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饮食养生法

《千金要方》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合理的饮食常可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为此,历代医学家颇有心得体会,中国古代饮食养生保健方法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仍然具有极高的参考的价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

食饮有节

周代医学家敖英在《米谷赘言》中说:“多食者有五患:一者大便数, 二者小便数,三者多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明《修真秘要》说:“食欲少而不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黄帝内经》说: “饮食自信,肠胃乃伤”。《备急千金方》指出:“饮食以时,饥饱适中”。

《寿与保元》也指出:“大渴不喝,大饥不大食”。以告诫人们应食饮有节, 不可暴饮暴食。

饮食及时

早在春秋战国时的《尚书》中就有“金哉惟时”的记载。《千金要方》亦有“饮食以对”。是说按时饮食,才能身体及时获得维持生命的各种营养成份,使营养充足,血气旺盛五脏得养。

清淡为主

宋代张果《医论》云:“去肥浓,节酸咸”,是告诫人们饮食要清淡素食,少食辛辣厚腻酸咸之物。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也说:“爽口作疾,厚味措毒”。晋《抱朴子》中又云:“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多食瓜果蔬菜,少食高梁厚味,可使人大便通畅、神清体健而达益寿延年的目的。

适温而食

《黄帝内经》告诫人们饮食要寒热适中,适温而食,“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过热过烫会损害消化道粘膜,尤以食道粘膜,久而久之会产生食道癌。过食生冷,会损伤脾胃,使咽喉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上感、咽炎、胃腔疼痛、腹腔胀满等。

不可偏嗜

《保生要录》言:“凡所好之物,不可偏眈,眈则伤而生疾。所恶之物, 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就说明合理饮食,不可偏食的道理。

食宜缓细

《养病庸言》云:“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云: “食不欲急,急则换脾,法当熟嚼令细”。《长生秘诀》云:“饮食细嚼有益于人者三,益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养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 不致吞食噎咳,三也。”

怒后勿食

孙思邈云:“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古人还云:“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真意是说进食时心平气和,专心致致,才能有利脾胃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餐后养生

明闻尤《茶笺》载:“用浓茶漱口,可去烦腻,健胃,又可坚齿。”《千金方》云:“食毕当漱口数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饱行百步,常

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易消,并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等等,上述古人饮食养生方法,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