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盛夏酷暑,很多人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状;肠道传染病在夏季亦大量发生;若在烈日下长时间劳动或赶路,还会发生中暑⋯⋯盛夏的暑热天气到底是怎样影响人体的呢?从其机制上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体温调节障碍。根据人的生理机制,人体能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体温调节, 使体内产热与散热之间保持相对平衡,这种平衡是受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机体向外散热的方式主要是: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常温下人体一昼夜约散发 2400—2700 千卡的热量,其中 30%通过对流,45%通过辐射,25%通过蒸发而放散出来。气温过高且具有较强的辐射源存在时,依靠对流和辐射散热就受到了限制,机体不得不靠蒸发的方式散热。实际上,高温炎热之时,人体排出的汗液往往不是完全以蒸发的方式散发,而是形成珠淌下,故不能完全起到蒸发散热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低风速的情况下,淌汗更多,有效蒸发率很低,导致体内蓄热,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 容易出现头晕目眩,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2、水盐代谢失调。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是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水盐代谢失调,会使机体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盛夏季节,正常人每日大约排汗 1000 毫升。

在高温和热辐射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排汗显著增加,每日可达 3000—8000 毫升。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氯化钠、水溶性维生素丧失过多。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3、消化功能降低。暑热季节,由于体内血液多集中于体表,会引起消化道贫血,唾液分泌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胃液分泌亦减少,造成食欲减退。高温条件下食欲降低,多为口渴引起饮水中枢兴奋而抑制进食中枢所致。此外,由于大量排汗和氯化物的损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导致胃液酸度降低, 甚至引起无胃液症。因口渴而饮进大量水分,也会稀释胃酸。这些都会给肠道致病菌以可乘之机,再若饮食不洁,有可能造成消化道疾患。4、心脏负担增加,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由于机体水分损失,血液浓缩,而为了散热又要向高度扩张的体表血管网输送大量血液,致使心脏负担增加。同时,血液温度亦升高,可直接影响循环中枢,使心率加快。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劳动, 心脏因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久之可使心肌发生生理性肥大。在高温作用下, 皮肤血管扩张,血管紧张度降低,可使血压下降。但在高温下从事重体力劳动,则会使血压迅速升高。5、神经系统受抑制。不难发现,人们在盛夏高温环境下,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共济失调、思维及判断能力降低等,影响工作效率。

此外,盛夏由于大量出汗,水分和盐分经汗腺排出,通过肾脏排泄的水盐量大大减少。若水盐补充不足,则可使尿液浓缩,加重肾脏负担。可见遵循夏季养生诸法,对人体健康和平安度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