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蒋抵美,维护“一个中国”

美国准备从金、马沿海岛屿“脱身”,中国政府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收回这个地区了。这是当时国内外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毛泽东却改变了初衷。对金、马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毛泽东的认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的。最初,毛泽东准备分两步解决台澎金马问题,即先解放金、马沿海岛屿,再解放台湾。毛泽东的基本观点是:台湾是我们的,那是无论如何不能让步的,由我们自己解决。但是,如果美国能说服蒋集团从金、马撤退,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对台湾不使用武力(25)。这是毛泽东在金门炮战开始后,中美谈判恢复之前的想法,他的这个想法当时没有公布。

毛泽东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是在杜鲁门声明之后。杜的声明发表后,激化了蒋介石集团同美国的矛盾。当时,驻守金门的军队有 11 万,占蒋集团军队

1

总数的 3 。军队的成员多来自大陆,如果蒋介石放弃金、马,不仅会影响军

队的士气,而且会影响政权的稳固。因此,蒋坚决反对美国放弃金、马的作法,并同美国的矛盾日益尖锐。蒋介石对美政策的两重性,引起毛泽东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先收复金、马,联美反蒋,还是把金、马暂时留在蒋介石手中,联蒋抵美呢?毛泽东后来在各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开始我们想打金、马,后来一看形势,金、马收回就执行了杜勒斯的政治路线,还是留在蒋介石手上好。要解决,台、澎、金、马一起解决, 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26)毛泽东的意见在党内取得共识。周恩来后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临时代办安东诺夫时解释说:我们的方针,简单来讲就是要使台、澎、金、马仍留在蒋手里,不使之完全落到美国手里。清朝统治阶级的方针是宁予外人不给家奴,我们则是宁予家奴,不给外人(27)。

把金、马留在蒋手里拖住美国,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著名的绞索政策。它的含义是说,台湾及美国在外国的一切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国脖子上的绞索。这个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自己制造的。它把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在这些地方停留的越久,套在它头上的绞索就越紧,总有一天要被全世界人民处以绞刑。10 月初,经中共中央讨论后,这个方针确定下来。

当时,毛泽东调整对金、马的方针主要是考虑到,如果逼蒋介石撤退金马,形式上是我们收回了沿海岛屿,实际上是我们对美国让了一步。这样, 美国首先会把台湾孤立起来,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然后制造“台湾地位未定”,“托管”台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永久殖民地。另外,蒋介石撤离金、马后,中立国会出来劝说,我们将在政治上、国际舆论上陷入被动境地。调整后的方针的好处是:第一,保护了蒋介石的民族性,使台湾不落到美国人手里。如果蒋介石让出金、马,使台澎金马分开,台湾就离大陆更远了,便于美国搞“两个中国”。第二,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保留了一个大陆同台湾对话的渠道,否则双方将长期处于隔离状态。第三,台湾归还祖国,实际上是一场政治、军事、经济力的竞争。晚一些时间收回,有利于动员国内人民搞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大陆和台湾要求保持“一个中国”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但是,在对美态度上找到了某种共同点。为进一步加深美蒋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向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方向发展,毛泽东决定暂时停止炮击,开展政治攻势。10 月 6 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文告中,毛泽东提出了几点重要思想。第一,“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一条指出了统一是大陆和台湾的根本方向;第二,台湾问题要由国共两党“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目前正在华沙举行。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这一条严格划清了台湾问题的性质。第三,“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指蒋军)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28)。这给美国人出了难题,如果它停止护航就等于接受了中国命令,如果它继续护航就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干涉中国内政的面目。这份国防文告震动了世界,它标志着金门炮击已远远超出了军事斗争的意义,而进入包含政治、外交斗争

的新阶段。

为使金门军民得到充分补给,以求固守,10 月 13 日,毛泽东又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宣布“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目的是对付美国人。命令称:“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29)10 月 21 日,杜勒斯和美国防部长麦克耳罗伊访台,逼迫蒋介石撤离金、马,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为配合蒋介石同美国的斗争,在杜勒斯到达台湾的前一天,毛泽东下令恢复炮击金门,及时帮助了蒋介石,使其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兵的口实。当时,台湾有人背后说:“这个炮打得好”。甚至有人说笑话:“毛主席是台湾最好的代理人”(30)。

此后,根据毛泽东的命令,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形成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打是为了给蒋军拒绝美国要其撤离金、马一个理由,不打,是为了使蒋军运输补给获得一段时间,而且双方炮击时只打沙滩,不打民房与工事。叶飞后来回忆:“美蒋完全被毛主席的高明策略牵着鼻子走,打炮也演变成美蒋我三方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这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31)由于大陆、台湾之间的“默契配合”,共同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这是炮击金门决策最重大的收获。此后,海峡两岸关系突破了军事对抗的局面。蒋介石集团逐渐明白了中共的意图。1959 年 3 月底,蒋介石集团外交部特别规定,今后对外提及大陆时,不再用“红色中国”或“共党中国”等语,而称“中共政权”。提到他们自己时,不再用“自由中国”,而称“中华民国”。

海峡两岸关系出现转机后,毛泽东立即抓住时机,对台湾回归祖国问题提出许多重要的原则。毛泽东曾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蒋介石等) 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鱼都有地区性的,毛儿盖的鱼到别的地方就不行。但是美国不要蒋时,蒋可以来大陆,来了就是大贡献,就是美国的失败。毛泽东还请人转告台方:蒋介石不要怕我们同美国人一起整他。毛说蒋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枝连起来,根还是他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关于军队问题,毛泽东表示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32)。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后来由周恩来归纳、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统一大业绘制的一幅蓝图。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生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对今天的工作仍然发生着影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根据海峡两岸的新形势,把毛泽东曾经提出的对台工作的重要原则,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一国两制” 构想,这是他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一纲四目”发展到“一国两制”的历史充分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始终如一的。

※ ※ ※

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必须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作出决策,并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调整方针政策,不失时机地把斗争引向胜利。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战略家。1958 年,他所作出的炮击金门的决策,以及这一

决策产生的深远影响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