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修身养性之原则
人体的健康与长寿,有先天禀赋因素与后天因素,优越的先天禀赋条件如在后天不善于保养,也难免于早衰和夭亡。相反,先天禀赋差者,如能善于后天保养,依然可以健康长寿。因此,修身养性必须遵循其养生原则,才能对健康长寿达到一种功能放大的效应。
适应四时
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内经》提出的“天人相应” 学说,鲜明地提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地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人类的生存必须赖以大自然界的条件,祖国养生学强调了人体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提出了科学的养生道理和方法,揭示人们精神活动应随四时不同的季节和以适应的调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生意,精神意志应当是活泼而富有生机;夏季要精神愉快,但不要过分激动,以适应自然界炎热的气候,有助于体内阳气向外疏通开泄;秋季呈现一片萧索的景象,人的情志应当保持安逸宁静,使阳气收敛;冬季应当让阳气藏于内,其心情应当含蓄一些,不要过分外露。这样就有益于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所以,修身养性能适应四时,就能生长而存在。否则,能伤害万物,导致疾病, 招致早衰。
精神保养
修身养性十分注重精神保养,精神好乃是人体健康必备的基本条件。精神主要是指人体内在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态变化。《素问篇》中指出:“喜怒不节⋯⋯生乃不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精神状态与脏腑的主导作用。还说明情态剧烈变动,可以使人发病。故修身养性要把调摄精神放在首要位置之上。
祖国医学强调“形神合一”即形体与精神的统一。所谓形是指整个机体, 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精神意志、思维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形体强状,必然精神饱满,生理的活动正常、精神饱满,生理活动正常、精神健旺,更能促进形体的健美。
调节饮食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来源。祖国医学认为“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但是如果过量则失宜,“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会引起疾病,所以食量有节,可保持身体元气,这是其一。
久食高粱厚味,肥甘之品,有生热、生痰生理之弊,可以损伤心脾,引起“厥心痛”、“冠心病”等,所以《医学心悟》中主张“莫嗜高粱,淡食为最”。这为其二。
其三,古人很重视五味宜调和适宜,偏嗜过极,则伤心。因此,摄食以营养身体,用药物以治病。同时主张少饮酒,不吸烟,多喝茶。
节欲养精
“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之盈亏,影响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乃至死亡的全过程。为此,祖国医学一直强调“节色欲以养精”,是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条件。精为生命的根本,纵欲纵情,使得肾气亏损,令人未老先衰,其至夭折。
我国之所以大力提倡晚婚是有其科学道理的。如未及成年而结婚,对身
体是很不利的,往往造成精衰、气弱、神散、滑精、阳萎等。
据国外统计,未婚青年男女都有手淫的坏习惯,男性约占 90%,女性约占 50%。不少青少年染上手淫的坏习惯后,想戒除又难以改掉,经常看一些黄色书刊,小报的色情描写后,不由自主的又继续手淫。手淫后思想中很后悔,日子久之,觉得自身虚弱,经常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心慌、腰酸腿软、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症状,思想负担非常沉重,久而久之,影响学习、工作和身体健康。
劳逸结合
世界各国医学专家一致认为,缺乏运动是二十世纪的基本问题之一,相继提出“不运动造成肥胖,肌肉的饥饿,有成为流行病的危险”的警告。一百年以前,人的全部工作的 94%靠肌肉力量完成,只有 6%靠机器。然而, 现代社会尤其在发达的工业国家,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高度发展,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肌肉活动过少已成为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主要祸根。
《内经》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形劳而不倦”。这些都说明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强调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更明确地指出:“一身劲则一身强”,运动可以“畅其积郁,舒其筋骨,和其血脉,化其乖暴,缓其急躁”。因此,在修身养性过程中必须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