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结民主党派是一条坚定不移的方针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①。这是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基本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就要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以及这些现象所由产生的根源。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它不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因此,无产阶级要完成这一长期的、无比艰巨的革命事业,就必须在不同的革命阶段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战胜共同的敌人和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

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远大胸怀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始终把团结民主党派放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坚持和发展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土壤中产生的,他们原来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毛泽东深刻分析中国社会,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③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的力量却十分强大。无产阶级如果不争取团结其他可以团结的力量,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大多数人口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革命就不可能胜利。我国民主党派的阶级基础,基本上是由农民以外的中间阶级所组成,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争取、联合民主党派的方针,通过他们成功地团结了所联系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在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还需要不需要与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实行合作?毛泽东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出发,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在革命时期使反革命势力陷于孤立,彻底地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这样,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明确下来。”④建国初期, 共产党内有少数同志认为,对民主党派,不应在政治上去提高他们,在组织上去发展他们。一些民主人士也认为,新中国已经建立,他们的历史史命已经完成,无须再存在下去。毛泽东郑重指出:“要向大家说清楚,从长远和

整体看,必须要民主党派”,“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去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藐视。”⑤根据毛泽东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团结民主党派的总方针和各项政策,坚持并发展了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团结各民主党派参加了人民政协和人民政权的工作,同他们协商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经济文化建设问题,推动他们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和各项民主改革运动,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这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6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 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确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总结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 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⑥同年 9 月,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正式确定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关于多党合作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为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遗憾的是,1957 年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贯彻中受到严重干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遭受重大挫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分析了我国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肯定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性质已随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不再是阶级联盟性质。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⑦这一科学的概括,明确了民主党派在现阶段的性质,解决了如何看待民主党派的问题,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给我国多党合作带来深刻的变化:一、多党合作的性质由过去的阶级关系转变成为建立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同志式的合作关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一致性更加增强了;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由过去以《共同纲领》、《人民政协章程》为政治基础发展成为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政治基础,多党合作的基础更加巩固;三、多党合作的内容由过渡时期的为“一化三改”服务,民主党派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和改造,发展成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履行参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引下, 各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广泛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努力开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局面。多党合作空前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实践证明,把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结成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最

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