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和运用地理信息资料

上海市第八中学 黄嘉璋

一、搜集地理信息资料的重要性

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新的产业革命”浪潮方兴未艾,航天技术、电子技术、遥感技术等发明和运用,使人类无论对自己生存的宇宙空间,还是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空前提高。关于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问题, 世界上有不少人为之探讨了将近两个世纪之久,根据火星的某些特征,运动的规律与地球上情况有相似之处,推测火星表面可能有某种生命物质存在, 如今“海盗号”无人探测器的实地考察,已否定了这种推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所提供的遥感照片,蕴藏在地壳中的各种有用矿产,将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过去无人知晓神秘莫测的深海底部,如今海底扩张的学说正在广为流传⋯⋯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如果你有意浏览一下各有关书报杂志,就会发现各种新的地理信息资料,会源源不断地向你迎面扑来。据英国科学家詹姆士·马丁估计,人类科学知识在十九世纪约每五十年增加一倍,二十世纪中叶每十年增加一倍,七十年代是每五年增加一倍。目前专家估计已是每三年增加一倍了。人类不断地从外部世界取得有用的知识,加以分析、归纳和整理,得到对于外部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动,控制未来事物的发展进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在美国劳动力中从事信息工作的人现在己超过 50%,这标志着发达国家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

现有的中学地理教材,是国家教委统编的教材,从编写出版到使用要经过一段时间,教材又要保持其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把瞬息万变的新鲜事物, 及时的反映在教材中,加上教材本身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包罗万象, 所以教材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必然的现象。

作为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的地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现有教材中的素材去照本贯彻教学,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看来是不现实的。为此,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向地理教师明确提出要求:“教师要注意地理科学方面的新成果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大纲、教材落后于科学发展和形势发展的地方可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这就要求每一个地理教师,必须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今天,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用知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原有知识的积累、储备; 二是靠不断从外界选择、吸收的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两方面知识进行重组。善于搜集外界各种最新地理信息资料,便是知识更新的一种重要手段。把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后,及时的充实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样做,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战术”上的需要,也是地理教师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进一步开展教学科研“战略”上的需要,或者说是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二、怎样搜集和运用地理信息资料

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指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

和变化过程的显示,是一种有用的知识。凡是我们观察到的事物、现象等是直接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的数据、资料、理论、图象等是间接的信息。无论直接信息或间接信息,都是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特征与运动状态的知识。人们获取的知识信息,往往多数是从资料中间接获取。

所谓资料,一般指具有一定理性认识价值和科学特定内容的信息形式。广义的资料包括文字、数字、图表、地图、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磁盘等, 狭义的资料一般仅指文字或印刷品内容。资料来源主要有两大途径,书刊资料和非书刊资料。书刊资料习惯上泛指印刷品,这是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所搜集的重点。当然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录音带、录像带等软件也必将进入我们搜集和运用的领域。

书刊资料对我们来说,主要是指国内外新版地理科学专著、学术论文、考察调查报告、地图集、各类地理期刊、画报,以及有关科普杂志,如天文、气象、海洋、地质、地名、旅游、环境、生物、经济等类杂志都是我们涉猎的对象。这里特别要向大家推荐的是由上海教育学院和地理学会联合编辑出版的双月刊“地理文摘”,因为“地理文摘”摘编了全国主要报刊杂志上有关地理方面的最新消息,摘编者已经为我们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可以节省我们时间,为我们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料,当然“地理文摘”也不可能包罗一切。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再参阅有关书刊资料,从中获取最新信息。

在参阅有关书刊资料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做好摘记,或制成卡片,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需要时随手可取。获取地理信息资料,除了摘录书刊资料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讨论会、听取有关报告,或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整、野外考察等活动,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进行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手段,扩大我们的搜集领域。

实践证明,运用信息资料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献身四化。 地理课在加强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别的

学科无法替代的,为此,国家教委专门发了有关文件,强调了这种作用。地理教师一定要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的一系列最新成果,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极好素材,这些素材每天可见之于报刊, 我们要及时加以摘录和运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这一节教材容量和难度都不大,一些乏味的数据难以调动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如果我们能把有关信息资料充实进课堂教学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例如上海市的中学,当讲到我国水资源受得不同程度污染时,可以补充黄浦江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 出示黄浦江历年黑臭天数比较表:

年份

1963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黑臭天数

22

106

99

91

151

150

116

123

156

192

128

从上述数据资料中可看出,黄浦江水质污染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造福全市人民及子孙后代,办实事,决心治理黄浦江,治理浦江水首先要澄清苏州河。市区合流污水治理苏州河一期工程已于 1988 年 8 月 25 日开工,采用污水合流截流排放的办法,敷设一根直径达四到五米的巨型截流总管道,通过大、小支管道、干管道将沿岸工厂、居民排放的污水汇合到

截流总管,经简易处理,然后输送到吴淞口外高桥附近深水排放,该工程计划 1992 年基本建成,初步发挥效益。另外为了改善上海市民饮用水质,在“六五”计划后期,开始了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建设,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的取水口设在临江口,已于 1987 年 7 月 1 日正式通水,日供水 230 万吨,全市 1/3 自来水已取之于黄浦江上游较清洁水。在讲述这些改造治理工程时,可出示有关示意图。通过以上资料补充,不仅把原来比较枯燥的教材内容讲活讲具体了,而且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自然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了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

再如《世界地理》下册,讲到南极洲科学考察时,联系我国继长城站以后又建立了中山站,特别要补充最新消息,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苏联和日本的六名科学考察探险队员,在九十年代第一春,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南极洲的徒步横穿科学考察的壮举,中国队员就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秦大河,秦大河横穿南极胜利归来,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发展科学事业的道路上是无所畏惧的,中国人民是有能力有信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秦大河横穿南极的信息,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理想品德教育的生动素材,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献身四化。

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国家培养输送有用的专业人才。地理科学是一个汇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涉及的知识面

广博、内容丰富,在四化建设的许多部门,如国土整治、城市建设、农业区划、工业布局、对外贸易、旅游经济等方面,地理科学可以起到参谋或决策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趋势面前,地理知识更有它的用武之地,但长时期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在学校里所教的各门学科中,地理课被称作一门“副科”,学校领导和学生对地理课一向不够重视,加上地理教材本身也比较陈旧,强调了知识性,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面对现实,地理教师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轻视自己的事业,靠我们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心目中确立起地理科学知识应有的位置。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是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地理园地中耕耘。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善于搜集地理信息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补充生动形象的事例,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是可以调动的。如《高中地理》下册讲到世界工业生产和布局的新趋向之一是大型企业向沿海发展,成“临海型”格局。我在上课时,联系宝山大型现代化钢厂的布局,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宝钢工业布局究竟是否合理?”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工业布局的原则,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在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很感兴趣,讨论非常热烈。最后我把参观宝钢,经社会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作如下归纳:“我国目前钢铁生产水平不高,年产钢六千多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四化建设对钢材的需要量,我国铁矿储量虽很丰富,仅次于苏联、巴西,但多为贫矿,我们应当立足国内资源,但进口优质富矿在沿海港口发展钢铁工业也是必要的。宝钢面向长江口,背靠大上海,符合大型企业向沿海发展这一新趋向。问题在于长江口泥沙淤积,吃水浅,满载 10 万吨级来自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优质铁矿石的巨轮,只能在宁波北仑港停靠,减载一半后方能驶进长江口,停靠宝钢原料码头。那么大型钢厂为何不直接布局在北仑港呢?北仑港是深水良港,对进口铁矿石十分有利,但北仑港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一则消化先进设备有困难,即使能上马,生产的钢材还得运往

上海等工业中心消费,再则发展钢铁所需焦煤,也得由远离北仑港的华北输入,弊多利少。而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知识密集, 劳动力素质较好,有能力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而且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加上水陆交通方面,有利于原料的输入,成品的输出。当然布局在上海也不是尽善尽美,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缺乏原料,增加运输压力,还有对上海环境污染也会带来一定影响,但综合利弊得失,宝钢工业布局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通过这几年的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宝钢的经济效益是好的。从环境效益来看,宝钢也做到了预防为主,各设备都有环境保护装置,全厂有环境保护监察装置,施工中机器设备与环保装置同步安装, 排出的废水废渣,及时处理,综合利用,每天用水达 90%循环率,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符合标准,同时宝钢也重视厂区绿化,达到保护环境目的”。通过以上归纳分析,不仅讲深讲透了工业布局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向,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当然也离不开地理专业人才。地理教师如果能把地理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那么对学生今后选择自己一生的志向,是有很大诱发作用,联系我们教师自己的志向和成长道路,也无不打上中学时代启蒙老师教育的烙印。

第三,可以充实深化教材内容,开拓学生智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教材中,特别是高中地理,有许多地理学方面的基本原理,也有我

们国家的一些重大的方针政策,这些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但往往比较抽象, 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在学习理解中有一定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运用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一、二则生动的事例,借助于现实的丰富的地理感性资料,使学生在头脑里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个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开拓学生智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高中地理下册, 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这一节,当讲到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必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时,对这一方针,生长在城市里的学生比较陌生。我把搜集到的广东省斗门县由穷到富的信息,充实进教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地处珠江口的斗门县,过去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只抓粮食生产,不搞多种经营,结果成为全省最贫穷的县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的地区优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种植甘蔗,开办糖厂,虽然种植粮食的面积缩小了,由于开展多种经营,资金积累多了,可以为粮食生产提供更多的农机、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粮食连年丰收,一跃成为全省最富的县之一。斗门县由穷到富的事实,有力地论证了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这一方针的科学性和重要性。通过这一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一方针的理解和认识。

人文地理知识是动态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铁路、港口的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等经常会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及时搜集这些变化了的知识,不断修正教材内容,增添这门学科的时代感。

三、搜集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搜集运用地理信息资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搜集的资

料一定要正确可靠。不能把一些未经证实缺乏严密科学根据的马路新闻、小道消息,当做信息资料去搜集运用,搜集的资料一定要有科学性、时代性、思想性。

第二,搜集整理后的信息资料一定要及时的加以运用。因为资料有时间性,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有效,超越了一定时间,资料变得陈旧,使用就无效。只有不断补充的新鲜资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第三,运用资料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要选择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典型例子, 才能恰到好处。另外运用资料所列举的事例,尽可能联系当地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使学生有亲切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第四,要处理好资料与教材的关系,分清主次。课堂教学毕竟以现有教材为基本内容,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信息资料,大量补充课外知识,必然会削弱对教材的讲解分析,不利于提高裸堂教学质量,信息资料只能为教材服务,决不能喧宾夺主,以信息资料代替现有教材。

搜集运用资料中注意的问题概括起来四句活:资料要正确,使用要及时, 举例要典型,主次要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