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养生辨析

“冬炼三九,夏炼三伏”。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其片面性的,因为它忽视了重要的“天时”对人体元气阴阳运动的影响作用。

所谓“天时”包括阴晴风雨和天体运动带来的寒暑、月象及昼夜的交替变化规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阴阳升降规律。在一年四季中,由春至夏气温逐渐变暖,大自然中的阳气由弱变强。受大自然的影响,人体元气的阴阳也遵循了同样的规律。根据阳动阴静的原理,练功强身的运动量也应由小到大。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从秋天开始到来年之春,是阳气由强变弱,阴气由弱变强的阶段,练功的运动是需相应地由大变小,到冬至前后则主要采取练静功、内养功的方法,蓄养精神,这就是所谓“秋冬养阴”。由此可知, “练功”和“夏练”在动静程度上是有区别的,并不是非要大汗淋漓才算刻苦锻炼。

正似一年中的阴阳交替规律一样,一天之中的午夜如同深冬,中午好比盛夏,则早晨是练功的好时机,运动量稍大无妨,晚间则宜静不宜动,冬令时节更需如此。

对于上述两个规律,一般可领会,并能遵循。唯独月象变化规律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谓月象是月亮在一月中的圆缺变化规律。人们知道月亮对海潮有影响作用。但很少把月亮和人体阴阳变化联系在一起。内丹大师吕洞宾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练功经验:“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月一轮,”他重点强调的便是月象对指导人们练功有其重要的作用。《古本周易参月契》曾对月象与人体的关系做专门论述,认为从初一至十五,分别与三个卦象相对应,人体元气阴阳也与这三个卦象一致,即:初一到初五为“震卦”,阳本向上搬运;初六到初十为“兑卦”,人体“阳头”俱足。下半月分别与“巽”, “垠”,“坤”三卦相对应,人体元气变化如下:十六到二十(巽卦),神水从“泥丸”而降;二十到二十五(垠卦),阴符下降大半;二十五到三十

(坤卦),阴符穷尽。《古本周易参月契》还把古历三十日比作一年的仲冬节,“草木皆催伤,估阳结商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 意思是说三十日没有月亮的时候,如同一年中的古历十一月仲冬时节一样, 人的中体阳气非常微弱,应该安静神志来保养身中的微阳正气。为了保养阳气,甚至应该告诉商人和旅客暂停往来,要求君王深居宫中保养身心。要按时随着冬令季节调神养性。此时人们不仅不宜过劳,在安静养神闭口养生去气中使自己的“元阳”得到长存,不受损伤。

一月之中的三十这样做,对于下一个月的阳气开发至关重要,一年中的仲冬十一月这样做,对于下一年的人体阳气开发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