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是由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 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

在经济、文化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统治,进行中国革命是一个十分困难和艰巨的事业。由于中国革命敌人的强大和长期占领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只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革命只能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在与敌人军事进攻的反复较量中,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客观环境和独特的道路, 造就了党和红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在经济、文化落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上百年的比革命更为长期、更为困难和艰巨的事业。受落后经济和生产力的制约,短期内不可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毛泽东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①邓小平也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②“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③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中国国情特点的反映。这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一精神既是国情的产物,又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仍然是璀灿生辉的时代精神。那种认为艰苦奋斗只适用于革命年代,现在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严重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