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的广告风情

我国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神品”。这继我们研究当时城市经济状况、风俗人情提供了生要的依据,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商品广告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形象资料。

展开画卷,从汴河到城内街市,只见沿河建筑高悬市招,各种颜色的“人”

与彩旗随风飘扬,招迎着来往于汴河与马路之间的客商;到了繁华闹市,各色各样的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诸如香店的“刘家上色沉檀拣香”,药店、医生的“赵太丞家”、“杨家应症”,绸缎店的“王家罗锦匹帛铺”等,简单明确,一望便知;在虹桥的左下方,一幢挂着“新酒”条子旗市招的大酒楼,不仅门前锦旗飘扬,彩带飞舞,大门顶上还扎起了数丈高的彩架,飞檐翘首,光彩夺目。来往于巷陌路口、桥门市井之间的小贩,有的推车、挑担, 有的设摊,或手举玩具逗引牵着小孩的顾客;或头顶装食物的篮子以广招徕; 或撑起棚伞,把要卖的东西展示在顾客面前。如此纷繁街景,真是有聚有散, 有呼有应,神态各异。画卷的结尾,还有一个手握响板的老人,似乎在晃动着响板,招揽生意⋯⋯

这幅“清明上河图”既可以说是古代社会风情的形象画卷,又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商业广告的真实缩影。从音响、旗帜、灯笼、实物、商标广告到招牌、彩楼广告,应有尽有。这些悠久的、纯朴的、强烈民族化的东西,已经形成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独特的广告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