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养生常谈

现代气功与其锻炼要领

气功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称“导引”、“吐纳”、“行气”、“按跻”、“术数”、“坐禅”、“服气”、“食气”、“静坐”和“卧功” 等。它是人们治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也是当代探索人体科学奥秘的一把钥匙。

气功是一种炼气的功夫,是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形体和精神)进行自我锻炼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整体性的锻炼,是一种“主动性的自动调整过程”,对人体起着“自力更生”、“自我修复”、“自我调整”和“自我建设”的作用。

目前,科学界研究的结果证明,气功中的“气”是客观存在的。它包括电子、红外辐射、静电富集、低频磁信息、微粒子流信息和次声等,是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复杂的有机结合,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现象的一种特殊表现。

气功中的“功”,即平常说的功夫。功夫的含意较广,可以指练功的时间,练功的质量,练功的方法、造诣、本领等。总之是指对“气”的炼法, 即通过锻炼,使真气在人体内正常地、旺盛地运行,就是气功的“功”。

练功的时间反映了练功者的意志与决心。练好气功要持之以恒,否则难以成功。

练功的质量关系到练功的造诣。练功就是培育真气,真气充实,身体就强壮。真气的锻炼,要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黄帝内经·素问》)三个方面去进行。实际上就是“意念”、“呼吸”、“形体”的锻炼, 被称之为气功锻炼三要素。

练功的方法由于派别不同而异。我国的气功大致可分为五大流派,即道家,佛家,儒家、医家和拳家。道家的练功方法以“身心兼顾”为主,称为“性命双修”,即练功与养生并重。佛家的练功方法以“炼心为主”,即所谓置身体于度外。儒家练功主要讲“正心”、“诚意”、“修身”,要求达到“止、定、静”。医家练气功主要是治病,也讲究养身益寿。古代医家绝大部分既是医学家,又是气功家。拳家的气功侧重于强身御侮、击敌卫己, 在保健中虽也寓有益寿延年的作用,但与上述几家的养生气功有较大的区别。武术界的气功有不少是来自佛家,后世把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奉为宗师, 发展成多种门派,太极拳流派的形成是具有着典型的气功流派特点,而硬气功多来自拳家。

气功是医疗与体育相结合的健身运动,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它的作用是通过意识的主导,用特定的方法进行锻炼,以调整身体内部的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气功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不追求短期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有意识地按练功原则,循序渐进,慢慢地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

气功有多种多样的锻炼方法,各有其不同功法和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看,有其共性的一面,其共同的锻炼要领可归纳为六点:(1)松静自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要求做到一个“松”字。练功时,不但要肢体放松、精神放松,又要做到以松为主,松而不弛,松中有紧,紧而不僵。②要求做到一个“静”字。这是指精神状态的相对宁静,练功时,使大脑进入安静状态。这是在觉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机体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着积

极的自身的主动性的能量贮备。③要“自然”,如练功的姿势、呼吸和意守, 都应在自然的前提下进行。(2)意气相随。“意”是指练功者的意念活动, 通过意念集中的锻炼,去除杂念,可对人体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气”包括呼吸之气和练功家所说的“内气”(丹田气)。意气相随,就是练功者用自己的意念活动去影响呼吸,使之气沉丹田,使体内的气息运动和意念活动一致起来。(3)动静相兼。“动”是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内气)的运动;“静”是指形体与精神的安静。气功锻炼,在于促进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之由静的锻炼而至更好地“动”起来,从而起到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养真气、祛病延年、延迟衰老的作用,也就是对人体起着促进、调整、修复和建设的作用。所以,“静”(内静)与外静是练功的前提。不能很好地“静”,就不可能很好地“动”。“动”有内动与外动。但在动静的练法上和结合上,有的先练功,有的先练静,有的外静内动,有的动静兼练。动静相兼的形式由气功的功法决定之。在具体练法上,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和是否患有疾病等情况决定练功的方法,使动功和静功有机地结合起来。(4)上虚下实。上虚,是指上体(脐以上)虚灵;下实,是指下体(脐以下)充实。只有做到“上虚”,上体才会有轻灵无物、头脑清晰、耳聪目明的感觉;只有做到“下实”,体内才会有精力充沛、内气充盈、生机横溢的象征;而上虚下实又是以“下实”为基础的,是靠把意念活动向下体引导来实现的(例如气沉丹田或意守下丹田)。(5)火候适度即限度适应。火候不到,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火候太过,会产生不良影响。掌握练功的火候,要注意以下四点:①在意念活动锻炼上,要作到若有若无,勿忘勿助,不要强行意守,不可强行意领。②在气息锻炼上,要作到力求自然、缓慢、柔和、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和体内气息的运行,都要在自然的前提下形成。③在姿势的锻炼上,要以自然松缓,舒适得力为宜,不能过于死板。

④在每次练功的时间上,要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要勉强拉长时间,不要疲劳过度。(6)循序渐进。气功是一种自我锻炼法,其效果是随着练功的进程逐步见效的,因此要避免急躁。练功者要正确理解功法和要求,坚持锻炼, 持之以恒,必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