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主要办法
-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明确识记目的
由于记忆效率首先取决于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每一重点内容应说明其在全章中的地位及与后续章节学习的关系,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识记这些内容。如分析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结果时,尤其要指出“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向”这两条结论的学习意义。同时对重要的地理知识要提出比较精确的识记目的,如讲地球自转偏向力时,只讲“受地球自转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这样的识记要求显然是不够精确的,应加上:“面朝着水平运动物体前进的方向”这个条件来分析偏向,这就有了精确的识记目的。这样使学生对所要求记忆的内容,不仅当堂易于识记,且有利于保持、再认和重现。
- 力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若要记得,必先懂得”。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知它,比
较牢固地占有它。理解越深刻,则记忆也越牢固。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要求重点记忆的内容,尽可能地不惜费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它。如要求学生记忆一个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的年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就要分别讲清纬度、地势高低是怎样影响气温的,要讲清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大气环流和气团性质又是怎样影响气温的。又如对潜水、承压水的概念,要利用示意图,通过比较来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各自的关键特征去加以记忆等。对空间观念比较强烈的地理概念、事实,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则可多使用模型等教具进行演示。
- 充分利用联想规律,提高和发展记忆能力
所谓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地理事象总是互相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帮助记忆。对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地理事象, 可由此及彼形成接近联想,如由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联想到北美洲的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分布及地壳运动的特征。对特点上相似的地理事象,可由此及彼形成类似联想,如由德国鲁尔区煤铁复合型的工业布局联想到中国鞍本工业区、苏联乌克兰南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工业布局类型。对有对立关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冬季风的源地、性质、风向和影响等联想到夏季风的有关特征和作用。对有因果联系的地理事象,则可由此及彼形成因果联想,如由美国圣弗兰西斯科的地理位置、所处气压带和风带及季节变化位置等推知该市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情况等。这样既可减轻记忆的负担,又可大大提高记忆的容量,记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
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要尽可能与地图相结合,与填图练习相结合。通过地图进行比较,记住各类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和规律。
-
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不断复习是巩固识记、减少遗忘、培养和提高记忆能力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课时少、课时间隔时间长及一般不留课外作业等特点,而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这些特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即尽可能在复习旧知
识中,引出新知识,而讲新知识又不忘记联系运用相关的旧知识。同时要处理好及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记忆具有长期性、有效性。
此外,还有许多记忆方法,如编一些顺口溜、歌曲;给无联系的地理事物加一些人为意义等,值得作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四)充分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和教材中地理图表,是各种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形象、直观的概括。它们不仅可以告诉学生许多地理知识(包括课文上有的或没有的知识), 也可以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及地域差异,还可以找出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从一幅带经纬网的澳大利亚地形图中,可以直接读知该国的地理位置(所跨经纬度)所临海洋,地形单元,城市分布等以及区域特征和差异;可以将这些知识与该国在风带、气压带中所处的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一些气候类型的成因知识等相联系,推得该国气候特点、类型及分布的知识;可由气候、地形推得该国的一些水文特征、植被类型等等。一幅内容简单的地图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幅内容丰富的地图或专用地图所包含的内容了。但上述这些内容的获知是要求应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才能实现的。所以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过程实质上不仅是将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
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是提高培养和发展智能的有效方法。
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办法是指从读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目的出发,编制一组精心设计并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读“一月平均气温”图时,可编制这样一组思考题:什么是等温线?它有什么作用?
(属复习,强化认知新知识的基础)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平均气温相差几度? 读一读基隆、武汉、天津、兰州、乌鲁木齐等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几度?(属能初步读懂、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比较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图,哪张图上我国东部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查一查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查一查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属结合教学本质内容,让学生在图上发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0℃等温线分布大致与哪些山脉、河流相重合?该线南北冬季自然现象会有哪些差别?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的延伸方向与纬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等温线从东往西延伸至四川盆地时为什么会向北凸出?(属发散、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动机)这样做法宗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即调动学生观察等感官活动和大脑思维的积极性,其效果是既落实了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了读图分析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骤,又使学生增强读图和分析图的实际能力, 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先后的发展。
为了使读图和思考题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智能,应遵循下列几点主要要求:(1)思考题的编制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符合班内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跳跃式思维、急于求成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思考题一般组成结构应是:读懂该图的关键基础知识;初步识读该图;思考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思维得以发散的题目;思考与后续教学内容有关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结构中每一部分题目多寡,视学生
实际、地图和地理图表内容、教学时间松紧等因素而定,不必千篇一律。但重点应率先保证前面三部分题目的落实。(2)题目在设计时要力求贯彻科学性、准确性等原则。所以对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在教学中, 要不断总结修改,逐步趋于完善。第一次使用时,最好对某一张图提出的某一个问题能编二三个备用,在必要时(即学生一下不能领会某题意)可从另一侧面将问题提出或补充说明。(3)对每一题目内含的培养能力具体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前述读一月平均气温图中的思考题的能力目标,有的属记忆前述能力、有的属观察能力,有的属形象思维能力、有的属抽象思维能力等。这样逐一分解能力目标的累计,有利于教学中处理好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具体目标与确定的智能总目标之间的关系,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段性。
- 多种相关地图和地理图表应对照、比较使用,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学习“非洲气候类型图”时,可将该图和“非洲地形图”、“非洲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非洲在风带中的位置图”等结合,来认识非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又如读“6 月 22 日和 12 月 22 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图时,可与“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地球的公转”图相对照、比较等。通过相关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对照比较,使学生得到启发,易形成考虑问题思路,把握和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方法及能力。(5)要充分利用地理图表,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结论。如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九大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给构特征可分三大类,各类主要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特征的基本原因。又如通过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让学生思索并归纳我国农业结构特点及不合理特性的成因等,由于不是照搬教材已有结论来认识问题,不仅可将基础知识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又可学会使用地理图表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五)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为了使学生各种地理能力都得到培养,促使智力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根据特定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应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经验表明下列选择教学方法的做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智能是比较有效的:
第一,在同一册或章节教材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相宜的教学方法。
第二,同一课时内,也应根据教材特点的变化,学生注意力分配情况, 采用多种相宜的教学方法。
第三,对同一种特点的教材的教学,亦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如当教材要求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成因时,可以采用讲解分析法和读图法相结合,或采用讨论法和读图分析法相结合等,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认识的需要, 使智能的培养过程更切合学生实际。
第四,由于各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地理能力方面有所侧重,所以要根据教学的智能短期目标和总目标,在教学的各阶段合理地平衡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频数,合理地组合每阶段的教学方法。
第五,不论哪种教学方法的选用,都应该深入考虑教法与学法结合的情况。
这样才能真正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使它在培养学生智能中,既做到某一阶段在能力培养上有重点目标,又注意到各种能力的综合落实,并进一步发展智力。这样才能发挥智能在地理学习等方面的整体优势。
在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同时,应考虑各种传统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配合。各种教具在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方面都有自己的作用。如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地理模型使用得当,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复合地图投影片(利用反射投影仪)使用得当,可帮助学生增强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力,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地理微机辅助教学具有动态性、时空性、逻辑性、连续性和可查询性强的特点,它能比较全面地培养各种地理能力和发展智力;地理幻灯、录像和电影不仅能培养学生一些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为培养和发展智能提供保证等。所以应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学方法、能力目标、教具特点,合理地选用教具和教学手段,提高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的效果。
(六)努力探索课堂教学语言与培养、发展地理智能的关系
地理课堂的教学语言,一种意义上说是地理教师教学思路的外现。教学实践证明,它对学生的以思维为中心的认知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语言应不断深入地作一些研究改进,来提高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方面的效能。
在课堂教学中除上述六条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智能的主要途径外,还有如通过学生绘制地图、结合乡土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等途径。在课外则可通过地理选修课、课外小组活动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智能。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智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地理教学既是整个中学学科教学中一个子系统,又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因此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应置于地理教学这一整体中加以考察。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时除前文中已提到的一些问题外, 还应注意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智能和培养和发展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在长期地理教学中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教师要从接低年级教学班起就应有一个设想,即要拟定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目标的制定首先要全面分析教材所含的全部智能因素,加以合理地分类,再据实际拟订培养发展的措施。
第二,智能培养和发展的目标、方法措施的确定和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如初中学生要在地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多下些功夫,高中学生可在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多花些力量。
广大农村及边远地直,地理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这确是事实。原因复杂, 其中之一是生源问题。对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要培养和发展其地理智能,因为它可以促进整个地理学习水平的提高。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一些要求,放慢一些速度,并视结果再作调整。
第三,一个教学班学生地理智能的培养和发展水平取决于这个教学班地理教学能否实现整体推进。也就是说,在地理教学中,在尽量避免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情况。
由于地理智能是学生一般智能在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所以有精力的教师还应研究同年级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具体能力要求的情况,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能力要求的调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智能上协同作战,提高效益。这个问题
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