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汽车何以成为世界名牌
说到世界名牌,奔驰汽车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在德国的 10 大名牌中,奔
驰汽车位居第一;在欧洲和世界 10 大名牌中,奔驰汽车位居第三,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索尼电器;是唯一的一家德国公司。
- 无可比拟的质量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奔驰汽车可以说是德国汽车工业的鼻祖。但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上,名牌的桂冠并不是靠鼻祖身份就能得来的。即使不懂商业的外行也知道,商品出名靠的是质量,是“经久耐用”。名牌是质量的竞争,奔驰这个名牌尤其如此。
奔驰的质量看得见,摸得着。一辆中档奔驰车可开到 20 万公里,换一个
发动机后再开 20 万公里,平均下来并不贵,而且奔驰车修理少、误工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超车时能迅速冲上去,而均速行驶时则显得轻柔、稳当, 毫不费力。这种车尽管高贵,却十分结实耐用,只要定期保养,平时几乎无需侍候,路上决不“抛锚”捣乱。
- 成名的秘诀——认真。奔驰厂对产品的每一个部件的制造都很认真。在判断一辆汽车时,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恐怕是它的外观、性能等,而很少注意到它的座位,即使在这个不那么惹人注意的部位,奔驰厂也极为认真。座位的纺织面料用的羊毛是专门从新西兰进口的,其粗细必须在 23 至 25 微米之间,细的用来织高档车的座位面料,柔软舒适;粗的用来织中低档车的座位,结实耐用。纺织时,根据各种面料的要求不同,还要惨入从中国进口的真丝和印度进口的羊绒。制皮面座位要先选好皮子。据说,他们曾到世界各地进行考察、选择,最后认为南德地区的公牛皮质量最好。确定了供应点之后,奔驰厂要求的饲养过程中防止牛出现外伤或寄生虫,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以保证牛皮不受伤害。一张 6 平方米的牛皮,奔驰厂只用一半,因为肚皮太薄,颈皮太皱,而腿皮又太窄。此后的制作、染色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直到座椅制成,最后还要由一名工人用红外线照射器把皮椅上的皱纹熨平。为了保持名牌,奔驰厂可以说是不错工本。
从制作座椅的这种认真精神可以推想到,主要机件的加工该是如何精细了。凡是参观过奔驰厂的人都会得出一种印象,即车间里干净整洁,有条不
紊。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组装到车上前,也要先经过检查。每一个组装阶段都有检查,最后经专门技师总查签字,车辆才能开出生产线。许多笨重的劳动,如焊接,安装发动机和挡风玻璃等都采用了机器人,从而保证了质量的统一。
- 重视人的因素,发挥整体作用。在保证质量方面,奔驰厂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只有全体职工都重视质量,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因此,公司很强调企业精神,强调工人参与。1992 年建成的拉斯塔特轿车厂,不仅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在劳动组织上也做了重大改革,把装配的流水作业改为小组作业。一个由 12 名工人组成的小组,负责某一部分的装配工作。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后,确定内部分工、协作、人力安排和质量检查。这样就改变了工人总是重复单一劳动的现象,使工人成为多面手,提高了工人对劳动的兴趣, 对整体的关心,从而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质量。
另外,公司在关心职工生活、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全公司 180 名医务人员,除了看病外,还负责研究职工生病的原因,车间、办公室的合理布置,如何减轻劳动强度,指导职工合理生活等。近年来, 职工病假逐年减少,工伤事故也减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厂方还十分注意改善厂区环境,组织体育活动。圣诞节给职工发双份工资。公司还为职工提供建造住房的无息贷款。允许职工以优惠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等。所有这些都起到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据公司方面统计,1992 年有 14413 名职工提出了 28215 项合理化建议,有 9000 项被采纳,发奖金 1470 万马克。此外,有
12500 名职工参加脱产培训,76500 人参加在职培训。这些既是公司对职工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职工对企业的前途和产品质量的关心。
-
重视科研工作。奔驰公司 1992 年全年科研投资达 31 亿马克,同 42 亿马克的设备投资相比,可看出厂方对科研的重视,这保证了奔驰公司在汽车生产中领先使用最新科研成果。如 80 年代初开始成批生产装有 ABS 刹车系统的轿车;80 年代中领先采用前低后高、小弧形曲线为主的车型;90 年代开始独家采用可以缩小汽缸容积但同时又增加马力的四油门汽缸技术;1992 年开始率先在方向盘上普遍安装安全气垫以保护司机安全等。所有这些创新, 都使奔驰车在同行中能处于领先地位,保持名牌本色。
-
良好的售后服务。上乘的质量是基础,但还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相配合。奔驰公司对完善和扩大服务网点极为重视。目前,奔驰公司在全世界有4710 个销售和维修点,全欧洲有 270O 个,国内有 1449 个。这为奔驰车在全世界流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