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环节问题教学法实施细则

  1.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其一,问题要体现教材内容,抓住基础和重点;其二,问题的难易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第三,问题要有趣味性,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问题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的各个具体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内容特点,采用复习法、实验法、讲述法、练习法和直接提问等方法提出问题。问题一般要在课前写在小黑板上,以便在课堂上出示。

  1. 探索问题。教师要指明自学线索,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去观察、分析,去阅读教材内容,初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进行巡堂指导,重点指导差生,注意收集从学生身上反馈出来的信息,若要求学生做实验时,要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 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力求体现全班同学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以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对较难的问题要展开讨论。教师的评价也很重要,要多表扬鼓励,多指导,不能批评挖苦。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同时进行的双边活动。因此,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还要收集和解答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1. 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将探求获得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通过板书采用列表法、分类法和图表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 巩固应用。教师要充分应用变式规律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还可让学生解答课本后面的习题。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通常要按五个环节的先后次序进行。但在学

生有一定自学能力后,也可以不按顺序进行,如若按“2—3—1—4—5”的顺序进行,教学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