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进行地理数据计算

北京师大二附中 杨 涵

一、数据计算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中学地理要培养运用地理数据等能力。

根据地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探讨地理数据计算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数据计算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技能之一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数据计算主要有:

有关比例尺的计算: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的实地距离,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等;

有关经度和时间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时区的计算,区时的计算,经度的计算及沿经线两点距离的计算等;

有关人口密度的计算;

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由于地理数据计算是大纲中规定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在高考试题中, 地理计算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根据对 1985—1990 年高考试题的统计,数据计算题所占的比重,1985 年为 1%,1986 年为 1%,1987 年为 1.5%,1988 年为 2%,1989 年为 5%,1990 年为 4.5%。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有关比例尺、区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分别出现在选择题、读图分析题和综合题中。

(二)数据计算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手段之一

通过有关地理数据的计算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很多中学生是喜欢看体育比赛的,当五大洲有国际体育比赛现场直播时,中央电视台应何时播出呢?为什么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与比赛现场的时间不同?怎样计算呢?从国外回来的人为什么会有时差反应?他体内的“生物钟”为什么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节呢? 给国外的亲友打电话应选择什么时间才会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夜间休息呢? 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有关地理数据计算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数据计算也是使学生独立吸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之一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例如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尺的计算,当他看到任何一幅有比例尺的地图时,都能更正确的理解图中的内容。

(四)数据计算是绘制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的基础

如绘制地形剖面图、各种经济统计图表都需要先计算出画图所需的地理数据,并且要根据数据计算出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比例关系,画圆内扇状图还需将有关的地理数据计算成角度数,等等。这不仅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将来他们从事建设工作时需要的能力之一。

(五)数据计算可以提高学生多种能力

通过有关的数据计算,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

生形成空间概念。

通过经度时差的计算,学生对时刻早晚、经度的划分、东西方向的相对性等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此外,通过地理数据计算,还可以加强地理与数学学科的联系。二、怎样指导学生计算地理数据

(一)有关人口的数据计算

有关人口问题的数据计算,在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即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要使学生掌握人口问题的计算关键是讲清楚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即人/平方公里。它表示该国家或地区居住人口疏密的程度。学生了解了人口密度这个地理概念后,可列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面积、人口数据表,再计算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并将计算结果分为人口密度在 400 人以上,100 人—400 人, 50 人—100 人,1 人—50 人,及 1 人以下五个等级,画出我国人口分布图, 进而可利用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情况,这是制定人口迁移,经济规划等的依据之一。只有当学生了解到计算人口密度的意义时,才会对计算产生兴趣。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年净增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出生和死亡相互抵消下自然增加情况的指标,一般用‰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例如我国大陆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89.7.1—1990.6.30 的人口出生率为 20.98%。人口死亡率为 6.28‰,人口自然增长率则为 14.7‰。

(二)关于经纬度、经纬线长度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