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击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1958 年夏,中东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目的出发,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炮击金门。他明确指出,斗争的性质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①。毛泽东这样提出问题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从历史原因来讲,台湾问题本来属于中国内政。但是,1950 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以武力侵占台湾,随后,同盘踞在那里的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的介入,使台湾问题严重复杂化。此后,中国人民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的斗争包含了性质不同的两种内容。一种是,坚决要求美国放弃对台湾和台湾海峡的侵略和干涉,这是国际性的斗争;另一种是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内部斗争。当时,前一种斗争表现得更尖锐、更突出。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毛泽东曾及时把台湾问题提到全世界人民面前,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在中国的努力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压力下,1955 年 8 月美国不得不同意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但是,由于美方缺乏诚意,1957 年底谈判中断,当时,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时期,希望创造一个有利于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谈判中断,预示美国准备进一步在这个地区制造紧张局势,这对中国的和平将形成很大威胁。因此,毛泽东一直寻找机会使台湾问题引起国内外关注,将美国逼回谈判桌旁。1958 年夏发生的中东事件,使他下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在国内外搞点东西”②。毛泽东抓住这个机会提出台湾问题有种种考虑,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可以把台湾问题同支持中东人民反美斗争的国际战略意图密切地结合起来,使两个地区的斗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为后盾。这是毛泽东作为战略家的高明之处。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东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入侵黎巴嫩的同时,积极支持蒋介石集团向大陆沿海地区骚扰,使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面对蒋介石集团的疯狂挑衅,毛泽东明确提出两条方针:第一,要斗争;第二, 要讲策略③。

从表面看,中国政府斗争的对象是蒋介石集团,但是,蒋介石集团向大陆的挑衅是在美国支持下发生的,因此,这场斗争实际上是中美蒋三方的矛盾斗争。而当时下决心同美国人斗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比中美两国的情况,中国存在着几方面不利的因素:第一,美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有较

强的实力。如果打起仗来,不仅有登陆作战的力量,而且还有原子弹、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装备,足以摧垮战争对方的工业中心。这一点曾经令许多对手害怕;第二,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强大的苏联不支持中国采取强硬方针。他们认为,如果中国采取斗争的方针,势必引起美国人参战,而美国的力量是“可观的”,“力量表现在导弹上”④。他们告诫中国政府,“目前不宜于打”⑤, 社会主义阵营也没有必要投入这场战争;第三,中国国内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局面刚刚开始,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不具备打现代化战争的条件,也不具备登陆作战的能力。

在种种不利因素面前,毛泽东所以能够下这个决心是建立在他对形势合乎实际的分析与判断上。当时,对形势,国内外人们普遍关心,而又认识各异的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中美之间会不会打起来?毛泽东认为,不会打起来。原因是,中国不希望打仗,美国也害怕同中国打仗。他分析说:“我总是觉得,它(指美国)是霸中间地带为主。至于我们这些地方,除非是社会主义阵营出了大乱子,确有把握,一来,我们苏联、中国就全部崩溃,否则, 我看他是不敢来的。”⑥第二,如果打起来怎么办?毛泽东认为,万一打起来也不可怕,他说,“我看还是横了一条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每天总是怕,在干部和人民里头不鼓起一点劲,这是很危险的。”⑦第三,如何比较中美双方的力量?毛泽东承认美国有实力,特别是拥有原子弹,认为这是美国的优势,也是中国无法比的。但是,他强调,力量不仅仅表现在这个方面,还应该看到:“人心就是力量,我们这边的人多一点,他们那边的人少一点”⑧。从这个意义上比较,美国“力量有限,困难甚多”。毛泽东认为美国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5 个方面:第一,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 因此,造成力量分散,处处兵力不足;第二,美国国内厌战空气甚浓,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政策;第三,资本主义世界中也下支持美国的政策;第四, 全世界都在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第五,世界各地蕴藏着革命力量,反帝斗争一触即发⑨。这些分析破除了对西方的迷信,这是毛泽东在战略上蔑视帝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同时,毛泽东也清楚地看到中国面对的毕竟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具体斗争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讲究策略,寻找最有利的斗争方式来取胜。这是中东事件后毛泽东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1958 年8 月 17 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18 日,毛泽东致信彭德怀,亲自部署准备打金门。他提出,要“直接对蒋,

间接对美”。这 8 个字,包含了毛泽东决定打金门而不打台湾的极重要的策略思想,也是他妥善处理中美蒋三角关系的绝妙之笔。

毛泽东的考虑很有道理。蒋介石败逃大陆后占据着中国两部分地区,一部分是金门和马祖等沿海岛屿,一部分是台湾和澎湖列岛,这两部分之间隔着公海,统称台湾地区。当时,台湾驻有美国军队并受到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如果打台湾,会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也会引起一些中立国家的不安与误解。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则不同。那里没有美国驻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制约,我们打金门可以不和美国人直接交锋。如果美国出面干涉,只能在全世界面前暴露它的侵略立场,使其政治上陷于被动。毛泽东后来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我们整金门,我们是整家法,这是我们国内的事。当然,整台湾也是整家法,不过,那个地方有你美国兵,那我还是暂时不去”⑩。由于执行了打金门的重要决策,中国围绕台湾问题同美国的

斗争在政治上始终处于主动。

从 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毛泽东为打金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周密的准备工作。毛泽东后来谈道:金、马局势那么严重,“每个环节都是我和(周) 总理搞的。美国第七舰队护航,杜勒斯战争边缘政策,这样的事不能粗枝大叶,要很准确,很有纪律。”“那时,每天两大本参考资料都要看完,不然你不了解情况,如何决策?全世界一切舆论都要了解。”(11)在短短一个月中,前线部队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12)的指示,完成了空军的紧急战斗转场,及海军舰队和岸炮部队的人闽集结。

8 月 23 日,毛泽东选择联大紧急会议讨论通过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提案的第二天下令对金门展开大规模炮击,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的选择。因为,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通过后,中东局势将缓和下来,这样,国际关注的热点就会转向台湾地区。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