习中做做操,听听音乐,使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第三,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可以使机体保持充沛的体力,增强毅志,使人对外界环境产生亲切感,易保持健康的心理,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不能超过机体的耐受力,否则可以产生运动性疲劳。
如果疲劳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伤及身体的健康时,就需要停止你的工作和学习,寻找产生疲劳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如果是由于体力劳动过度,那么休息是不可少的;如果是紧张的心情所致, 那么调节情绪是主要手段。同时,可以到医院求助医生,切忌自己乱服药。另外可以配合饮食和物理手段的治疗。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体内的糖贮备、维生素贮备,保证充分的能量供应,还可以进行按摩,温水浴等治疗,充分放松身体的肌肉和心情,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